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喇叭
特斯拉近日宣布的一份马斯克巨额薪酬包,再次将这家电动汽车巨头的未来估值推向风口浪尖。这份薪酬计划于9月3日公布,将在11月提交股东投票表决,其核心在于将马斯克的报酬与公司12个里程碑挂钩,包括产品创新、利润增长以及市值目标。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市值需达到惊人的8.5万亿美元——这几乎相当于英伟达和微软市值总和的两倍。
目前,特斯拉的市值约为1万亿美元,作为一家增长型股票,其估值已高达EBITDA(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的75倍,尽管汽车销量正在下滑。 那么,特斯拉究竟如何才能实现这一估值跃升?答案似乎寄托于其野心勃勃的机器人和无人出租车(Robotaxi)业务。这些新兴领域可能为特斯拉注入数万亿美元的价值,但也面临巨大风险和不确定性。
薪酬包的野心:从1万亿到8.5万亿的市值跃升
马斯克的这份薪酬包并非简单的金钱激励,而是与公司长期增长紧密绑定。该计划要求特斯拉在未来几年内实现多项关键目标,其中市值从当前的1万亿美元飙升至8.5万亿美元是重中之重。这意味着特斯拉需要证明其不仅仅是一家汽车制造商,而是一家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的领导者。Deepwater Asset Management的管理合伙人吉恩·蒙斯特(Gene Munster)直言不讳:“归根结底,这是否成功取决于Optimus(特斯拉的人形机器人)。这像是一个童话故事,但它有可能成真。”
GraniteShares首席执行官威尔·林德(Will Rhind)也指出:“特斯拉确实面临一些重大运营障碍……为什么不将CEO的薪酬与扭转这些趋势挂钩呢?” 今年,特斯拉的EBITDA预计仅为130亿美元(根据LSEG数据),要达到薪酬包中EBITDA利润目标的顶峰——4000亿美元,仅靠机器人业务就需要每年销售1亿台Optimus机器人,每台售价约2.5万美元,并假设EBITDA利润率在15%左右。如果利润率提升至30%,销量需求将减半,但这一数字仍堪称天文。
摩根士丹利的分析师认为,这一4000亿美元EBITDA目标“远比我们的预测更激进”,它隐含了对Optimus和其他AI机器人市场的巨大贡献,而这些市场目前尚未纳入传统预测。 以当前的75倍EBITDA估值倍数计算,要实现8.5万亿美元市值,特斯拉只需1130亿美元的EBITDA——远低于4000亿美元的目标。这表明,投资者对特斯拉的估值更多基于未来潜力而非当前业绩。
Optimus人形机器人:特斯拉价值的“80%支柱”
马斯克曾在X平台上表示,Optimus人形机器人最终可能占据特斯拉价值的80%。作为特斯拉进军机器人领域的核心产品,Optimus旨在执行家务、工厂劳动等任务,其潜力被视为公司从汽车向AI转型的关键。蒙斯特估计,机器人业务可能为特斯拉贡献1万亿美元的市值。
要实现这一愿景,特斯拉需要克服技术与规模化挑战。假设每台Optimus售价2.5万美元,利润率15%,公司每年需售出1亿台才能支撑4000亿美元EBITDA。这相当于全球人口的1.25%,远超当前任何机器人市场的规模。ARK Invest的预测更乐观,他们认为特斯拉到2029年市值可能达到7万亿至10.9万亿美元,其中机器人和无人出租车贡献最大,但未包括潜在的24万亿美元机器人市场。 然而,专家警告,Optimus的成功仍是一个“童话”,依赖于AI软件的突破和供应链的完善。
无人出租车网络:超越Uber的万亿营收梦
另一个估值支柱是Robotaxi业务。特斯拉目前在德克萨斯州奥斯汀仅运营约三打Robotaxi,但薪酬包要求公司达到100万辆无人出租车的里程碑。ARK Invest预测,到2029年,特斯拉的Robotaxi网络年营收可能高达6030亿至9510亿美元,相比之下,Uber今年的营收仅为520亿美元(LSEG数据)。
ARK进一步预计,特斯拉最初将拥有并运营该网络,随后授权给其他公司,收取40%-60%的乘车费——是Uber分成率的两倍。蒙斯特认为,Robotaxi可能再为特斯拉贡献1万亿美元市值,而汽车业务则可添5000亿美元。 这将使特斯拉从单纯的硬件销售转向服务模式,类似于软件即服务(SaaS)的订阅收入。
风险与现实:销量下滑下的估值泡沫?
尽管前景诱人,特斯拉的路径布满荆棘。汽车销量持续下滑已成为现实问题,公司需逆转这一趋势以维持投资者信心。此外,监管、技术故障和竞争加剧(如Waymo和Cruise的无人驾驶进展)都可能拖累Robotaxi的部署。蒙斯特强调,Optimus的“童话”能否实现,取决于自驾软件的成熟度。
8.5万亿美元的估值依赖于投资者对马斯克愿景的“信仰”。如果机器人和Robotaxi未能兑现承诺,特斯拉可能面临估值崩盘的风险。但正如林德所言,这种高风险高回报的绑定机制,或许正是激励马斯克推动创新的良药。
总之,特斯拉的8.5万亿美元估值梦,源于Optimus机器人和Robotaxi网络的无限潜力。这些业务若成功,将重塑全球交通与劳动力市场,让特斯拉从电动车先锋跃升为AI帝国缔造者。但在2025年的当下,这仍是一场豪赌——股东们将在11月的投票中决定是否押注这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