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创维也造汽车?
第一次听到“创维汽车”四个字,很多小伙伴大概都会像华小妹一样一脸问号。
毕竟,“创维”给人的印象实在太根深蒂固了,大部分人提起它,首先想到的都是电视。
其实,创维汽车已经卖了很多年了。
● 来源:创维汽车官网
之所以在国内“默默无闻”,是因为它的战场主要在海外。
在过去的2024年,创维总共卖出了约4万辆汽车,其中有超过3.5万辆都卖到了中东地区,占到了其总销量的87.5%。
可以说,中东大户们硬生生撑起了创维汽车的大半壁江山。
对中东市场的深耕,为创维汽车带来了非常可观的利润,一年光净利就有2个多亿,堪称闷声发大财的典范。
而这背后,离不开黄宏生多年来的布局和推动。
● 黄宏生。来源:创维汽车
作为创维集团创始人,黄宏生被誉为中国“彩电大王”之称,是商界的传奇人物。
他一生4次创业、3次失败,背着沉重的债务,一步步打造出了如今横跨6大洲、产品行销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制造业巨头。
他说:“苦难是上天给予我的礼物,只有经历过苦难的人,特别是修炼出危机应对能力的人,才会在不确定的人生旅途上后来居上、赢得未来。”
从“地狱”到“天堂”
黄宏生是海南临高人,出生于1956年。16岁高中毕业后,他响应号召,到海南岛的一处山区林场插队。
那是一片广袤的原始森林,气候潮湿,毒蛇野兽与吸血的山蚂蟥横行。
“那些山蚂蟥会悄无声息地从树叶落到人身上,或者是顺着脚往上爬,等到发现的时候,身上已经满是血了……晚上回到宿舍,床上也到处都是被蚂蟥叮咬留下的血孔、血迹。”至今想起当年的情景,黄宏生仍忍不住感慨。
● 年轻时的黄宏生
艰苦的生活,让黄宏生一度感到非常绝望,但他始终坚信,人生不该被埋葬在这样一片荒山野岭。
为了走出大山,他一有时间就找书来读,在煤油灯下看书写日记成了他最大的精神寄托,这样的日子一晃就是5年。
1977年,高考终于恢复,黄宏生用仅剩的两个月拼命复习,最终考入华南工学院(今华南理工大学),被分数线最高的无线电工程专业录取。
录取通知书下来的那天,他激动得泪流满面:“就像是从地狱到了天堂。”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华南工学院人才辈出,黄宏生隔壁班的李东升,后来创立了TCL;隔壁系的陈伟荣,后来成了康佳集团的总裁,他们被誉为从华工走出来的“家电三剑客”。
● 黄宏生和大学同学李东生、陈伟荣,后来他们分别创办了创维、TCL和康佳,被人们称为中国彩电“三剑客”
此外,像格力电器创始人朱江洪、德生电器创始人梁伟等,也都是从华工走出来的,这群人几乎占据了中国电器行业的半壁江山。
黄宏生认为这并非偶然,母校在其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助推作用:
他清楚记得那是1981年,他读大四,中国足球正冲击世界杯,学校为了照顾学生们,把用来做实验的9寸黑白电视搬到了大厅,转播那场最关键的比赛。
这群从未见过电视转播的娃娃们,在被球赛吸引的同时,也被电视的魅力深深折服。那块小小的屏幕,成了他们窥探整个世界的窗口。
据黄宏生回忆:“收看完电视转播后,我们这群无线电系的大学生都陷入了沉默。当时索尼和松下是电视行业的霸主,我们国家什么时候才能出现这样的巨头?”
念头一旦产生,就开始在心里生根发芽,以至于他的毕业论文做的都是《黑白电视机的设计》。
毕业那天,黄宏生郑重其事地告诉老师,总有一天我要创造出像索尼、松下一样的企业。
创业“三连败”
大学毕业后,黄宏生被分配到华南电子进出口公司工作,他用3年时间,从助理工程师坐到了常务副总经理的位置,享受副厅级待遇。
他成了公司高层中最年轻的一位,只有28岁,前途无量。
然而黄宏生的志向并不在此。
1987年,31岁的黄宏生在一片惊叹与惋惜声中,辞掉了令人羡慕的工作,他辞职下海,去追寻曾经立下的“电视梦”。
● 黄宏生
他只身前往中国香港,成立了一家代理电子产品出口业务的公司,希望以此打开创业的大门。
可现实很快给他上了一课。
由于不熟悉香港环境,对市场预估不足,他的产品根本卖不出去,只能眼睁睁看着货款损失殆尽。
初战失利的沉重打击,让黄宏生大病了一场,在医院足足躺了一个月。
他痛定思痛,适逢当时香港开始流行丽音广播,音质媲美CD唱片,他认为前景广阔,便跟人合作,开发出丽音解码器,做成机顶盒售卖。
他们野心很大,大批量制造了2万台,单等着吞下整个市场。
没想到,电视台认为丽音广播成本太高,说停就停了,2万台机顶盒一下子成了废铁,赔了个血本无归。
此后,黄宏生又找了几个大学同学,共同办了一家电视遥控器厂。
由于技术门槛太低,没过多久,市面上的模仿者便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同行们大打价格战,利润被不断挤压,他们的公司最终亏损倒闭。
从代理电子产品到机顶盒、再到电视遥控器,黄宏生连续三次创业均失败了,多年来的积蓄挥霍一空,他不甘心,仍努力寻找着下一个风口。
从巨额债务到逆风翻盘
上世纪80年代末,彩电在国内还属于新鲜玩意儿,放眼全国也找不出几台,但在欧洲市场,需求量已十分巨大。
黄宏生意识到其中巨大的商机,他东拼西凑再加上银行贷款,总共筹集了500万港币巨资,孤注一掷地投身到彩电制造业。
他带领40多名工程师,没日没夜地干了一年多,终于造出了第一批彩电。他信心满满地把产品带到欧洲参加展览,却一下子傻了眼。
他们的彩电无论画质、音质还是功能、造型,远不及同类竞品,甚至连国际规格都不符合,一台都没人买。
● 1990年1月,黄宏生参加美国拉斯维加斯电子展
而放眼国内市场,他们又没能拿到“电视机生产许可证”,没有资格销售。
这一刻,身背巨额债务的黄宏生,彻底陷入了人生的绝境。
黄宏生回忆,那是自己人生当中最痛苦的一个阶段,催债的电话络绎不断,巨额的债务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不过,他从未产生过放弃的念头,始终琢磨着如何还债、如何东山再起。
● 90年代的创维彩电。图片来源:华南理工大学电视机工业博物馆
1991年,香港电器界发生了一件大事,讯科集团因高层内讧,决定将公司拍卖。集团内部人心惶惶,大量员工有意离职。
黄宏生得到消息后非常振奋。他以三顾茅庐的姿态,逐一拜访了讯科的彩电技术人员,最终以出让公司15%股权的极大诚意,将这支团队收归麾下。
有了技术的加持,命运的车轮在一刻缓缓扭转。
在经过9个月的研发后,黄宏生带领团队,成功研制出了当时亚洲最先进的第三代集成电路电视。
他们给品牌取名为“创维”,英文名Skyworth,希望公司可以“像天空一样拥有广阔的价值空间”。
靠着过硬的技术,他们在接下来的柏林电子展上,拿下了德国一笔2万台彩电的大订单,公司由此起死回生。
● 1991年10月参加德国电子展,创维接到第一份海外订单
有了德国买家背书,黄宏生这才打开了欧洲市场。
公司订单纷至沓来,正式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1993年,创维拿下中国第一张“电视机生产许可证”,成为中国首家获得电视机生产资质的民营企业,结束了电视机只能由国企生产的历史。
黄宏生技术出身,所以对技术研发非常重视,他带领团队,先后推出了国内首台多媒体电视、首台液晶背投电视、首台国标手持数字移动电视、首台变屏液晶电视等,由此让创维一步步坐稳了中国彩电行业的头部位置。
2000年,黄宏生带领创维集团,在香港联交所成功上市,与康佳、TCL三足鼎立,并称为中国“彩电三巨头”。
● 2000年,黄宏生带领创维集团在香港联交所上市
然而,就在公司发展得风生水起之际,黄宏生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惊讶的决定。
跨界造车,卖爆中东
2011年前后,黄宏生经常需要出差到北京参加活动。
经过美国大使馆时,他注意到美国人有一个设备,几乎每个小时都会向全世界公布PM2.5等污染情况。
那个时候,我们的PM2.5在全球处于较高水平。这让黄宏生意识到,改善空气质量很可能会是今后的重要议题,对所有企业家而言都是一个机会。
经过深入探究后,黄宏生得知汽车是PM2.5的主要排放源之一,于是他决定,造不烧油的新能源汽车。
那是2011年,国内造车新势力还没有诞生,黄宏生入局得很早,显示出十分敏锐的商业嗅觉。
不过,黄宏生的想法遭到了公司内部的激烈反对,有人直言不讳地告诉他:“投身汽车行业,那可是玩命的,是拿命去赌的!”
这种说法在后来得到了验证——2017年中国有新能源车企近500家,但到了2024年,只剩下40多家,超过90%都倒闭了,竞争相当惨烈。
但黄宏生还是义无反顾地一头扎了进去。
他卖掉自己手里创维的部分股份,以5亿元并购南京金龙客车公司,以此获得造车资质,并成立开沃汽车,正式进军新能源商用车领域。
● 开沃汽车
由于当时新能源产业各项政策、技术、市场都不成熟,公司发展得并不顺利,从2011年到2013年连续亏损,每年亏损超4000万元。
直到2014年,随着新能源汽车被列入国家战略,南京金龙才终于扭亏为盈。
2015年,南京金龙纯电客车销量8796辆,居全国第二,仅次于宇通客车,逐步在商用车领域站稳了脚跟。
● 黄宏生和公司自主研发的金龙客车
此后,黄宏生进军乘用车领域,正式推出“创维汽车”。
在国内,创维汽车的知名度远不如创维彩电,其一年4万台的销量,也与头部车企动辄几十万台的年销量相距甚远。
但让人惊讶的是,它的盈利能力非常强。
在过去的一年里,创维汽车刨除各项成本,获得净利2亿元,折算下来,单车利润超过5000元。
什么概念呢?
以国内造车新势力为例:
2024年蔚来卖了22.2万辆车,亏损224亿元,算下来每卖一辆要赔10万元;
小鹏卖了19万辆,亏损57.9亿元,单车亏损约3万元;
哪吒卖了6.45万辆,三年总共赔了180多亿元;
只有理想实现盈利,单车利润约1.6万元。
相比之下,“名不见经传”的创维汽车,业绩已足够亮眼。
● 创维HTi。图源:创维汽车官网
那么,黄宏生是怎么做到的?
首先,他没有在国内白热化的竞争中卷个你死我活,而是瞄准了中东市场。
为了拿下中东用户,黄宏生团队是真的把中东市场研究透了,打出了一连串“组合拳”——
一是高温电池:他们跟宁德时代合作,针对中东炎热的气候条件,开发出耐高温电池,60℃极端条件下续航600公里,衰减率低于10%,直击中东用户的续航焦虑;
二是充电基建:他们与沙特石油巨头阿美公司合作,大力建设充电网络,在主要城市及交通干道沿线,投建了众多充电桩,解决中东用户的充电焦虑;
三是沙漠救援:其推出的“4小时沙漠极速救援”服务,专为地广人稀地区的抛锚风险量身定制,其典型案例中曾有用户在无人区的沙尘暴中获救。
黄宏生这一套组合拳下来,把中东土豪们拿捏的死死的,受到了当地用户的狂热追捧。
● 迪拜司机表示:“我曾驾驶过特斯拉,但创维汽车给了我更多惊喜”。图源:央视网
而在成本方面,创维汽车背靠创维集团,有着天然的供应链优势。不仅能实现采购上的规模性降本,甚至在有些方面直接沿用了集团技术,如车载屏幕、智能座舱系统等,节约了不少研发成本。
另外,与其他车企在营销上的疯狂投入不同,黄宏生没有过多的广告宣传。仅仅利用集团的资源来打开销路,这无疑又省下了一大笔费用。
有媒体测算,黄宏生这种“极致降本加资源复用”的措施,让创维汽车的单车成本比同行低了2万元左右,由此实现了低销量下的可观盈利。
● 黄宏生与创维汽车。图源:公众号@创维黄宏生
不过,创维也有“翻车”的时候。
2023年,旗下某车型在中汽研的一次碰撞测试中,只拿到了一颗星的低分,刷新了该测试的历史最低纪录,让业内大跌眼镜。
好在后来凭借新款车型,跻身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质量排行榜第7位,这才没有让口碑崩塌。
“彩电大王”的千亿营收梦
黄宏生是个很有野心的人,他在公开场合不下3次表示,要带领创维实现千亿营收。
然而纵观当下,市场情况并不乐观。
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创维集团总营收650.13亿元,同比下滑5.8%。
● 图源:创维集团2024年财报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看电视的人越来越少了。
中国客厅正在弱化展示和待客功能,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娱乐方式的多样化,让电视不再是亿万家庭的刚需。
过去一年,中国电视市场品牌整机出货量3596万台,创十年新低。其中创维出货量610万台,居行业第四位,排在海信、小米、TCL之后。
面对持续低迷的电视机市场,创维也在努力开拓新的业务。
除了创维汽车之外,黄宏生还积极切入光伏新能源赛道,2024年实现营收203.34亿元,占集团总营收的31.27%,成为集团的第二大业务板块。
● 滁州创维智能家电产业园。图源:创维光伏
此外,在智能白电(含空调、冰箱、洗衣机等)、智能系统技术(含智能机顶盒、智能网关、汽车电子显示总成等)等领域,创维也在持续发力,两个板块分别贡献了总营收的10.2%和13.1%。
在黄宏生看来,营收突破千亿大关,对创维而言绝非是简单的数字跃升,而是穿越经济周期,证明其成长性和韧性的关键。
● 图源:创维集团官网
梦想距离现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正如黄宏生展现出的创业韧性,真正的逐梦者从不因沟壑而止步。
这位从深山林场走出的伐木工,在连续创业失败中一次又一次爬起,将永不言败的基因,不断注入到创维最深层的血脉中。
从债台高筑到逆风翻盘,黄宏生以70年的跌宕生涯,实现了自己人生的蜕变。
同时也用老一辈企业家“野火烧不尽”的劲头和毅力,书写着中国制造业崛起的篇章。文/牧龙闲人
下一篇:陈大同丨芯片往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