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即便在新国标面前九号有一定优势,但前方还有许多未知数,多位经销商都对凤凰网科技表示,目前还没见过新国标下的新车,但根据各项要求,产品的成本必然上升,这部分成本是否转嫁给消费者,还是让经销商扛下均未得知。
凤凰网科技 出品
作者|姜凡、王佩薇
编辑|董雨晴
9月1日正式实施的电动自行车新国标,把整个行业推上风口浪尖。新规明确了速度、重量、电池容量、整车尺寸等多方面的限制,既要“去摩托化”,也要保证骑行安全。
图|新规变化内容截图
这意味着,过去几年以“超标车”“电摩化”作为增长动力的部分品牌,将面临巨大调整。
对于整个电动车行业而言,这次标准不是微调,而是新一轮洗牌。谁能快速适配,谁就能在新一轮竞争中抢占先机;而动作迟缓者与小品牌,则有可能出局。
在这样的背景下,雅迪、爱玛、台铃、绿源、小牛等传统品牌各有各的烦恼,但最值得关注的,或许是九号。
新国标改变了什么?
凤凰网科技走访北京多地九号电动车店面发现,即便是工作日,店里的客人也并不少,许多人都是赶在新国标三个月窗口期(9月1日后旧车还能再卖3个月,12月1日后无法上牌登记),来买旧版车型。
原因也简单,尽管电动自行车一直有限速要求,即最高时速25km/h,但许多人在买完车后都会去店里解除限速,日常最高可以骑到40-50km/h,且各大电动车品牌对此一直是默许的状态。
图|来源于网络
此外,电池容量、功率和整车重量都有严格规定,同时要求智能联网功能必须符合安全规范。
在不少九号店员看来,新车确实更像“自行车”。凤凰网科技注意到,北京多家九号店内有一些现车已挂上“已售”字样。“现在没什么现货了”,该店员表示,多款旧车型涨价浮动在200元到300元不等但依旧不愁卖,而新车到店预计还需要1个月左右。
过去,九号的电动两轮车、平衡车和滑板车一直强调高性能、高功率、智能化体验。例如Fz MIX、VzMIX等车型,不仅限速不是问题,部分车型还支持加装座椅和更换大容量电池。有玩家分享,因为九号的主流车型差异不大,导致改装的潜力更大,深受改装人士的喜爱。
图|来源于网络
在高端市场,九号也靠贴着小牛打,把自己送上了电驴界的王座。艾瑞咨询发布的《2025年中国两轮电动车行业研究报告》显示,在4000元以上档位,九号电动车连续两年稳坐第一梯队。
新规在即叠加国补,今年上半年九号业绩可谓是开了香槟——2025年上半年总营收117.42亿元,同比增长76.14%;归母净利润12.42亿元,同比增长108.45%。其中,电动两轮车板块收入达68.23亿元,占总营收58.1%,同比增长超过一倍。仅上半年,其两轮车销量就超过了239.25万辆。
然而,高速增长的背后,九号的问题也在逐渐显现。首先是渠道受限,在全国市场,尤其是三四线城市,九号的专卖店覆盖相对有限,远不及行业头部品牌雅迪的广泛网络,这使得其在下沉市场的渗透能力仍有提升空间。在国标车普及浪潮中,其触达能力也有限。
其次是产品改装和质量争议问题:过去通过改装提升速度一直是九号电动车的特色之一,但这本就游走在危险地带。新规上线后强化防篡改(如电池、控制器、车架号“三码合一”),进一步合规化,也加大了用户对九号的改装难度,从而失去一部分市场竞争力。
凤凰网科技了解到,九号电动两轮车的用户中还有不少偏高频骑行群体,比如外卖员。这些用户对产品的续航能力、稳定性和舒适性有着较高的要求。然而,随着新国标的收紧,部分不符合标准的产品可能面临淘汰,这对九号在外卖员用户群体中的市场份额同样构成威胁。
高管合计减持7.88亿,“电驴界爱马仕”陷入两难
提及“电驴界爱马仕”许多人首先会想到两个品牌:小牛与九号。在雅迪与爱玛占据绝对领先地位后,小牛与九号的确曾凭借高端与智能化杀出一条血路。
然而,由于小牛电动对经销商体系的维护不当,让越来越多经销商倒戈九号。据《财经天下》周刊报道,有部分经销商表示,卖一台小牛只能赚十几块钱,但卖一台九号却可以拿到200元左右。
通过把握住经销商体系,让九号后来者居上,很快铺出了一张更大的销售网络,但在扩张的同时,服务能力能否跟上也是个问题。
就拿智能化服务这把双刃剑来说。九号电动车的店员在为凤凰网科技介绍产品时,就着重突出了其智能化解锁功能,“人只要靠近在一定范围内,就自动解锁了”。
过去,九号电动车通过云盒、App控车等提供差异化体验,据部分用户反馈,九号会收取智能服务费,缴费才能使用手机定位、特效语音等智能服务,虽以高售价高溢价吸引了年轻用户,但同样的期待也会变高。
黑猫投诉平台数据显示,仅九号电动车相关投诉就超过4000条,主要集中在售后服务、质保、电池损坏、系统失效等问题。
另外,新国标对联网安全和用户数据保护提出了新要求,这意味着九号也得在其中做好个性化与数据隐私安全的平衡。
站在新国标前夜,九号的确享受了短时间业绩爆发的喜悦,但这是透支后续市场需求而来的,特别是如果完全遵循国标,降低速度、取消可选座椅和大功率升级,九号的差异化卖点将被大大削弱,高端溢价模式可能受冲击。
此外,九号的科创属性也受到质疑。虽然名义上公司名为“九号公司”,业务涵盖机器人、电摩、平衡车等,但财报显示,机器人业务收入占比不足10%,电动两轮车和智能平衡车占比超80%。在新国标严格规范下,九号在资本和市场中的“科技品牌”标签可能仍需谨慎看待。
图|来源于网络
似乎就连九号官方也意识到,当前已是巅峰。
就在公司交出历史性半年报的同一时刻,九号公司的两位实际控制人高禄峰、王野通过境外股东实施减持,占公司总股本的2%,转让价格达54.79元/份,套现总额超7.88亿元。这一数字不仅创下了公司上市以来实控人单次减持的最高纪录,更显著超过了他们过去两年减持额度的总和。
值得关注的是,这并非九号首次遭遇股东减持潮。早期支持公司发展的“小米系”和“红杉系”财务投资者,在过去几年已经陆续减持退出,累计套现超过60亿元。如今,连公司核心管理层也选择在业绩高点大幅减持,不免让市场猜忌。
虽然上市公司股东减持本属市场常态,但当减持发生在业绩创纪录的巅峰时刻,且涉及公司核心管理层时,难免引发市场对业务可持续性的深度质疑。特别是在九号公司目前业务结构单一,过度依赖两轮车业务,且产品质量与售后服务问题尚未得到根本性解决的背景下,这场突如其来的“套现潮”,正在考验着市场对这家明星企业的信任底线。
即便在新国标面前九号有一定优势,但前方还有许多未知数,多位经销商都对凤凰网科技表示,目前还没见过新国标下的新车,但根据各项要求,产品的成本必然上升,这部分成本是否转嫁给消费者,还是让经销商扛下均未得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