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障现象
一辆2023年生产的宝马X1,搭载宝马B48型发动机,VIN码为LBVHY5104PM598****,行驶里程为12 129km。车主反映,该车冷启动时,仪表台上偶尔会亮起多个故障灯(图1),此时方向盘明显变得沉重。然而,熄火后重新启动,故障会自动消失,一切又恢复正常。
图1 故障车仪表台上的报警信息
故障诊断与排除
接车后,首先进行启动测试,但未能复现车主描述的故障。随后,连接宝马专用诊断工具ISID进行故障扫描,发现系统内存有多个与DSC接收器及EPS发射器相关的历史故障码,但当前均无激活状态,具体故障码如图2所示。
图2 故障车上存储的故障码
鉴于故障码众多且无明确指向,首先执行底盘系统多信息缺失的检测计划。该计划提示可能的故障原因为控制模块相关线路或模块故障,如图3所示。
图3 底盘系统多信息缺失检测结果
进一步执行多个信息缺失的检测计划,系统提示EPS方向机存在故障的可能性较高,故障概率标记为三星。尽管EPS方向机被怀疑为故障源,但我们在故障码中发现“DSC车辆中电压过低”这一关键信息,且防滑灯同时亮起。考虑到EPS和DSC模块在启动瞬间需要大电流供电,我们决定首先检查车辆的供电系统。经检测,车辆休眠时的寄生电流正常,未发现漏电现象。另外,用蓄电池检测仪检测蓄电池状态,SOH和SOC值均在正常范围内。
接着,又详细检查了EPS的供电、搭铁以及Flex-Ray总线线束、针脚、插头等,均未发现破损、松动、腐蚀等异常情况。鉴于故障仅出现在停放了一夜后的首次启动时,且方向机供电电流较大,因此怀疑可能是加装设备干扰或拉低了车辆电压。通过检查发现,故障车右前配电盒上装有行车记录仪的供电线,如图4所示。
图4 故障车右前配电盒中加装的行车记录仪取电线
考虑到方向机供电同样源自右前配电盒,与行车记录仪的取位置相同,因此,决定拆除行车记录仪,重新打磨方向机搭铁线,对全车软件进行升级后交车,并让车主在使用过程中注意观察。然而,交车三天后,车主反馈同样的故障重现。车辆再次返厂,用诊断仪读取故障信息,结果存储了与之前相同的故障码。与车主深入沟通后得知,车辆长时间停放后故障发生的概率较高,但短时间停放后故障很难再现。排除加装设备和线束插头问题后故障依旧,说明并未找到真正的故障点。
由于故障难以复现,只好重新研究故障车型ABS控制单元和EPS转向系统电路图(图5、图6),并据此进行故障模拟测试。通过反复模拟,发现拔掉EPS方向机系统F54上的15N号供电熔丝时,仪表台上的故障灯表现与故障发生时完全一致。重新插上熔丝后,诊断仪上显示的故障码也基本吻合。
图5 故障车型ABS控制单元电路图
图6 故障车型EPS转向系统电路图
至此,该车故障点基本被锁定在方向机供电系统上。查阅故障车型F54熔丝相关电路,发现F54熔丝由右前配电盒上的Z7-2 15N继电器供电(图7),而该继电器的主供电则来自发动机舱的Z3 F400熔丝(图8)。检查Z3 F400熔丝及Z7-2继电器线路,均未发现异常,拆检继电器,其内部触点及座子亦正常。
图7 故障车型Z7-2 15N继电器相关电路
图8 故障车型Z3 F400熔丝电路
既然继电器及其外围线路均正常,只好将检查重点放在右前配电盒后部的供电线路连接。经仔细检查,未发现松动、烧蚀等异常情况,且主供电线束也完好。至此,所有线索均指向右前配电盒内部可能存在接触不良的问题。鉴于该配电盒为焊接封装,无法拆解,结合前期检查与故障模拟结果,决定更换右前配电盒(图9)。更换后,将故障车留店测试了一周,未见任何异常后才交车。一个月后电话回访,确认故障未再出现,该车故障已被彻底排除。
图9 故障车上的右前配电盒总成
维修小结
针对出现频率极低的故障,建议先与车主进行深入的沟通与交流,明确故障发生的具体时间段、频率以及车辆使用方式。随后,按照车主的使用习惯进行多次试车,力求故障重现,并提前连接好相关检测设备,以便在故障发生时能立即捕获关键数据。因为数据是揭示问题本质的关键,也是准确定位故障点的依据。从本案例中可以清晰看出,处理此类故障时,唯有在故障再现的情况下,才能进行准确的分析,并迅速找到故障根源。若前期缺乏数据支持而盲目维修,不仅会浪费人力物力资源,还可能引发不必要的返工。
本案例中,由于故障重现难度较高,我们采取了以下策略:首先,进行了基础的线路与插头检查;随后,进行了多次故障模拟,力求模拟出的故障现象、故障码与实际情况高度吻合;最后,通过仔细检测,成功锁定了故障点并顺利排除故障。尽管整个排查过程充满曲折,但本案例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在应对偶发性故障时,我们需要采用更多样化、更灵活的诊断方法,如本案例中的故障模拟法,以提高维修效率与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