# 北欧:为何越冷,新能源车越火?
在大家的印象里,寒冷似乎是新能源车的“死对头”,低温会让电池活性降低,续航大幅缩水,补能也变得更频繁。可奇怪的是,在新能源车的全球版图中,有个奇特现象:电动汽车普及率最高的国家,大多地处严寒的北欧。2024年,挪威新车市场里电动车占比高达约90%,稳坐全球头把交椅;瑞典、丹麦、芬兰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也都超50%,把欧洲市场约22%的平均水平远远甩在身后。就连冰岛,即便因政策调整市场出现波动,电动车市场份额依旧在世界名列前茅。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挪威堪称电动汽车普及的绝佳范例。2024年,挪威新车销量里零排放汽车占比近90%,其中纯电车型占了大头。走在挪威街头,燃油车反倒成了“稀罕物”。挪威能取得这样的成绩,独特的能源结构功不可没。挪威全国超88%的电力来自水电,供电几乎实现零碳,再加上补贴政策助力,电价长期稳定。2025年,挪威通过“Norgespris”(挪威价)固定电价,让居民对用电成本心里有底。电价稳定了,不会出现高峰期疯涨、低谷期负电价的情况。这样一来,电动车不光“零排放”,在经济账上,“用电替油”也明显更划算。
政策方面,挪威几十年来一直实行“奖惩分明”的策略:对燃油车征收高额购置税和注册税,对电动车则减免甚至豁免这些费用,而且在路桥费、渡轮费、停车费和公交车道使用权等方面,也长期向电动车倾斜。这种清晰、稳定的政策信号,让消费者和企业在选择时毫不犹豫。过去十年,挪威新能源汽车的比例直线上升。至于寒冷导致的续航衰减问题,挪威凭借完善的快充网络,以及热泵与预加热技术,成功消除了用户的焦虑。每年汽车协会还会组织冬季续航测试,帮助消费者建立合理的续航预期。
冰岛虽然市场规模不大,却常年在电动车普及率排名中位居前列。冰岛全国电力几乎都来自地热和水电,这为推广电动车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能源条件。不过,2024年冰岛电动车份额大幅下滑,纯电车型占比降至约26%,这主要是政策变动引起的。政府取消了对电动车的增值税豁免,还引入基于里程的道路税(电动车每公里征收6克朗),来弥补燃油税收入的减少。虽说还保留了一定价格上限内的购车补助,但短期内还是冲击了市场信心。不过从长远看,冰岛人口集中,家庭车位比例高,充电非常方便。而且电力成本低、清洁度高,这些优势让电动车依旧魅力不减。或许补助减少后,产品本身的实力,才更能体现电动汽车真正的吸引力。
在瑞典,电动车的普及很大程度上依赖公司车制度。瑞典企业通常会给员工配备公司车,而电动车在这方面能享受税收优惠,这直接带动了大规模采购。之后这些车流入二手市场,进一步被私人用户购买,形成了良性的“渗透循环”。2024年,瑞典新能源车市场份额约58%,其中纯电占比逐年升高。到了2025年,新能源车份额已达60%,在欧洲持续保持领先。瑞典本土车企沃尔沃,借助母公司吉利的资源,在新能源领域发展迅猛。当然,瑞典也面临挑战,那就是充电网络。尽管充电桩数量增长迅速,但和车辆增长速度相比,快充密度仍有待提高,这也是未来瑞典市场需要重点攻克的难题。
总的来看,北欧国家在新能源车普及方面取得成功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共同发力的结果。燃油车的高税收和高碳价,让电动车在总拥有成本上更具优势。企业先大量采购,随后进入二手市场,大大降低了私人用户的购车门槛。北欧电力来源清洁,水电、地热、核电和风电一应俱全,这使得电动车能真正做到“零排放”,契合北欧人的生活习惯,而且像挪威的固定电价机制,也让车主在经济上更有保障。此外,北欧自有车位比例高,家充普及度高,公共快充网络也在快速扩张,补能不再是困扰车主的难题。低温造成的续航衰减,通过热泵、预加热等技术得到缓解,再加上挪威等地每年组织的冬季实测,让消费者对续航有了更切实的认知。这些因素综合起来,让“寒冷”不再是阻碍电动车发展的关键难题。
如果说中国是全球新能源车的“最大市场”,那北欧无疑是“最成熟的市场”。在这里,没有过度依赖补贴带来的市场波动,消费者对电动车也没有迟疑。清洁的电力、稳定的政策、完善的充电网络和绿色消费文化,共同造就了北欧“越冷,新能源车越火”的独特景象。从挪威的一马当先,到瑞典、丹麦、芬兰的稳步推进,再到冰岛在政策调整中的起伏,我们看到,尽管路径不同,但电动化已成为北欧汽车市场的主流趋势。这一经验对全球都极具借鉴意义,只要政策、能源和社会条件相互适配,即便在气候条件不利的情况下,电动车也能稳步发展,最终改变整个汽车产业的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