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伊始,2025 年 8 月新能源车销量数据密集发布,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呈现出鲜明的分化特征。比亚迪以 37.36 万辆的销量继续领跑;零跑汽车以 5.71 万辆的交付量创下历史新高,同比增长超 88%;而理想汽车则遭遇滑铁卢,8 月销量 2.85 万辆,同比下降 40.7%。这种 "冰火两重天" 的格局背后,是技术路线、产品策略和市场布局的深度重构。
多维增长矩阵:传统与新势力的攻守之道
传统车企在新能源赛道展现出强劲的体系能力。比亚迪虽然单月销量同比持平,但 1-8 月累计销量仍达 286.39 万辆,同比增长 23%,累计销量突破 1340 万辆。值得注意的是,其 8 月出口新能源汽车 80813 辆,占当月销量的 21.6%,海外市场已成为重要增长极。上汽集团新能源销量 12.98 万辆,同比增长 49.89%,即将发布的与华为联合打造的 "尚界 H5" 车型,预示着技术协同将成为其下一阶段的增长引擎。
新势力阵营呈现梯队分化。小鹏汽车以 3.77 万辆的交付量创下新纪录,同比增长 169%,1-8 月累计销量同比增幅高达 252%,显示出产品矩阵完善后的爆发潜力。蔚来公司交付 3.13 万辆,同比增长 55.2%,其中乐道品牌贡献 1.634 万辆,萤火虫品牌交付 4346 辆,多品牌战略成效显著。小米汽车连续两个月交付量突破 3 万辆,科技企业跨界造车的生态赋能效应开始显现。
价格带的分化尤为明显。鸿蒙智行 8 月交付 4.46 万辆,成交均价达 38 万元,实现量价齐飞,累计交付突破 90 万辆,创下新势力品牌达成速度纪录。与之相对,零跑汽车凭借性价比策略,以 5.71 万辆的销量同比增长 88%,成功下探主流市场。这种两极分化的格局,反映出新能源汽车市场正从普惠性增长转向结构性机会。
冰火分化的底层逻辑
产品周期迭代成为销量波动的关键变量。理想汽车仅公布 MEGA 车型 3000 + 辆的交付数据,占整体销量比重不足 11%,暴露出产品迭代断档的问题。反观吉利汽车,其新能源销量突破 14.7 万辆,其中纯电动汽车同比增长 98%,插电式混动增长 90%,双路线并行策略有效规避了单一产品依赖风险。
技术路线选择决定市场竞争力。华为智选模式推动下的鸿蒙智行快速上量,与广汽埃安 23.5% 的同比下滑形成鲜明对比,显示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技术正成为新的竞争壁垒。长安汽车新能源销量 8.8 万辆,同比增长 80%,其阿维塔品牌销量 10565 辆,同比增长 185%,技术溢价效应显著。
市场布局的广度决定增长韧性。长安汽车海外销量 5.6 万辆,同比增长 23%;上汽集团出口 88289 辆,同比增长 10.48%。CINNO Research 预测 2025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有望接近 300 万辆,同比增长 48%,海外市场正成为抵御国内竞争压力的重要缓冲带。
三季度博弈:技术迭代与生态重构
即将到来的 9 月将成为市场格局的关键转折点。上汽与华为联合打造的尚界 H5 将于 9 月 23 日发布,零跑全新战略车型 Lafa5 也将亮相慕尼黑车展,技术迭代速度将决定下一阶段的市场份额分配。从现有数据看,智能电动化的深度融合正在改写竞争规则 —— 鸿蒙智行凭借华为生态加持实现溢价,小鹏汽车依靠全栈自研技术实现销量跃迁,这种技术驱动的分化将愈发明显。
价格战已进入精细化阶段。吉利银河 8 月销量 11.07 万辆,同比增长 173%,通过精准的产品定位在红海市场中开辟蓝海。而长城汽车新能源销量 3.75 万辆,同比增速落后于行业平均水平,反映出传统车企在新能源转型中仍面临产品定位挑战。随着电池原材料价格企稳,成本控制能力将成为价格竞争的核心支撑。
出口竞争将进入品质比拼新阶段。比亚迪 8 万辆的单月出口规模,上汽近 9 万辆的海外销量,标志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已从量变转向质变。但随着欧美市场准入门槛提高,单纯依靠成本优势的时代正在结束,技术标准、本地化服务和品牌建设将成为下一阶段的竞争焦点。
2025 年 8 月的销量数据揭示出一个清晰的产业趋势: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在经历从 "规模扩张" 到 "质量竞争" 的关键转型。比亚迪 1340 万辆的累计销量构筑起规模壁垒,小鹏 252% 的增速展现出生态创新活力,鸿蒙智行 38 万元的成交均价印证了技术溢价空间。在这场分化与重构的进程中,能够平衡技术迭代、成本控制和全球化布局的企业,将最终赢得新能源革命的下半场竞争。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公众号联系
如需转载请向本公众号后台申请并获得授权
法律顾问
北京市炜衡(福州)律师事务所 赖成龙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