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首家无人矿车作业效率超越人工。
文|低速无人驾驶编辑部
在矿山智能化浪潮加速推进的当下,无人驾驶已从前期的示范探索,逐步进入批量交付与规模化落地的新阶段。
作为行业代表性企业,希迪智驾凭借硬科技积累和持续的应用创新,不断推动自动驾驶技术落地复杂矿区的真实场景。这些表现不仅展现了市场对其技术和产品的高度认可,也印证了希迪智驾在规模化落地道路上的领先地位。在亮眼的交付背后,是希迪智驾始终坚持的技术自研与长期主义。
01
硬科技驱动成长,使命与愿景同频共振
企业的发展路径不仅体现在市场份额的不断扩大,更体现在其对硬科技的持续投入和对行业未来的深度思考。
希迪智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iDi Inc.)成立于2017年,由著名创业导师李泽湘教授领衔创立,是全球领先的智能驾驶硬科技产品企业。公司以“与智能驾驶共赴美好生活”为使命,致力于通过自动驾驶与车路协同技术,让交通更安全、更高效、更舒适,让矿区和封闭园区实现自动驾驶作业,解决产业和民生的刚需问题。
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希迪智驾始终坚持研发驱动,聚焦自动驾驶矿卡及物流车、V2X技术和智能感知产品及解决方案,形成了从核心算法到全矿山整体解决方案的自主研发体系。截至2024年底,公司已申请专利540余项,服务客户超过130家。
可以说,正是“硬科技”与“产业使命”的双轮驱动,使得希迪智驾能够在短短几年间快速成长为行业内具有代表性的领军企业。
02
标杆案例不断涌现,验证规模化可行性
过去几年,希迪智驾在多个典型矿区完成了从试点到规模化落地的探索,形成了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标杆案例,为后续项目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例如,在国家能源集团某露天煤矿,希迪智驾打造了全球最大规模的混合编组作业案例。该项目实现56台无人驾驶矿卡与约500台有人驾驶车辆的协同运行。这种通过混编作业技术手段,使无人车辆与传统有人驾驶车辆无缝衔接,无需改造既有车辆或另设专用车道,大幅降低了矿区智能化转型的改造成本与难度。
该项目自2024年投入运行以来,运输效率已达到人工水平。
无人驾驶矿车(红框处)与传统有人矿车堆煤效果对比
并且,希迪智驾还针对客户需求快速研发出了平地堆煤功能,车辆能自主规划堆煤位置,全自动完成堆煤任务。
再如,在江苏句容台泥水泥矿,希迪智驾与台泥集团共同推动建设了“国内首个全矿区覆盖的自主电动采矿项目”。项目投运的14台纯电无人矿卡,全面替代了原有燃油车辆,实现了全流程自动化作业。项目每年可减少柴油消耗805吨,年减碳量约1800吨,相当于15万棵树的年吸碳量。在作业效率方面,该项目经过权威认证,其无人驾驶作业效率达到人工作业的104%,成为行业首个效率超越人工的无人驾驶案例。
这些成功案例不仅验证了技术的稳定性与可行性,也让外界看到了无人驾驶在矿区大规模落地的现实路径。
03
技术亮点凸显,构建差异化优势
支撑这些成果的背后,是希迪智驾不断迭代优化的自主研发体系。希迪智驾自主研发的“元矿山”全矿山整体无人化解决方案,兼具稳定性、安全性与高效性,在核心技术亮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混编作业技术:支持有人驾驶与无人驾驶车辆在同一作业区间协同运行,为矿山实现渐进式全面无人化提供可行路径。
全局调度算法:基于多智能体系统,实现运输路径的动态最优规划,显著提升运输效率并降低空载率。
多传感器融合感知:通过摄像头、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等冗余感知方案,即使在极端天气与复杂路况下也能稳定运行。
智能安全诊断:系统每秒对1600余项指标进行百次诊断,确保安全稳定,形成“零事故”作业基础。
虚拟运营平台:通过“元矿山MetaMine”,实现远程监控、智能调度与故障诊断,让矿区管理进入虚拟化与可视化阶段。
这些差异化优势,不仅强化了希迪智驾的技术壁垒,也为客户提供了高安全、高效率、低成本的可持续方案。
写在最后
凭借技术创新与落地成果,希迪智驾已在行业内建立了清晰的市场地位。
近年来,希迪智驾不断获得市场与行业认可,入选《财富》中国科技50强、胡润“中国人工智能企业50强”及“全球独角兽”榜单,并连续多年获评长城战略咨询“GEI中国独角兽企业”。
未来,希迪智驾将继续坚持“硬科技驱动产业升级”的路径,推动无人驾驶在矿区、园区等封闭场景的规模化落地,以安全、高效、绿色的智能化解决方案,助力传统产业加速转型升级。
9月13日,低速无人驾驶产业联盟、世信国际会展集团将在陕西榆林会展中心举办“2025首届无人驾驶矿卡工程应用大会”,希迪智驾智慧矿山营销总经理将带来《超越人工效率突破背后:矿山混编作业的硬核创新与实践》主题演讲。
同时,会上将重磅发布由希迪智驾等企业参编的《中国矿区无人驾驶行业发展蓝皮书(2025版)》,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