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全球自动驾驶安全科技的交流与合作,2025世界智能安全大会(FISITA Intelligent Safety Conference,ISC 2025)于2025年9月13-14日在西安盛大开幕。本次会议由世界汽车工程师学会联合会(FISITA)与中国汽车工程学主办,中国一汽高端汽车集成与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汽车底盘集成与仿生全国重点实验室、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长安大学、《Automotive Innovation》、智能绿色车辆与交通全国重点实验室承办。
ISC 2025聚集了100余位全球科技领域顶尖专家,多名中外院士发表精彩演讲;汇集50余场前沿报告,围绕自动驾驶技术发展趋势及安全挑战展开深度研讨,为行业搭建了国际、高端的学术交流平台。
开幕式
大会开幕式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陆丽俐主持。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张进华,FISITA CEO ChangHwan Kim,陕西省科协党组书记李豫琦为大会致辞。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
陆丽俐女士主持大会开幕式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
张进华先生致辞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张进华代表会议主办方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致辞。他指出,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迅猛,上半年的乘用车L2级辅助驾驶渗透率达到62.1%,L3/L4级自动驾驶准入/测试试点稳步推进。面对安全新挑战,需完善顶层设计,积极推动政策法规的研制,加强安全测试评价技术研究,加强全球及产业生态的协同与合作,共同构建安全保障体系,推动产业健康发展。
FISITA CEO
ChangHwan Kim 致辞
FISITA主席、现代汽车集团执行副总裁金昌焕为大会致辞。他高度肯定了中国在智能驾驶安全技术领域的快速发展。他表示,FISITA始终致力于支持全球汽车技术的创新,推动构建更安全、更绿色的交通体系。目前,FISITA已成立智能安全工作组,积极推进弱势道路使用者(VRU)保护相关研究与白皮书制定工作。他欢迎全球专家积极参与智能安全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并期待与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同促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陕西省科协党组书记
李豫琦先生致辞
陕西省科协党组书记李豫琦为大会致辞。他表示,陕西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逐步形成了以商用车智能化场景应用为突破、产学研协同为支撑、政策体系为保障的特色发展路径:不仅实现了L4级智能重卡的跨境运营、车规级安全芯片的自主研发突破,更率先在全国实现全域开放商业化试点。他表示,陕西省科协将以此次大会为契机,持续深化“产学研用”协同机制,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陕西力量”。
主旨演讲
长安大学汽车学院院长
赵轩教授主持大会
吉林大学汽车底盘集成与仿生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Automotive Innovation》执行副主编
章新杰教授主持大会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
清华大学教授、《Automotive Innovation》主编
李骏院士发表主旨演讲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清华大学教授、《Automotive Innovation》主编李骏院士分享了基于SOTIF指数的ADS驾驶安全评价方法。他指出,自动驾驶事故逐年上升,自动驾驶ODD的碎片化、行驶安全不确定性及长尾问题凸显。借鉴从欧1到欧7汽车排放法规逐步从控制已知污染转向动态优化、最终实现近零排放的演进路径,他提出了预期功能安全(SOTIF)指数1.0,覆盖从功能激活、运行到退出的全流程,并建立了单场景风险与综合能力评价体系。最后他强调,联合国正在起草ADS安全法规,SOTIF指数希望从理论框架、场景清单和先进测试方法等多方面提供支撑,为完善国际ADS安全评估法规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数字交换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邬江兴院士发表主旨演讲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数字交换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邬江兴,就智能网联汽车的一体化安全与内生安全议题发表了重要见解。他表示,随着智能网联汽车的快速发展,传统安全防护机制已难以应对功能安全与网络安全深度融合所带来的一体化安全新挑战。智能网联汽车网络安全不能停留在当前消费互联网附加式防护、尽力而为的水平上,应尽可能地保证可量化设计、可验证度量的一体化安全质量。他进一步指出,“构造决定安全”的内生安全理论和技术,能够将网络空间不确定的未知安全风险转化为可控概率的非系统性安全风险管控问题,从而一体化实现安全保障。他强调,目前这一技术已在L3级汽车中开展实测和应用,正协同多家车企为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提供安全保障新路径。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教授、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
Abbas Jamalipour发表主旨演讲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教授、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Abbas Jamalipour发表了题为“GenAI-Based Secured Communications for Low-Altitude Economy Networks”的主题演讲。他指出,低空经济网络在物流运输、通信增强和环境感知等领域展现出广阔前景,但同时也面临天气变化、空域管制等多重不确定性挑战;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技术能够通过模拟数据分布、检测异常并生成合成威胁场景,显著提升低空经济网络的鲁棒性与安全性。他表示,未来研究应重点关注三个方向:动态环境自适应的GenAI系统、基于GenAI的异常检测与恢复机制,以及高效能的GenAI优化策略,以促进低空经济网络在智能交通和自动驾驶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校长、国际车联网与智能汽车测试技术创新联盟理事长、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
赵祥模教授发表主旨演讲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校长、国际车联网与智能汽车测试技术创新联盟理事长、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赵祥模教授分享了道路交通检测技术体系创新与工程实践。他指出,工业文明发展中,新技术的产生、新装备的面世,都以复杂科学的试验、测试和检测技术为前提。他从道路交通检测技术背景、汽车安全与综合性能检测、道路基础设施无损检测、自动驾驶与车路系统可信测试等四个方面,分析了我国道路交通检测技术面临的关键技术难题,提出了从车端、路端,到车路一体完整的道路交通检测技术体系及其实现方法。最后他系统介绍了团队研发的道路交通系列化检测装备及其产业化应用情况。
日本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首席教授
张峻屹发表主旨演讲
比亚迪高级副总裁、汽车新技术研究院院长
杨冬生发表主旨演讲
比亚迪高级副总裁、汽车新技术研究院院长杨冬生发表了题为《智电融合,解锁驾驶辅助系统安全新高度》的演讲。他介绍了比亚迪通过数据飞轮赋能长尾数据挖掘,强化软硬件安全准出标准,依托超百万日活用户,实现月增里程15亿公里,构建超2万个难例场景库。比亚迪还自主研发世界模型,以“AI智能体+世界模型”仿真范式构建高保真、可交互的虚拟环境,显著提升整车安全性能。此外,基于璇玑架构的整车智能系统,比亚迪实现智能化与电动化深度融合,拓展了无人麋鹿测试、极限漂移控制、美式截停回稳等高阶动力学场景能力,持续推动智能驾驶安全边界的新突破。
丰田汽车自动驾驶研发总经理
Shida Mitsuhisa发表主旨演讲
丰田汽车自动驾驶研发总经理Shida Mitsuhisa分享了丰田以“零交通事故”为终极目标的安全战略。基于主动安全系统的持续升级与普及,丰田已开发出数据驱动的驾驶辅助系统,为确保系统更安全可靠,丰田依托数据构建了精细的评估体系与测试场景。
现代汽车集团副总裁、
现代前瞻汽车技术开发(上海)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杨峰发表主旨演讲
现代汽车集团副总裁、现代前瞻汽车技术开发(上海)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杨峰发表了题为“Insights in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Autonomous Driving Safety & Security”的演讲。他指出,随着汽车行业加速向软件定义汽车(SDV)转型,车辆核心功能愈发依赖复杂人工智能模型,全球法规体系也在持续扩展,推动安全工程从传统的功能安全与信息安全,逐步延伸至预期功能安全(SOTIF)和人工智能安全等新领域。从整车制造商的视角出发,他重点围绕SOTIF与AI安全两大方向,结合实践案例,深入探讨了功能局限、场景覆盖与模型不确定性等核心问题的解决方案,并分享了现代汽车在端到端自动驾驶研发中的技术思考与宝贵经验。
一汽集团首席科学家兼研发总院(科技创新管理部)
高端汽车集成与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
王德平主任发表主旨演讲
一汽集团首席科学家兼研发总院(科技创新管理部)高端汽车集成与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王德平发表了题为“汽车安全技术创新与实践”的演讲。他指出,在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汽车安全面临多重挑战,涵盖电池安全、充电安全、主动与被动安全、信息安全及电磁安全等多个方面,安全已成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他系统性地将汽车安全技术划分为碰撞安全、高压安全、行驶安全与信息安全四大类别,共涵盖十项关键技术,并剖析了各项技术当前面临的重点与难点。此外,他还分享了红旗品牌在主动安全、电池防护、冗余控制系统以及数据与通信安全等领域的技术布局与创新实践。
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汽车工程研究院副院长
薛令阳发表主旨演讲
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汽车工程研究院副院长薛令阳分享了以安全为核心的陕汽重卡智能驾驶发展成果。通过多模态感知、双冗余线控底盘等技术,其L2-L4级智能驾驶产品已覆盖港口、高速、园区等多场景,累计运营超千万公里。面对复杂交通环境与长尾问题,陕汽正持续推进端到端与大模型技术融合,致力实现高可靠性、全栈自主的商用车智能驾驶规模化安全应用。
互动访谈环节
互动访谈环节,特邀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TASRI)院长,FISITA终身名誉主席,《Automotive Innovation》主编赵福全教授主持,访谈嘉宾包括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教授、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Abbas Jamalipour,日本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首席教授张峻屹,丰田汽车自动驾驶研发总经理Shida Mitsuhisa,梅赛德斯-奔驰中国自动驾驶与车联网执行副总裁、梅赛德斯-奔驰(上海)数字技术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王忻,一汽解放青岛汽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青岛中重型车产品线总经理、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商用车开发院副院长王玉海,围绕“自动驾驶技术发展趋势及安全挑战”展开热烈讨论。
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清华大学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TASRI)院长,FISITA终身名誉主席,《Automotive Innovation》主编赵福全教授主持
高级别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关键时期,ISC 2025聚焦“自动驾驶技术发展趋势及安全挑战”,探讨了关于AI与安全、预期功能安全、网联协同驾驶与安全、测试评价和信息安全等领域的内容,共探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在自动驾驶中的应用及应对关键安全和可靠性挑战的技术方案。
责任编辑|戈文雅
责任校对|汪秀明
最终审核|张颖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