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家车企利润总和不如宁德时代,车企沦为 “电池打工仔”?
创始人
2025-09-16 00:30:42
0

2025 年各大车企上半年财报纷纷公布,汽车圈那令人瞠目结舌的利润格局,宛如一记重锤,狠狠砸在众人的心坎上。

数据无情地显示,国内 19 家上市车企的净利润总额,竟仅有区区 263.3 亿元。

而与此同时,业内媒体一番对比后惊愕发现,动力电池领域的龙头老大宁德时代,在上半年却赚得盆满钵满,净利润高达304.85 亿元。

这一数据,犹如一道刺眼的光,直白地揭示出一个残酷现实:19 家上市车企辛苦打拼半年的利润总和,竟被宁德时代一家企业轻松 “单杀”。

“动力电池成本已占到我们汽车成本的 40%—60%,我现在不是给宁德时代打工吗?” 早在 2022 年,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发出的这一灵魂拷问,至今仍如幽灵般在行业内回荡,久久不散。

三年时光匆匆流逝,可车企们的命运似乎并未迎来实质性改变,依旧深陷为电池厂“打工” 的泥沼,难以自拔。

车企都在给宁王打工?

从上半年各大车企所呈现的财报来看各大车企基本都是亏者居多,盈利者寥寥。在盈利超百亿的车企,仅剩下比亚迪这一根“独苗”,凭借 155.11 亿元的净利润,在行业中勉强撑起门面,显得既孤独又悲壮。

反观宁德时代,上半年营收1788.86 亿元,同比增长 7.27%,稳扎稳打,持续上扬;净利润 304.85 亿元,同比暴涨 33.33%,创下历史新高,这赚钱能力,堪称 “恐怖”。

在其营收构成中,动力电池系统营收1315.73 亿元,占总营收的 73.55%,牢牢占据主导地位;储能电池系统营收 284 亿元,毛利率更是一路狂飙至 25.52%。

简单换算一下,每卖出 100 元的电池,宁德时代就能轻轻松松赚走22块多,如此强悍的盈利能力,怎能不让人惊叹?

当然,宁德时代之所以能在利润战场上“碾压” 车企,绝非偶然,靠的是多年精心积累的深厚技术家底,以及令人瞩目的规模优势。

多年来,宁德时代毫不吝啬地持续砸钱搞研发,持续让电池的能量密度更高、安全性更强、耐用性更久—— 从三元锂电池到磷酸铁锂电池的技术迭代,从 CTP(电芯集成到电池包)到 CTC(电芯集成到车身)的结构创新,每一次技术突破都在为其筑高竞争壁垒,在市场上成功攒下了良好口碑,赢得了众多客户的信赖。

与此同时,大规模生产模式使得宁德时代在成本控制方面游刃有余。当产能达到百万级GWh 时,原材料采购的议价权、生产线的边际成本、供应链的协同效率都得到极大优化,成本降下来了,利润空间自然而然就被拓宽了,赚钱也就变得更加容易。

当然,这并不代表宁德时代就能高枕无忧了!

2025 年 1-6 月,虽然其动力电池装车量 128.6GWh 依旧稳居行业第一,但市场占比却降至 43.05%,同比下降了 3.33 个百分点,在行业前十五名中,份额下降幅度最大。

这一数据清晰地表明,电池界这位老大哥,如今也正面临着后起之秀们的强劲挑战——中创新航、亿纬锂能、欣旺达等二线电池厂商正在加速崛起,甚至比亚迪的刀片电池也在向外供货,稍有不慎,宁德时代的 “一哥” 地位便可能被后来者动摇。

从“依赖”到“突围”,车企如何破局?

车企与宁德时代之间的关系,有些矛盾且复杂——既要靠其电池支撑新能源转型,又要忍受其对利润的 “虹吸”。

于是,一场摆脱依赖、争夺话语权的突围战,正在车企间悄然打响。

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觉醒,试图挣脱对宁德时代的过度依赖,踏上寻求多元化电池供应渠道。

比如理想汽车入股欣旺达,并大力扩展其供货份额,为自身的电池供应增添新的保障;蔚来汽车引入中创新航,旗下乐道品牌更是交给比亚迪供货,通过多渠道合作,增强自身在电池供应方面的话语权;广汽集团与孚能科技达成合作,并且成立了自己的电池公司—— 因湃电池,从源头入手,试图打破电池供应的困局。

另外,也有不少厂商自建电池厂,来摆脱被电池厂商卡脖子的困境。但是,车企自建电池厂绝非易事。比如资金门槛高:一条动力电池生产线的投资动辄数十亿,从厂房建设到设备采购,宛如一个深不见底的“吞金兽”,不断吞噬着企业的资金;

比如技术积累难,电池研发需要长期的技术沉淀,从电芯材料配方到电池管理系统(BMS),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核心技术支撑,绝非短期内能突破;

再比如规模效应慢,车企自建电池厂初期产能有限,难以快速形成规模效应,成本居高不下,反而可能拖累自身盈利。

毕竟,并不是所有车企都有比亚迪那样的大体量,通过自产自足的规模化效应,大幅度降低造车成本。

盈利困局根源:不止是电池!

当然,车企盈利难,绝不能简单归咎于宁德时代的“利润虹吸”,其核心症结在于三重困境叠加:

其一,价值链定位错位。

在燃油车时代,车企掌握发动机、变速箱等核心技术,是产业链的绝对主导者;但到了新能源时代,电池成为核心部件,车企却沦为“组装厂”—— 从电池、芯片到智能驾驶系统,关键环节均依赖上游供应商,不仅成本被牢牢把控,还得接受供应商的利润分成,盈利空间自然被严重压缩。

其二,价格战竞争“自毁长城”。

为抢占新能源市场份额,车企陷入 “价格战” 泥潭:你降价 3 万,我就优惠 5 万,看似销量上涨,实则利润被吞噬。

以某新势力车企为例,2025 年上半年销量同比增长 40%,但净利润却下降 15%,原因就是为了应对竞争,不得不牺牲利润换市场,最终陷入 “越卖越亏” 的怪圈。

其三,盈利模式单一“坐吃山空”。

多数车企仍依赖 “卖车赚差价” 的传统模式,而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成本、电池采购成本居高不下,售价却受市场竞争限制难以提升,“成本 - 售价” 倒挂成为常态。反观宁德时代,除了动力电池,还布局储能、电池回收等业务,多赛道盈利对冲风险,而车企在增值服务领域的探索,大多还停留在 “雷声大、雨点小” 的阶段。

所以,车企要实现盈利突围,不能只在“降低电池成本” 上钻牛角尖,而应从 “价值创造” 入手,构建多维度盈利体系。

比如,通过供应链管理,压缩中间成本。

摆脱对单一电池供应商的依赖,不是简单地“多找几家供应商”,而是要深度参与上游产业链。

以特斯拉为例,通过与锂矿企业签订长期协议,锁定原材料价格,避免因锂价波动导致成本上涨;同时,通过垂直整合,将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部件纳入自身体系,减少中间环节的利润流失。车企若能借鉴这种模式,从 “被动接受价格” 转变为 “主动掌控成本”,盈利空间将大幅提升。

比如盈利模式要“从卖车到经营用户”,挖掘终身价值。

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网联化属性,为车企打开了“服务盈利” 的大门。比如蔚来,通过 BaaS(电池租赁服务),不仅降低了用户购车门槛,还能通过每月租金获得持续现金流;同时,通过 NIO House、NIO Life 等服务,提升用户粘性,带动周边产品销售。2025 年上半年,蔚来的服务及其他收入占比已提升至 20%,成为重要的利润补充。

再比如全球化布局将“打开新市场”,对冲国内竞争压力。

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激烈,盈利难度大,而海外市场仍有巨大潜力。比如比亚迪,2025 年上半年海外销量同比增长 80%,海外市场的净利润占比已达 30%,原因就是海外市场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较低,竞争压力小,且产品溢价更高。车企若能加快全球化布局,将国内的技术优势、成本优势复制到海外,有望在新市场中实现盈利突破。

总结来说,在这个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大洗牌” 时代,车企的盈利困局,本质上是 “旧模式” 与 “新时代” 的碰撞。那些能跳出 “电池依赖” 陷阱,重构技术、供应链、盈利模式的车企,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存活下来。

中国汽车产业要实现从“规模领先” 到 “利润领先” 的跨越,关键就在于车企能否打破盈利困局,真正掌握产业链的话语权与价值创造能力。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林肯哪款车有立标 林肯哪款车有... 林肯领袖一号是一款拥有立标的超豪华陆上商务舱车型。这款车在林肯领航员的基础上进行了精心设计和改装,展...
临牌放挡风玻璃内不贴行吗 临牌... 临时牌照是车辆在未正式上牌前的重要标识,必须按照规定粘贴在汽车挡风玻璃内。如果不贴临时牌照,一旦被交...
轮胎内侧磨损需要换吗 轮胎内侧... 当轮胎内侧出现磨损时,应及时考虑更换。若轮胎使用时间不长,磨损正常且无老化现象,可以选择更换同品牌、...
车内洒了汽油怎么办 车内洒了汽... 如果车内不小心洒了汽油,有以下五种处理方法:1. 开窗通风:车主可以将车窗打开,让车内保持通风状态。...
尿素会不会影响动力 尿素会不会... 尿素对汽车动力确实会产生影响。当汽车行驶100到150公里内没有尿素时,动力不会受到影响。但是,如果...
大众cc加几号油 大众cc加几... 大众CC需要加95号汽油。 大众CC是一款运动型的轿车,采用4门无框设计,内饰具有运动风格,例如2...
开车途中要不要锁车门 开车途中... 开车途中要不要锁车门?答案是肯定的,因为不锁车门会带来很多安全隐患。一般的车辆在行驶中都会自动锁门,...
中石化充值卡过期还能用吗 中石... 中石化加油卡的有效期是三年,过期后将无法使用。如果您的加油卡过期了,可以通过拨打充值卡上的热线进行延...
小车电瓶指示灯亮起是什么原因 ... 小车电瓶指示灯亮起的原因: 1. 皮带和皮带轮带动发电机,张紧轮将皮带绷紧,供电系统不工作导致电瓶灯...
a6l动感型和致雅型区别 a6... 奥迪A6L的致雅型与动感型有以下区别: 1.车身长度不同: 致雅型车身长度为5038mm,动感型车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