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众泰汽车发布公告,公司旗下湖南江南重庆分公司名下的T300整车生产线被法院强制拆除。
这意味着,众泰年初喊出的“复产”口号彻底落空,连最基本的生产条件都没了。
众泰汽车表示,今年已无法复工,公司持续经营存在严重不确定性。复产失败,实际上只是众泰多年问题的集中爆发。
提到众泰汽车,许多人都会想起“保时泰”。曾几何时,它靠着形似保时捷Macan的SR9横扫市场,号称“让国人开得起豪车”。甚至当年的“保时泰”车主,还能混进保时捷车友群长达一年,直到身份被发现才被踢出。
众泰依靠这种“低价高配”的策略,迅速打开市场。2016年,众泰年销量达到33万辆,跻身中国自主品牌销量前十,市值一度高达300亿元。那时的众泰,风光无限。
众泰的成功,几乎完全建立在模仿之上:T600像奥迪Q5、SR9像保时捷Macan……以低价高配“糊弄”消费者,靠皮尺部一把尺子丈量设计,赚得盆满钵满。
然而,风光背后,技术研发几乎为零,“皮尺部”成了众人笑谈。
众泰并没有在技术研发和品牌建设上投入太多精力,只是一味地模仿豪车外观,迎合消费者对“低价豪车”的需求。表面看,这种策略在短期内让众泰赚得盆满钵满,但长期来看却是饮鸩止渴。
众泰的“山寨”风格,虽然让它在销量上迅速崛起,但也埋下了巨大的隐患。消费者逐渐发现,所谓的“保时泰”只是徒有其表,车辆质量问题频频爆发,售后服务更是让人失望。随着中国消费者对汽车品质的要求提高,众泰的套路逐渐失去了市场。
数据显示,2018年众泰销量腰斩至15万辆,2019年进一步降至2万辆。到2020年,众泰的整车制造业务几乎停摆。销量的断崖式下跌直接导致资金链断裂,企业陷入困境。
随着中国汽车消费逐渐成熟,众泰的“山寨”战略失效。质量问题频出、售后服务差,让消费者口碑急转直下。
尤其是国六排放标准的实施,对技术储备薄弱的众泰来说,无疑是致命打击。面对新规,众泰不仅无法推出符合标准的车型,停工停产也成为常态。
与此同时,拖欠员工工资、亏损扩大等一系列问题接踵而至。根据众泰2024年年报,公司全年仅售出14辆车,生产量为零,亏损高达10亿元。
更让人无语的是,在公司巨亏10亿元的同时,高管薪酬却涨了61.45%,董事长胡泽宇税前年薪高达196.59万元。网友怒斥:“车是造不出来了,工资倒是涨得飞快!”
最新财报显示,董事长年薪近200万元,公司高管薪酬总额近千万,较去年上涨超六成。对比普通员工长期被拖欠工资,这种反差令人愤怒。
众泰的失败,不只是“山寨”路线的问题。它从未真正建立自己的技术壁垒和品牌定位。靠模仿起家,却没能转向自主创新。面对国六排放标准更新、市场竞争加剧,众泰显得无计可施。
根据公开资料,众泰下属各基地基本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靠出售土地、寻找合作伙伴来维持资金流。员工工资拖欠至今,至今尚未全部补发。生产线被法院拆除,T300车型彻底失去复产可能。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销量仅为14辆,同比暴跌98.74%,生产量为0辆。
曾经的众泰,和比亚迪、吉利、奇瑞几乎同一批进入汽车行业,却选择了最“捷径”的路。别人埋头做技术,它靠“抄”走红;别人在实验室,它在车展拿皮尺。最终的结果也很明显:比亚迪市值破万亿,众泰沦为行业边缘。
“成也山寨,败也山寨。”市场不会永远纵容“速成”的奇迹。如今的消费者不再是十年前的“小白”,他们要的是性能、科技、服务,而不是“披着豪车皮的草台班子”。
写到这里,仿佛听见了那句老话:“出来混,迟早要还。”在竞争激烈的汽车市场,没有核心技术和品牌积累,靠“抄”换不来未来。
你对众泰汽车的倒下有什么看法?它的结局是否真的不可避免?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