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云知声日前发布2025年中期业绩报告,交出上市后首份成绩单。财报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收4.05亿元;其中山海大模型收入近1亿元,同比激增457%。公司在保持收入增长的同时,盈利能力同步改善,毛利同比增长13%至1.31亿元。随着数据飞轮效应显现,“场景落地-用户反馈-模型迭代”的闭环正持续巩固竞争优势。
业务结构上,云知声形成智慧生活与医疗健康双轮驱动格局。其中医疗业务收入0.70亿元,占比17.3%,其病历生成与质控系统在北京友谊医院等机构落地,单份病历采纳率达98%,大幅减轻医生工作负担;日常生活业务收入3.35亿元,占总收入82.7%,其中解决方案收入2.83亿元,同比增长22.6%,在深圳地铁20号线等项目中,语音售票系统将购票时间从15秒缩短至1.5秒,效率提升10倍。
技术布局上,云知声构建的“芯片-算力-大模型”全栈架构成效显著。底层AtlasAI基础设施具备超184PFLOPS计算能力,可动态调度数千个GPU并行计算;600亿参数的山海大模型通过华为昇腾生态认证,在MedQA等权威评测中表现优异。这种技术纵深支撑起行业解决方案快速落地,将垂直领域Agent开发周期缩短40%以上。值得一提的是,云知声在技术研发投入持续加码,上半年研发开支1.68亿元,占营收41.5%,研发团队占员工总数68.7%。高额研发投入推动技术不断突破,山海大模型实现多模态融合与高效推理,智能病历质控系统已从“质控提示”升级至“交互修正”新阶段,形成技术护城河。
实际应用层面上,公司业务与国务院“人工智能+”行动高度契合。在智慧交通领域,其交通客服Agent已进驻厦门高崎机场、上海虹桥机场等枢纽;医疗领域则通过智能病历系统和医保支付管理方案,助力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这种前瞻布局为公司赢得政策红利与市场机遇。
行业分析师指出,云知声的业绩表现印证了AGI技术商业化的可行性。在政策支持与行业需求双重驱动下,公司凭借全栈技术壁垒和场景深耕优势,有望在AI解决方案的万亿蓝海中持续领跑。财报显示,云知声已形成技术纵深化与场景专业化的独特竞争力,为人工智能规模化落地提供了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