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车市又炸锅了!15 万级这个兵家必争之地,价格战那叫一个惨烈,吉利、长安、比亚迪这些大佬纷纷下场官降,这背后到底咋回事,今天咱就来唠唠。
先说说比亚迪,那可是这次价格战的 “急先锋”。王朝网、海洋网好多智驾版车型都限时促销,最高补贴能到 5.3 万元呢!像秦 PLUS DM-i 智驾版,限时一口价低至 6.38 万元起,这价格一出,市场直接 “地震”。比亚迪为啥这么拼?还不是因为市场压力大。原本销量杠杠的车型,今年被对手赶超,份额下滑明显。前 4 个月,月均销量和既定目标差了一大截,国内销量也不太理想,再加上终端经销商库存爆表,乘联会数据显示,乘用车库存都突破 350 万台大关了,新能源库存也达到历史峰值。在这种情况下,比亚迪只能降价求生存,通过低价刺激消费者买车,清理库存。
吉利也不甘示弱,迅速跟进。银河系列多款热门车型给出了 5000 元至 1.8 万元不等的补贴。爆款车型星愿,原本快 7 万的车,限时起步价直接拉到 5.98 万起。吉利这么做,也是为了守住市场份额。在 10 万元以下这个对价格超级敏感的市场,一点价格优势就能吸引不少消费者。要是不跟着降价,那些没有品牌偏好的消费者,很可能就被隔壁品牌用几千块钱的价差给 “拐跑” 了。而且吉利正处在累计销量破百万、冲击年销量百万的关键时期,这场价格战,它输不起。
长安虽然没像比亚迪和吉利那样大张旗鼓地宣布降价,但在市场上,终端优惠力度也不小。在这激烈的竞争环境下,长安也明白,不拿出点诚意,根本没法在 15 万级市场站稳脚跟。它通过终端优惠,变相参与这场价格战,力求在这场混战中争得一杯羹。
这几家车企一顿操作,可把 4S 店坑惨了。有 4S 店工作人员跟我吐槽,现在单车利润只剩 3000 元。以前卖一辆车,赚个几千上万很正常,现在可好,利润被压得死死的。车企降价,4S 店只能跟着降,不然车根本卖不出去。可降价之后,利润空间就被严重压缩。而且为了完成车企给的销售任务,4S 店还得搞各种促销活动,这又增加了成本。有些 4S 店为了卖车,甚至亏本卖,就指望厂家的返点能补贴点损失。要是完不成销售任务,返点也拿不全,那就亏得更多了。
这场 15 万级价格战,对消费者来说,短期内可能是好事。能以更低的价格买到心仪的车,省不少钱呢。可从长远看,未必是个好现象。车企为了控制成本,在价格战中生存,可能会在车辆配置、用料上做手脚,影响车辆质量。而且 4S 店利润少了,服务质量也可能跟不上,像售后维修、保养这些,说不定就没以前那么上心了。另外,价格战打乱了原本的价格体系,车企品牌形象也可能受损,以后想再把价格提上去,可就难了。
车市这潭水,现在是越来越浑了。这场 15 万级价格战到底会走向何方,车企和 4S 店又该怎么在这场混战中求生存,咱就拭目以待吧。家人们,你们对这次价格战有啥看法?觉得哪个车企能笑到最后?快来评论区和我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