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南宁,邕江奔流不息,工业园区里机器轰鸣。南宁产投集团旗下南宁产投汽车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控股企业广西申龙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西申龙)的车间里,崭新大巴有序排列,接受最后检测后将“驶”向海外市场。
“广西申龙积极拓展海外贸易。截至2025年8月,累计向泰国交付车辆2000余台、向尼泊尔交付车辆数百台;2025年一季度,在中东市场斩获沙特超4000万元订单后,又成功签署12.5米高端大巴采购协议。此外,在韩国、玻利维亚等国家市场也已完成样车交付,认证通过后有望形成批量订单。”谈及这份覆盖多区域的“成绩单”,南宁产投汽车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广西申龙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吴英自豪之情溢于言表,广西申龙将借助东博会平台与东盟各国深化合作,促进“整车龙头+配套集群”的良性互动,实现延链补链强链的发展目标。
广西申龙的出海之路,是南宁产业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如今,全市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现代化工、铝精深加工等产业集聚壮大,工业发展的“四梁八柱”愈发坚实。
在南宁泰克半导体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工人们有序作业。记者 叶子榕 摄
布局“芯”产业 引育“芯”动能
芯片尽管只有指甲盖般大小,却包含上百道工序,串起一条条高技术、高附加值、高成长的电子信息制造产业链。对南宁而言,“芯”产业链潜力无限。
在南宁初芯集成电路设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宁初芯),工程师们正专注地对近期生产的一批芯片进行检测。“南宁初芯主要对电子产品显示面板的驱动芯片进行前端的系统设计和电路设计,再交由晶圆厂和封装测试厂进行专业代加工生产制造。我们目前的工作是测试芯片功能是否正常,设计功能全部通过验证才会进行大批量生产。”南宁初芯现场应用工程师王经军介绍。
为进一步拓展芯片产业版图,加速产业聚链成群,近年来,南宁产投集团将目光聚焦芯片设计、封装测试、模组、终端组装等关键领域,通过基金、股权直投等方式,成功引进国人科技、广西华芯振邦半导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芯振邦)、南宁初芯、南宁泰克、南宁一芯显示、拓米双都光电、中晶新材、变格科技等优质项目落地南宁,构建覆盖半导体材料、芯片设计、封装测试、显示模组及终端组装的完整产业生态圈。
2023年9月,在第20届东博会上,南京初芯集成电路有限公司与南宁产投集团签约,决定将总部迁至南宁,并更名为南宁初芯。仅1年多时间,企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24年营收额达5.3亿元,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落户南宁,最关键的是找到了产业链的‘另一半’。”南宁初芯总经理谢沛杉道出了企业快速发展的“密码”。在南宁产投集团的牵线下,南宁初芯与华芯振邦形成了紧密的上下游协作关系——南宁初芯设计的芯片,由华芯振邦进行晶圆级封装测试,再供给南宁一芯显示等企业生产显示屏模组,形成了“设计+封测+模组”的产业闭环。
近日,在华芯振邦展厅,记者通过显示屏看到生产车间里的繁忙景象——先进的设备运转着,一颗颗芯片在这里完成封装测试……
“华芯振邦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晶圆级封装制造企业,成功攻克钯金凸块工艺等技术难题,是全球首家实现钯金凸块量产的半导体企业。”华芯振邦董事局助理林旺杨说,先进封装是半导体产业链条中设备投入较重的环节,华芯振邦发挥龙头企业作用,促成上下游企业进入广西发展,提高区域内半导体产业链协同发展水平。“华芯振邦与南宁初芯紧密相连,作为其下游封装测试厂商,如今我们在南宁本地就能高效完成封装测试,大幅降低了成本。”
借助东博会平台,华芯振邦计划把“南宁芯”推向更广阔的东盟市场。“我们将依托东博会,在跨境产业链重构中占据先机,不断壮大全球‘朋友圈’,让‘南宁芯’出海之路越走越宽。”林旺杨信心满满地说。
“芯”“新”相印,乘势跃升。这支蓬勃兴起的“芯”力量,正成为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向集群化、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新能源聚势 上下游抱团
2022年对于南宁新能源产业而言,是极具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比亚迪重磅落户南宁,规划建设动力及储能电池项目产能高达70GWh。自此,南宁成为比亚迪全球重要的电池生产基地,为新能源产业发展按下了“加速键”。
“引进一家,带来一串,辐射一片”,放眼南宁,“小电池”正链出“大产业”,而南宁产投铝基新材料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铝基新材料集团)便是这条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
在铝基新材料集团的箔轧车间,多台箔轧机高速运转,一卷卷薄如蝉翼的新能源电池铝箔经过精密复杂的加工工序后,有序走下生产线,将发往全国新能源汽车电池下游企业。
“我们正着力打造‘铝扁锭—铝板带—电池铝箔’供应链,并与下游整车及电池企业协同发展,构建起‘新能源汽车+电池新材料+铝精深加工’的生态圈。”铝基新材料集团副总经理陈知航介绍。目前,公司的年产20万吨新能源电池铝箔坯料项目、年产20万吨新能源电池铝箔技改项目(一期、二期)以及年产20GWh新能源铝基材料涂碳项目(一期、二期)已建成投产。今年上半年,公司发展势头迅猛,资产总额同比增长24.35%、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97.58%。
作为南宁新能源产业的重要力量,铝基新材料集团的成长与蝶变,正是南宁新能源产业链发展的生动缩影。
“南宁新能源产业正以全产业链思维,积极推动产业‘聚链成群’。目前,以比亚迪、多氟多等‘链主’企业为引领,已形成涵盖电芯制造、正负极材料、电池铜箔、电池铝箔等关键领域的产业集群。”南宁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党组成员文剑昭介绍,凭借扎实的产业基础和良好的发展态势,南宁在2023年、2024年连续两年入选胡润中国新能源产业集聚度城市榜50强,成功跻身全国新能源产业重要集聚区行列。
与此同时,南宁新能源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为城市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目前,全市电池规划产能超过100GWh,已投产产能超85GWh。
“链”上持续发力,产业才能步步生花。“下一步,我们将抢抓铝精深加工产业与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宝贵机遇,大力推进数字化转型,加快年产30万吨扁锭技术改造项目(一期)和兴宁区年产10万吨高精电池铝箔项目建设。围绕产业集群全链条布局,精准发力,以‘链’图‘强’,切实将铝精深加工的路子走实、走深、走稳,为南宁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对于未来发展,陈知航有着清晰的规划。
竞逐新赛道 筑梦天空城
在低空经济这条充满潜力的赛道上,南宁凭借区位优势与产业布局,让“空中蓝图”逐步转化为改变生产生活的生动实践。
在广西丽光通用航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丽光航空),一架载重500公斤的重载旋翼无人机十分引人注目。“这是我们与西北工业大学联合研发的无人机,已获得近30项专利。”丽光航空总经理黄维介绍,依托先进的生产线与定制化研发能力,丽光航空已能精准对接农业植保、物流运输、应急救援等多元应用场景。
随着“低空+”概念不断向各领域渗透,产业应用场景也持续“上新升级”。“我们正从研发突破、教育培训、场景创新、平台建设四个维度协同发力,助力南宁低空经济实现从‘能飞起来’到‘飞得稳、飞得好’的跨越。”黄维说,公司打造的“丽光飞送”无人机外卖平台已完成武鸣大学城、邕江两岸核心区域的测试。未来,核心区域5公里范围内的消费者只需等待约10分钟,就能收到由无人机送来的外卖。
丽光航空的探索与实践,只是南宁推进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的一个鲜活缩影。今年以来,南宁市积极布局低空经济赛道,聚焦低空经济全产业链布局和应用牵引,成立南宁市低空经济产业协会,通过集聚航空制造、运营服务、技术研发等领域的优势企业,加速构建低空经济产业链,并以东博会为纽带,深化与东盟国家的合作,拓展创新经济发展新空间。
“东盟很多国家和南宁一样,农业、旅游、物流等领域对低空服务的需求正快速增长,但在技术、设备、运营经验上仍有提升空间,这正是我们的合作机遇。”南宁市低空经济产业协会会长王伟任介绍,去年东博会上,协会成员单位已与来自越南和泰国的两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还为马来西亚、柬埔寨的低空企业提供运营培训,让“南宁经验”成为助力东盟国家低空经济发展的“金钥匙”。
“我们计划在南宁建设中国—东盟低空经济合作示范中心,让‘南宁渠道’不仅成为商品贸易的重要纽带,更成为低空经济技术、服务、人才合作的新通道,推动中国与东盟在低空领域实现更高水平的互利共赢。”王伟任说。
从电子信息产业的“南宁芯”,到新能源产业的“铝”创新高,再到低空经济的向“空”发展,南宁正以链式发展塑造产业发展新动能,以产业链为抓手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我们积极发挥‘南宁渠道’优势,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坚持新老并举、数实融合,以‘人工智能+’赋能产业发展,加快打造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文剑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