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被誉为“汽车行业的达沃斯”的2025年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如约而至。作为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风向标”,迈入第21届的泰达汽车论坛持续深化集智聚识,深挖产业动能,其行业影响力与日俱增,已成为推动中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思想策源地,并同步见证了天津经开区汽车产业从发展壮大到转型升级,不断向上向新而行的发展轨迹。
从燃油时代的精准定位,厚积薄发,到电动智能时代的深度转型,突飞猛进,作为我国重要的汽车产业“重镇”,天津经开区近年来持续聚焦智能化、网联化方向,精准实施延链、补链、强链战略,驱动汽车产业“含金量”、“含智量”、“含绿量”持续攀升。
“新”上蓄能 三大整车实现深度转型
在汽车产业绵长的链条中,整车企业扮演着至关重要的龙头角色。作为经开区汽车产业链的“链主”企业,近年来,一汽丰田、一汽-大众以及长城汽车等整车企业持续加快转型焕新步伐,截至目前已全部部署“油电共线”改造,进一步带动经开区汽车产业链加快向“新”向“智”拓展,推动产业实现深度转型。
55秒下线一辆整车——走进一汽-大众天津分公司现代化智慧车间,智能制造所驱动的高效生产令人赞叹。新技术引进、新工艺应用与新产品迭代在此持续深化。今年以来,这座工厂捷报频传:探岳L车型正式上市,探岳家族迎来第100万辆整车下线;总投资23亿元的3款新车型导入项目启动技术改造,涵盖两款PHEV混合动力车型及一款燃油车型,计划2026年4月起陆续投产……
更值得关注的是,今年天津经开区管委会又与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签署了新能源车型项目合作备忘录。根据备忘录,双方将合作新增两款全新新能源车型,计划于2027年在一汽-大众天津分公司投产。此举将推动该生产基地实现向“油电共线”全产品结构的战略转型,为后续引入更多高端新能源车型奠定基础,并有力助推我市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在泰达的另一家整车制造基地——长城汽车天津生产基地,总投资达32亿元的长城汽车DE平台新车型项目稳步推进。该产线将用于4款新车型的生产,预计第三季度可以实现整车标准化作业。项目投产后,将有效带动区域内零部件配套企业转型升级。
产业向智能化、新能源化发展的强劲势头,进一步增强了整车企业的发展信心。今年6月,一汽丰田销售公司正式迁入泰达,实现了研发、生产、销售一体化布局,一汽丰田在津总部功能得到全面强化。
此外,作为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集团布局天津及周边市场的锚点,于2023年落地泰达的天津远程新能源商用车工厂是区域整车企业中的重要力量,其围绕“醇氢+电动”两大核心技术路线,持续布局绿色智能新一代商用车在当地市场的投放与应用,加快在泰达搭建醇氢电动商用车新体系。
聚焦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天津经开区汽车产业正加速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纵深推进。整车厂商通过广泛应用智能制造技术和优化产能结构,运行效率显著提升,整体产能规模持续扩大。今年1-8月,天津经开区三大整车厂产量41.97万台,同比增长5.06%,占全市比例85.67%;整车产值486.7亿元,同比增长1.63%,占全市比例76.78%,新能源车型持续导入,产业“含金量”稳步提升。
补链强链 “链”出更多精彩
作为国家级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和首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汽车产业)示范基地,天津经开区汇聚了200余家零部件配套企业。在整车企业加速转型升级的强劲带动下,泰达近年来瞄准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核心零部件领域,精准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现有零部件企业转型升级,着力构建高水平零部件供应体系。
今年年初,总投资11.53亿元的长城汽车曼德项目顺利开工,预计年底,新建的光电和热系统两个工厂将正式投产,采用最先进的智能化产线。“以前在河北生产零部件,需要运到天津组装。新项目投产后,产品距离整车产线最短仅300米左右,大大降低库存和运输成本。”项目相关负责人表示。
今年,天津爱信首款新能源减速器M190也在泰达正式下线。M190是为一汽红旗品牌的新车型配套的减速器产品,将应用于爱信集团的新能源驱动产品e-Axle(电动汽车驱动系统)上,该产品具备“小而强大”的特点,相较传统“电机+变速器”驱动系统,在同等生产功率下,M190更为紧凑,体积远小于传统驱动系统的一半。
……
此类好消息正接踵而至。众多汽车零部件企业积极拥抱新质生产力,主动向新能源汽车赛道转型,泰达新能源汽车上下游产业链日臻完善。
这样的产业升级与龙头引领效应,离不开高能级载体平台的强力支撑。天津经开区重点打造了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园,持续丰富产业载体资源,聚焦电动汽车核心部件及智能驾舱、自动驾驶等智能网联汽车核心领域,与经开区原有汽车产业链深度融合,形成显著集聚效应。
如今,以舍弗勒天津新能源智能制造新产品投资项目、大众变速器MengMeng动力电机项目、大众变速器APP550动力电机、敏实集团新能源电池盒项目、三星SDI动力电池项目、电装电子能量卡和毫米波雷达项目、易鼎丰整车控制器项目等为代表的一批新能源核心零部件项目相继落地,持续塑造着推动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的新质生产力。据统计,去年泰达零部件企业产值规模达676.5亿元。
“绿”动赋能 共筑产业可持续新生态
当前,绿色转型已成为全球汽车产业共识。作为全国重要的乘用车产业基地,天津经开区拥有完备的产业链条、深厚的技术积淀与丰富的人才储备,在发展汽车再制造产业方面具备显著综合优势。当前,区域也正着力构建覆盖整车改装、零部件再制造、电池循环利用、残值评估及智能保险等环节的汽车后市场全产业链体系,通过资源高效循环与低碳技术应用,推动产业绿色升级,打造更具可持续性的汽车产业生态闭环。
不久前,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机动车有限公司正式入驻于家堡新金融大厦。作为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该公司主要锚定机动车资源全链整合、国家资源安全战略支撑、行业规范生态重构三大方向,将立足天津经开区,全力打通退役车辆“收—拆—用”全流程,重点发展车辆回收、精细拆解、汽车后市场、交易平台四大业务,通过规模化再生利用、全流程质量管控和国际先进技术合作,显著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有效降低产业碳足迹。
无独有偶,在经开区现代产业区,总投资约5.81亿元的渤天-远程二手车再制造产业示范园区项目正式落户。该项目聚焦商用车再制造,拟覆盖轻卡、重卡、客车、专用车等众多品类,年产能预计达7500辆,达产后产值超过10亿元。园区采用先进的生产检测技术和智能化仓储物流系统,通过整车修复、核心部件焕新等工艺,特别是对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电控系统等关键部件的再制造,将形成完整的产业闭环。
从“制造”迈向“制造+再制造”,天津经开区汽车产业正加速升级为全生命周期服务,推动全产业链绿色转型。通过零部件的高效再利用,每年可减少大量钢材消耗及碳排放,为区域实现“双碳”目标提供实质性碳减排贡献。
站上新赛道,积蓄新力量。未来天津经开区将进一步围绕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不断推动产业升级、优化供应链布局,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在汽车工业新“赛道”上笃定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