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闻记者 李雪妮 通讯员 张冬青
在济源伊利乳业有限责任公司的现代化生产线上,“参数差1秒,质量可能谬以千里”这句被车间员工奉为圭臬的格言,正是济源伊利党支部引领下,技术骨干们用行动诠释精准理念的生动写照。在属地党委和伊利集团党委的指引下,党支部深入开展党支部“六个一”、党员“六带头”专项行动,聚焦关键项目攻坚,组织各班组、各部门党员冲锋在前,带领各自团队在创新、质量、效率、节能等核心领域不断突破,为企业的卓越品质和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精准创新:支部引领破解生产瓶颈
学生奶生产线偶发的“堵包”(包装受阻)难题,曾是制约生产效率的 “卡脖子” 问题。济源伊利党支部组建以党员技术骨干为核心攻坚小组。团队摒弃经验主义,引入系统思维,创新性地建立“故障树分析模型”,通过海量数据追踪,精准定位到吹气压力阈值存在0.02MPa的细微偏差这一核心症结。经过昼夜攻关,团队创新设计并加装了智能实时反馈装置,在实现技术革新的同时,更将堵包故障率降至0.1%以下,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稳定性,用实际行动兑现了“一杯好奶”的承诺。
毫厘坚守:党员先锋筑牢质量生命线
检测中心内,在党支部倡导的“精益求精”理念驱动下,党员骨干组成的“质量先锋岗”团队,正以毫米级精度开展检测工作,他们深入分析从半成品到成品的全流程波动趋势数据,精准识别出超高温环节真空度参数对品质的影响,并通过精确调整和强化监控实现优化提升。这种对数据的极致苛求和对岗位职责的忠诚坚守,确保了每一份出厂检测报告都经得起最严格的检验,彰显了党支部对“伊利即品质”企业信条的深度践行和对质量生命线的高度重视。
极致效能:统筹实现“零停机”与绿色生产
设备保障战线上,济源伊利党支部党员突击队正书写着 “敢为人先” 的答卷。他们在支部指导下打破行业惯例,大胆实践“分时检修法”,在确保生产线连续运行(零停机)的前提下,高效完成了319个配电柜的精密维护和17项关键设备的升级改造。在节能降耗领域,党支部将绿色生产作为重要课题研究,党员骨干带头攻关,通过优化原奶仓自动清洗程序,实现了显著的节水节电成效,在提升设备可靠性的同时,推动了质量管控与环境保护的双重提升。
机制赋能:双培养激活创新引擎
“把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业务骨干”,济源伊利党支部深入实施的“双培养”工程,为企业锻造了一支复合型人才队伍。通过设立“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深化“党建+生产”“党建+质量”“党建+创新”融合模式,构建出“支部引领—党员领衔—团队攻坚—全员创新”的良性循环。
从车间技术革新到实验室精准把控,再到党员攻坚的智慧集结,全员创新氛围日益浓厚,济源伊利党支部用实践印证,当党支部战斗堡垒深植一线,党员先锋力量驱动技术破壁,精益担当精神厚植企业基因,便能持续激活企业内生动力、筑牢品质根基,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行稳致远。
面向未来,济源伊利将继续高擎党建引领的旗帜,深入开展党支部“六个一”、党员“六带头”专项行动,引导党员在项目攻坚、创新驱动、精益生产中持续发力,为铸造卓越品质、赋能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
编审:吕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