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武汉经开区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105.21亿元,总量稳居武汉市第二。不变价格计算下,同比增长5.6%,比一季度增速高出2.1个百分点,升幅位居全市首位。
近年来,这片热土全力奔跑在“追转超”的赛道上,锚定“两区、一基地、一中心”的发展方向,推动“中国车谷”加速挺进“世界车谷”,为武汉打造支点城市提供了强劲动能。
---
■ 科技企业崭露头角 产业转型加速升级
汽车产业加速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为武汉经开区打开了全新的发展空间。“135”现代化产业体系应运而生,助力产业实现由单一向多元、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的跃升。
不久前,车谷科创投资基金完成首次投决会,对光气未来、中眸医疗、卓进半导体、盛势启创等涉及传感器、生物医药、半导体的高科技项目进行投资,意味着基金发展迈出关键一步。这是经开区首只专注“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的专项基金,重点布局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氢能、新材料、集成电路、低空经济及生物健康产业,助推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为新质生产力。
4月25日,2025百度AI开发者大会落地经开区,5000多名开发者与科技爱好者齐聚车谷,围绕人工智能的最新突破展开热烈探讨。如今,百度萝卜快跑已穿梭于武汉街头。以智能网联汽车为核心链条,车谷串联起人工智能全产业链,吸引了科大讯飞、星纪魅族、东软睿驰等200多家头部企业,聚集3万余名软件人才,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百亿元,占全市比重达20%,稳居“第一方阵”。
在算力方面,总投资50亿元的中国电子云研发基地将于9月投运,武汉可信智算中心率先启用,为岚图汽车、东软睿驰等企业及科研机构提供智算服务,首期100P算力已近乎饱和,二期扩容建设正酝酿中。
同时,人形机器人产业在车谷悄然崛起:
- 法睿兰达人形机器人已实现双手灵活动作,并交付首批样机,正冲刺年内量产;
- 环宇智行“泰坦”系列域控制器已出货近万台,广泛应用于自动驾驶及机器人;
- 泛洲精密突破传统设计,研发仿生齿形谐波减速器,大幅提升传动效率;
- 德行天下“郧生”系列光伏清洁机器人在倾角光伏板上驰骋,预计年内批量交付。
7月1日,由东风汽车牵头的国内首个具身智能技术省级重点实验室在经开区揭牌,将围绕汽车感知、计算平台、核心算法等领域深耕,打造国际一流科研与产业转化平台。
---
■ 新能源车爆款频出 产销双旺
新能源汽车板块同样风头正劲。今年8月17日,猛士M817作为东风猛士与华为合作的首款车型正式上市,成为经开区今年推出的第13款新能源车。此前,岚图知音开启预售;再往前,新组建的东风奕派科技一口气发布两款新车。
经开区如今已汇聚10家整车企业、14家工厂及1400余家零部件企业。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量达16.6万辆,同比增长58.5%,占比48%,比去年提升7.5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4个百分点。上半年已有10款新车上市,全年预计可达20款,产销两旺的势头明显。
销量数据同样抢眼:7月,奕派科技销量达27923辆,同比大增70.9%;岚图汽车交付12135辆,同比翻倍,并连续六个月增长;猛士M817预售仅1小时就斩获9713台订单。
为了让汽车顺利“走出去”,经开区不断拓展物流通道。7月19日,满载304标箱零部件的巨轮驶向日本名古屋,这是武汉经开港首条直达日韩的集装箱航线。如今,“车谷造”新车既能搭乘中欧班列直达欧盟,也能通过汉南港、经开港等口岸驶向欧洲及日韩、东南亚,全面融入全球产业链。
相关负责人表示:“面对合资燃油车下行压力,经开区展现了极强的韧性与活力。今年我们围绕政策兑现、产能提升、消费促进等方面全面发力,全力支持东风、莲花等龙头企业,构建起多元化的新能源汽车品牌矩阵。”
---
从新能源车的爆款频现,到人工智能与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崛起,再到科创基金的精准布局,武汉经开区正以澎湃的动能加快奔跑。“中国车谷”向“世界车谷”的跨越,已然展现出强劲的产业韧性与创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