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ETF和LOF圈)
香港汽车ETF(认购代码:520723)跟踪中证港股通汽车产业主题指数(931239),该指数聚焦港股通汽车全产业链优质标的,整车板块权重超60%,同时覆盖汽车零部件、工业金属等细分赛道。市值分布龙头与成长企业,并且是目前市场唯一纯港股汽车指数,70%权重来自仅港股上市企业,兼具国际化与稀缺性。
港股通汽车指数优势显著。其研发投入较高,2024年研发费用同比增长23%,远超其他主要汽车指数;营收较优,2025年第二季度营收同比近30%,大幅领先同类指数;弹性较强2024年9月24日-2025年反弹区间涨幅超70%,2025年以来涨近35%,显著优于同期可比指数,呈现“涨势更强、弹性更高”的特征,这源于成分股以智驾新势力车企为主,对AI突破等催化反应更敏感,且未盈利企业市盈率弹性更大。
港股通汽车指数的投资价值,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政策端大力支持,以旧换新政策力度加大及新能源车免征购置税等政策能够有效刺激消费的需求。
其次,港股通汽车指数当中包含了大量稀缺港股智驾标的。相较A股以成熟车企为主的分布,港股通汽车指数代表了更具备科创属性、国际化特征的新势力和智能驾驶的龙头。
最后,由于港股通汽车指数的指数涨跌弹性较强,有利于捕捉板块的整体行情。根据历史数据,指数在美联储降息开始的时段或更加受益。
香港汽车ETF(认购代码:520723)认购期为9月3日到9月12日,其标的指数兼具智驾新势力稀缺性、高成长弹性与全产业链覆盖特点,感兴趣的投资者可以逢低分批布局香港汽车ETF,一键把握港股汽车板块的智驾红利与行业反弹机会。
刘昉元:各位投资者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带来香港汽车ETF国泰的介绍,认购代码是520723,认购期从9月3日到9月12日。
一
中证港股通汽车产业
主题指数有何特点?
首先,给各位介绍一下我们的标的指数:中证港股通汽车产业主题指数(931239),该指数聚焦了中国汽车产业链上的优质公司,从样本空间内可投资性比较强的股票当中,选取了业务涉及整车制造、零部件制造等汽车相关产业的上市公司证券。从中优先选取主营业务为整车制造的全部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样本,再按照过去一年日均总市值由高到低排序来纳入剩余的证券,使得样本数量达到50只。
确定了样本数量之后,中证港股通汽车产业主题指数还有一个权重调整步骤,这步在其他指数当中是不多见的。指数成分股的权重调整方式为:通过设置权重因子,来使得整车制造企业的单个样本权重不超过15%,合计的权重不低于70%,其余的企业单个样本权重不会超过3%,最后保证指数的前五大的样本合计权重不超过60%。通过调整,使得指数当中的整车制造企业的成分股的权重总和能够维持在一个相对高位上,并且一定程度上比较分散。从长远来看,这样的调整可以使得指数在整车制造方向上有一个稳定并且相对比较均衡的布局。
截至8月20日,指数的前十大权重股当中包括了一些智能驾驶领域,以及一些具备高成长性的稀缺标的。权重比较高的一些股票,它们的权重是超过10%的。
数据来源:wind、时间截至:2025年8月20日
风险提示:权重股权重会随指数成分股调整,市场涨跌变化,仅供参考,非个股推荐。
从指数权重的行业分布上来看,整车板块的权重在60%以上。接下来的两个权重比较大的板块分别是汽车零部件以及工业金属。整体来说,这个指数聚焦在汽车的全产业链上,覆盖了整车、零部件、智能驾驶等细分赛道。从市值分布上来看,指数的市值分布与目前市场上大家相对来说交易比较多的一些A股汽车指数的差异还是比较明显的。大部分指数的权重股其实都是在500亿以上的股票,数量大约占总体的30%左右。但是中证港股通汽车产业主题指数 100亿以下的股票大约占总数量的20%以上,而同时500亿以上的股票数量也在40%。可以说是同时聚焦了板块内的龙头股以及高成长性的股票。
数据来源:wind,中证指数公司,分类标准参照申万二级行业,截至2025年8月20日。
风险提示:指数包含成分股数量、市值、行业分布等会随公司事件,成分股调入调出,市场涨跌等因素变化。
与大部分投资者主要交易的汽车指数相比,港股通汽车指数是其中唯一的纯港股指数。在成分股方面,港股通汽车指数覆盖了比较多的A/H两地同时上市的公司,而这部分上市公司在指数当中其实是占到了约30%的权重和约10%的数量。
这个权重相较其他的主要汽车指数来说,其实是比较类似的,但是从数量上是要远远多于其他指数。这也从一个侧面体现出港股通汽车指数的这部分股票相对来说权重是比较分散的,也就是说它可能分布相对比较均衡一些。指数当中剩余的70%左右的权重都是在香港上市的公司,这表现出这个指数相对来说更具国际化的特征。作为主要汽车指数当中唯一的一个纯港股的指数,也体现出比较高的稀缺性。
研发投入是评价上市公司成长性的重要指标,港股通汽车指数的成分股在研发投入方面增速是比较高的,以2024年单年度为例,它的研发费用的同比增长高达23%,而其他的主要汽车指数在2024年的研发增长基本上都在20%以下,部分甚至在15%以下。这体现了港股通汽车指数成分股对于技术创新较为重视,具备比较高的增长潜力。
从营收增速角度来看,各个主要汽车指数的成分股近年来大多能保持相对平稳的增长。其中港股通汽车指数2025年上半年的营收增速相较于往年有比较明显的提升。根据最新财报显示,2025年第二季度,港股通汽车指数的营收同比实现了接近30%的增长,远远高于其他主要汽车指数。具体来说,这主要是因为港股通汽车指数的配置相对比较均衡。其中新能源车权重远低于其他一些主要汽车指数,营收增长相对来说是比较稳健的。
从成分股的市值角度来看的话,港股通汽车指数具有聚焦龙头、兼具小市值暴露的特点。与其他主要的汽车板块的指数进行对比的话,港股通汽车指数在具备着较高大市值成分股股票占比的同时,在产业链当中中小市值的股票上面其实也有足够多的暴露,权重分布相对来说比较分散。指数前五大权重股合计的占比大约是55%,具备了一定的集中度,有利于投资者去把握汽车行业龙头发展的红利。从另一方面来说,指数有30%左右的权重是由市值低于200亿元的偏小市值股票构成的。这些股票主要是产业链上成长性比较强的细分赛道上的龙头企业,相较于板块内整体汽车板块的龙头企业来说,这部分偏中小市值的公司具备更强的成长性以及弹性,可能将有利于投资者去捕捉小市值板块的行情。
这张图就展示了2017年以来汽车板块主要指数的走势。我们重点来看近几年的指数表现:在流动性危机到来的时候,港股受到的冲击相对来说可能会比较大一些。所以说可以看到,在2024年的上半年,港股通汽车的跌幅一度是超过20%的。但是同期的A股汽车指数,因为对于补贴的政策相对来说比较敏感,所以说它维持了一个向上的趋势。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年8月20日。风险提示:我国股市运作时间较短,历史表现不代表未来业绩。
但是在2024年9月24日到2025年的反弹窗口期间,港股通汽车指数表现出了它高弹性的特征,区间的涨幅超过了70%,明显跑赢了同时期可比的一些汽车指数。
我们认为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从指数成分股的角度来看,A股主要汽车指数当中的乘用车企业大部分都是偏成熟的车企,成长性可能相对来说比较弱一些,因此也就更不容易受到流动性危机的影响。而相对来说港股通汽车指数当中的车企大部分都是新势力企业,或者说是一些智能驾驶技术相对比较强的偏科技属性的公司。这部分公司的成长性是更高的,它的科创属性相对也比较明显。
其次,港股通汽车指数当中的这些新势力车企大部分都处于一个扩张的阶段,对于科技板块的催化相对来说反应也会更加剧烈一些。比如说AI领域上如果说有一些突破的话,投资者可能会认为这些新势力车企对于这些突破相对在A股上市的一些成熟期车企来说可能受益会更加明显。所以说这部分在港股上市的新势力车企的股价就会对AI领域的进展更加敏感。
最后,从估值角度来看的话,港股汽车公司多数是处于早期发展阶段,但目前可能都还没有盈利,这也使得它的市盈率具备一个比较大的弹性。这边展示了各个主要汽车板块的指数,它从2017年以来的年化收益率、波动、最大回撤,以及相较各自市场的一个宽基代表性指数的超额季度胜率等数据。比如A股就是沪深300,而港股通汽车我们选取的是恒生指数。
数据来源:Wind、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国证指数公司。统计口径均基于申万三级行业分类。市值中位数、前十大累计权重的统计时间截至2025年8月20日;超额最大回撤、年化收益率、年化波动率及季度超额胜率的统计区间为港股通汽车产业主题指数基日2016年12月30日以来至2025年8月20日。季度超额胜率的计算方法为:在统计区间内,指数季度收益率相较基准收益率的胜出比例。鉴于指数成分股所处市场差异,比较基准有所区分——港股通汽车产业主题指数以恒生指数为基准,其余指数则以沪深300为基准,两个基准指数均为各自市场的蓝筹指数,可比性较高。
风险提示:行业权重会随着成分股调整,市场涨跌等变化,历史表现不代表未来承诺。
港股通汽车指数是同期的年化收益率以及超额季度胜率最高的一个指数。当然根据我们之前介绍的,港股通汽车指数它具备比较强的成长性,并且它的弹性也会比较大一些,所以说它的年化波动率和最大回撤在各个指数当中相对也比较高。
从编制目的上,我们可以看出港股通汽车指数主要关注的是港股通汽车整车制造、零部件制造等等这些细分板块,在乘用车上的权重集中度大约是60%左右。而从其他这些可比指数的前三大板块权重来看的话,它在乘用车板块上的总权重大部分是不到50%的。另外,大部分汽车板块指数会将诸如电池、电机或者说充电桩这些新能源板块上的上市公司纳入到指数当中。而港股通汽车指数的成分股类型相对来说会比较单一一些,这也使它在过去比较长的一个时间段之内,相对来说更能表达纯粹的汽车整车板块的贝塔。
今年以来,港股通汽车指数跑赢了主要汽车指数,指数的收益弹性相对更高一些。今年以来,港股通汽车产业指数上涨幅度将近35%,显著跑赢了同期的新能源车产业指数和中证全指汽车指数,它们的涨幅分别是不足20%以及6%。近日以来,指数在市场上涨阶段的日均收益率也显著高于同业指数;而在下跌阶段,由于它较强的成长性和弹性,它的跌幅也会更大一些,呈现出涨势更强而跌势更弱的高弹性特征。
数据来源:wind,统计区间为2016年12月30日至2025年8月20日。风险提示:我国股市运作时间较短,历史表现不代表未来业绩。
二
“政策助力+港股智驾+高弹性”
助力香港汽车
接下来我会从三个角度去介绍港股汽车板块的投资价值。从内需端看的话,今年汽车整体销量呈现稳中向上的趋势,这主要有两方面因素驱动:一方面是政策端的托底,受“以旧换新”等政策补贴以及厂商促销的推动,今年1月到7月份汽车销量同比增长了12%。以旧换新的换购需求其实是有提前激活的现象,另一方面自主车企通过更具性价比的产品抢占燃油车市场,推动新能源销量持续攀升。
从中长期角度来看的话,AI以及其他科技端的突破是不断发生的。以智能驾驶为代表的汽车智能化配置,首先是在自主品牌的新款汽车当中有加速普及的现象。这有望成为新能源车之外,驱动整个汽车整车制造行业增长的另外一个维度,为行业维持一个相对比较高的增速,注入新的动能。
新能源车方面,今年上半年新能源车的销量同比增长了40%左右。其中纯电的增速是高于混动,显示出消费者对“油电平价”后的纯电接受度又逐步提升。另一方面,政策是延续扶持,从换车周期的角度来维持销量。自主车企通过更具性价比的产品来抢占燃油车的市场,以需求端的消费升值为主要驱动力,推动新能源车的销量持续攀升。
新能源车的渗透率在今年上半年也是重新回到了一个持续提升的轨道当中。今年5月份,新能源车的渗透率是突破了53%。适当降价以及政策的补贴刺激了中低端市场的一个消费,使得中低端市场当中新能源车的渗透率进一步提升。自主智驾加速的普及同样提升了产品力,传统燃油车的市场有所下滑,促使市场的结构去主动向新能源来进行倾斜。
数据来源:中汽协,wind,西南证券
从出口端来看的话,2016年到2020年,中国的乘用车出口从47.7万辆增加到了75.9万辆。在这个阶段当中, CAGR是仅仅只有12.3%,增速相对来说是比较慢的。而2020年到2023年,在新能源车的加速出海趋势带动下,中国汽车的整车出口量有一个比较迅速的增长,2023年末出口激增到了400万辆以上,这段时间的CAGR达到了75%,出口量也超越了日本,位居世界第一。2024年的出口量接近500万,同比增长幅度是21%,继续维持一个相对比较高的增速。而今年受到俄罗斯方向出口下滑的影响,整体来说增速有一些放缓的,今年1月到4月的出口量是160.7万辆,同比增长幅度是4.5%。
分地区来看的话,欧洲是中国汽车主要的出口地区。从政策端看,欧盟维持了2035年的碳排放目标,将碳排放的考核延迟至2028年,并且取消了企业燃油车税收优惠,电动车相对来说成本是有一些下降。欧洲新能源车可能会迎来一个加速发展,在欧洲加速向电动车转型的大趋势下,新能源车的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可能会成为我国新能源车出口的新增长曲线。
汽车消费由需求端和供给端两个方向共同驱动,说完需求端,我们再从供给端来分析。近年来科技端上的突破层出不穷,在当前的技术变革期当中,汽车行业的供给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目前汽车市场当中,供给端中创新驱动力正在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厂商致力于创造例如一些移动智能空间等概念上的新体验,从而激发换车热潮,并且吸引一些新的消费群体的兴趣。
在众多科技端突破当中,AI大模型可以说是其中最重要的之一。而AI大模型在汽车行业当中最为重要的应用,一方面是在智能座舱,而另一方面就在智能驾驶。其中智能驾驶可能是目前大家更为关注,而且技术难度也相对比较高的部分。各大厂商积极布局智能驾驶应用,功能强大、高性价比的智能驾驶功能有望成为汽车行业的一个新的增长极。
自动驾驶从低端到高端,可以分为L0到L5这几个级别,而智能驾驶通常是指其中L2级以上的部分。最基础的L2级自动驾驶能够实现基本的辅助驾驶功能,包括车道保持、自动紧急制动、自适应巡航等等,这也是目前大部分车企能够实现的。在此之上,自动驾驶需要实现不同等级的导航辅助驾驶,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NOA,包括高速NOA、城区NOA等等。而最终级别的自动驾驶系统能够实现从车位到车位的完全自动驾驶,并且处理期间所有路况下的所有驾驶任务,而无需人类驾驶员进行干预。
数据来源:蓝鲸、长江证券
根据中汽协的数据,今年上半年的新能源汽车销量累计接近700万辆,同比增长40%。新能源车的渗透率达到了44.3%。可以看到,单纯依靠新能源驱动的增量其实是边际放缓的趋势。而与此同时,智能驾驶则实现了一个快速的渗透,城市NOA的占比已经从2023年的2.7%提升到了2025年1月到4月的10.1%的水平。但是与新能源车的渗透率相比的话,智能驾驶功能的一个渗透率,特别是其中高端智能驾驶的渗透率还是有一个比较大的提升空间。
除了渗透率之外,目前客观来说,大部分的NOA相对来说还不太好用。大部分消费者可能都不敢在城市当中开车的时候放心地使用城市道路上的NOA。不过我们其实也可以看到,有不少新势力车企近几年在智能驾驶方向上进行了大量的投入,从数据到算力再到算法,每个维度上都处于不断迭代的过程当中。随着智驾技术的不断发展,它的能力和性价比都在不断提升。在智驾平权的趋势下,搭载先进智能驾驶功能的汽车价格其实已经逐步下探到了15万元的价格带。
今年也是Robotaxi的商业化元年,今年一季度,百度的萝卜快跑单季度订单超过了140万,同比增幅达到了75%。而海外端的话,今年6月份,特斯拉也正式在美国德州上线了Robotaxi的服务。根据Frost&Sullivan的预测,2030年Robotaxi在中国智慧出行的渗透率将会达到30%以上。
在智能驾驶功能不断渗透的大趋势下,重点投入智能驾驶的新势力车企在汽车板块当中是非常值得大家关注的。从下面这张表上大家可以看到,港股通汽车指数权重股当中大部分都是这个类型的新势力车企。指数的前十大权重股当中有五家企业是仅在港股上市的,而主要汽车板块的指数当中,只有港股通汽车指数配置了港股上市的汽车企业。这就使得指数在新势力车企以及智能汽车产业链上面的暴露相对于其他的汽车板块的指数要更高一些。
数据来源:wind,上市公司财报 风险提示:个股仅供行业基本面说明,不作为个股推荐。
更具体地说,城市和高速的NOA目前是处于一个快速普及的阶段。这部分功能在很多15-20万元价位段的新车上是逐步进入了选配,甚至是标配的区间。从供给端入手,这其实是直接影响了不少消费者的购车决策,包括换购的节奏。
从功能上来说,城市NOA能够在复杂的城市道路中去实现一个点到点的导航辅助驾驶功能。用户在导航上面设置好目的地,车辆就可以在不需要人类驾驶员去接管的情况下,全程辅助驾驶来到达终点。这个难度是远远要大于高速NOA的,接近了L3级辅助驾驶的功能。
技术方面,新势力车企在端到端架构落地以及VLA世界模型等方面走在了行业前列。部分新势力车企计划在今年下半年落地智能驾驶的VLA模型,有望进一步提升智能驾驶的体验。
硬件方面,今年有一批智驾芯片集中交付,而大部分新势力车企也在推动自研智驾芯片的开发。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以及智驾芯片的投入加大,智驾的渗透率有望在各个价位段的新车当中加速提升,同时向L3及以上级别的智能驾驶进化。供给端的功能和性价比,我们认为是有望持续优化的。
港股通汽车指数的成分股包含了大部分智能驾驶领域领军的新势力车企,并且权重都较高,也能够方便投资者采用一键打包的配置方式,通过分散化投资来享受智能驾驶驱动下汽车板块的新增长曲线。
最后,我们通过宏观基本面与微观资金面的角度分析,来看一下港股市场以及港股汽车的投资价值。从货币政策来分析,港元货币政策的目标是维持港元兑美元的汇率保持稳定,目标是7.8港元兑1美元附近。如果说升值到了7.75或者贬值到7.85,可能将会触发一个保护机制。近期港元汇率触及了弱方保护,金管局回笼资金,金管局回笼资金触发港元美元套息交易平仓,即大量套息交易仓位买港元平仓,推动港元汇率急剧攀升,进一步带动HIBOR短期大幅走高。短期HIBOR的走高对港股有压制的作用,中期可能会有一个均值回归的机会。
当地时间8月22日,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出席Jackson Hole全球央行会议并且发表讲话,表述走鸽。市场反应也同样指向降息:美债利率和美元下行,而美股上涨。9月降息预期提升至了90%附近。在宏观顺风的背景下,港股整体的beta可能将会受益。
从微观资金面角度上来看,南下资金对港股的定价权有一个持续提升的趋势,以南下资金为代表的内资正加速流入港股。今年一季度的净流入超过4100亿,创历史新高;南向资金的成交额占港交所成交额的比重长期来看也是处于一个提升的趋势当中。截止到今年的8月15日,这个比重是已经超过了20%,达到了历史高点。南向资金在港股的定价权显著抬升,其中2024年以来南向资金持续增持港股通汽车相关的成分股。当前持仓成分股的占比位于近五年以来的一个最高点,体现出了南向资金对港股通汽车相关成分股的认可度是处于一个不断提升的趋势中。
另外,近年来港股通汽车A/H股价差也是在持续收窄中。2022和2023年附近,溢价比例相对来说是比较高一些的,此后溢价比例逐渐收敛到了港股A/H溢价比例均值的附近。港股汽车股票在所有两地上市的港股当中的相对吸引力也因此而有所提升。
数据来源: wind,国泰海通
最后总结一下港股通汽车产业主题的投资价值,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政策端大力支持,以旧换新政策力度加大,以及新能源车免征购置税等政策能够有效刺激消费的需求,一定程度上前置汽车以旧换新的周期。
其次,港股通汽车指数当中包含了大量稀缺港股智驾标的。指数成分股近70%的权重是来自于仅在香港上市的汽车产业链公司。指数在智能驾驶板块上的暴露程度比较高,前十大权重当中多家公司深度布局智能驾驶,这也凸显了指数科技创新属性。相较A股以成熟车企为主的分布,港股通汽车指数代表了更具备科创属性、国际化特征的新势力和智能驾驶的龙头。
最后,由于港股通汽车指数的高成长性,指数涨跌弹性较强,有利于捕捉板块的整体行情。根据历史数据,指数在美联储降息开始的时段是更加能受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