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新国标引发抢购潮,老车集体涨价,究竟为哪番?
2025年9月1日起,电动车新国标正式实施。根据条例来看,新生产的车要遵循两大标准,分别为强制限速和防改装模式。但凡不符合其中一条标准,新车接下来就没法上路了。
那么问题来了,明明是新车的标准,为何引发了老车抢购潮。对大多数骑手而言,新车又意味着什么?
电动车新国标的制定初衷
关于这项新政策的初衷,其实也很好理解,无非就是为了大家的安全考虑。像以前的话,老车隐患太多,很多改装车速度动辄50、60码,比摩托车还摩托车。
速度快倒也没啥,关键是车身结构质量跟不上。毕竟电动车无论是刹车系统还是车身材料,都要低摩托车一个层次。但凡出现磕磕碰碰,轻而易举就会酿成交通事故了。
尤其是外卖行业,这种情况更为严重。许多骑手把自己的电动车一加改装,立马就开出了飞机的感觉。路口一溜烟过去,骑的比汽车还快。
在这种情况下,稍有不慎,就可能撞人撞车,造成非死即伤的结果。
除了交通事故以外,改装车带来的火灾隐患也是不容忽视的。目前很多骑手为了追求速度和续航,私自加装大容量锂电池。
而某些劣质电池,在高温环境下,很容易就会发生爆燃。起火爆炸以后,骑手分分钟被弄成重伤。
这还没完,有些停在小区里的改装车,一旦着火,还可能会殃及池鱼,烧掉周围一片电动车。
可见,新国标的出台,并不是空穴来风。唯有把电动车的速度降下来,把改装车的模式给禁掉,这样才能给老百姓营造一个更安全的交通环境。
当然,虽说新国标出台了,但目前正在使用老车的用户,大可不必担心。
这些车不会被强制淘汰,你可以尽管骑。以前是多少时速,现在依旧可以跑多少时速。所以这方面的问题,大家就不用过于忧虑了。
为何老车会掀起抢购潮?
当然了,新国标出台以后,所带来的社会影响也是极其庞大的。其中最大的一个影响,就是引发了老车抢购潮。
目前许多老款电动车的销售端、各大门店,皆门庭若市。大家都要赶在11月30日前,抢购一台老车。因为门店只有3个月过渡期,再不入手一台,以后就买不到了。
也正是由于供不应求,因此这些老车都迎来了涨价潮。雅迪、爱玛、小牛等电动车,皆涨价了几百块不等。可以说,新国标的出台,间接刺激了老车的市场经济。
当然了,就算过了11月30日,有许多老车没卖掉,那也问题不大,因为商家自有一套经营小策略。
许多商家会在11月底的时候,给那些没卖掉的老车上好牌照,以后当“二手车”,直接加价过户卖。在这种情况下,就能继续赚老版本的钱了。
那么问题来了,同样是电动车,为什么老车就这么受欢迎呢?
从理论上来讲,老车其实也是限速25。只不过,老车的防篡改技术一点都不严格,有些老车甚至都没有防篡改技术。
用户买完老车以后,花个几十块钱,找商家解个速,车子就能轻松跑到40、50码了。
但新车不一样,新车的时速一旦超过25公里,立马就会自动断电。
此外,新车还增加了防篡改程序,牢牢锁死了新车的速度。在这种情况下,商家和个人就很难像以前那样,通过改装来提速了。
除了速度方面的区别以外,在动力方面,新车和老车的差距也很大。许多新车的电机功率,一般不超过400w。由于劲小,因此新车在爬坡、载重时,往往比较吃力。
但老车没这个问题,因为老车的电机功率可以扩展。有些老车甚至能做到2000w以上,性能堪比摩托车。
这些老车改装以后,加速更迅猛,爬坡能力更强。无论是载货还是上桥,都是轻轻松松。可见,老车确实比新车更吸引人。
最关键的是,老车的销量爆火还涉及到一个心理因素。前面提到,老车销售只有3个月过渡期。11月30日以后,老车将无法上牌。现在不买的话,以后就永远买不到了。
正所谓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当绝版效应一发力,立马就能刺激消费者的购物欲。在这种情况下,老车也就供不应求了。
新车限速影响外卖员生计
当然了,在电动车区别这方面,送外卖的骑手更是深有体会。而他们,也成了老车的忠实用户。
首先,骑手本人是不太乐意降速的。因为骑手的收入是计件制,主打一个多劳多得。正所谓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你新车降速,不就影响骑手收入了?
而老车不一样,老车功率大、速度猛,它能接更多单,跑更远距离,续航时间也更长。在这种情况下,骑手就能赚的更多了,巅峰状态一天甚至能挣大几百。
而新车由于性能下降,因此拉低了效率天花板。买了新车以后,一天得少跑多少单?当收入呈现肉眼可见的下滑状态,谁还愿意买新车?
其次,平台算法也与新国标产生了冲突。众所周知,外卖平台的派单系统算法,都是基于大数据+最优路径算的。
以前骑手卷生卷死,把速度开到60码甚至更高,极大的压缩了配送时间。平台算法收纳这些数据后,直接就默认了这是骑手的常规操作。
虽然现在新国标出台,但算法并不会改变,平台给骑手的配送时间也不会延长。如此一来,骑手就会面临一个两难的境地。
骑手要么被迫超时,面临扣款、评分下降、收入减少等窘境。要么就是闯红灯、逆行、不断穿梭,疯狂抢占那几分钟。用25码的极限速度,来避免订单超时。
当这些疯狂驾驶行为越来越多的时候,无疑就会给交通安全造成巨大隐患了。
所以说,老车和新车的区别,不在于限不限速。它的真正区别,是影响骑手的生计。只要这个问题没解决,老车就一直有市场。
当然了,除了骑手外,咱普通人也不太中意新车。毕竟以前老车带两人,车子都能畅快如飞。而现在25码的新车限速,极大的禁锢了大家的骑行畅快感。
许多新车的低功率性能,堪称“乌龟爬”,而且还是只低载重的软壳乌龟,骑起来极度憋屈。如果遇到了宽阔道路,那简直就是白白浪费这“风景赛道”。
此外,新车的25公里限速,其实也是一种伪安全感。虽然政策的初衷是为了安全,但有时过慢时速,在车流中反而不安全。
比如需要快速通过的路口,或融入机动车流的时候,慢速车就会变成移动路障,很容易就被超车或挤撞。
所以说,大家都抢购老车是有理有据的。毕竟在很多方面,新车确实比不过老车。
新车限速桎梏如何解决?
说到这里可能很多人会问了,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呢?难道就这么尬住了?
其实要解决这些问题,也不是没有办法。首先,在政策上,完全可以采取宽松条例,没必要一禁了之。
针对那些有动力需求的人,可以向他们推出电轻摩。这样的电轻摩速度往往可以达到50码以上,这样就不会给一部分骑手造成桎梏了。
只不过,这样的电轻摩,需要考驾照、买保险,就跟汽车似的。所以它在某种程度上,倒也筛选出了一部分合格骑手。
针对外卖行业的话,考虑到电轻摩是生产工具,因此完全可以给他们提供购置补贴,这样一来,就能减轻其经济压力了。
其次就是车企方面,车企在打造新车的时候,也可以做一些技术突破。
比如在25码时速的基础上,适当优化一下电机、电控性能,让电动车即使在25码的速度内,也能做到极限爬坡和加速起步。
此外,还能采取更轻量化的材料,来打造电动车,这样就能提升新车的续航时间。当这些步骤都做到位以后,大家买新车的时候,就没有性能方面的抱怨了。
再者,企业还可以设计出更舒适的人体工学结构,将其搭载在电动车上。
有了这些人性化设计,普通消费者也就觉得:“虽然慢了点,但骑着舒服”。在这种情况下,就能大大增加新车的销量了。
当然了,针对平台方面,也可以做一些人性化调整。
比如平台算法,可以尽量根据新国标来进行调整,延长配送时间,这样就能避免骑手因赶时间而出现超速、闯红灯的行为了。
此外,由于低速新车可能会造成骑手单量下降,因此平台也得考虑一下单价的适当提升。
毕竟人家骑手的效率天花板已经被锁死了,你不提升单价的话,接下来人家收入下滑咋办?
所以说,针对这些经济方面的问题,都得一一进行考虑。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新国标的顺利推行。
结尾
总的来说,国家实施电动车新国标,完全是为了民众的福祉而考虑的。虽然短期内可能会出现行业上的阵痛,但长期来看,绝对是利大于弊的。
毕竟谁也不想整天骑着改装车乱窜,但凡大家都把速度降下来了,整个交通路面也就没法那么多事故发生了。
参考资料:
每日经济新闻【“时速超25公里断电”,新车型还没到店,有老国标电动自行车已涨价!有经销商称“老国标车基本拿不到货了”】
新黄河【电动自行车新国标实施在即,商家诱导消费者“买旧不买新”】
中国经济网【电动车“新国标”正式实施 为何火的却是旧“超标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