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如今中国车市的热闹场景,用“进化论”来形容大概最贴切。有人抱怨这是“内卷”,有人却看见了“优胜劣汰”的机会。无论如何,这场风暴已经让昔日的“金字塔顶端”们坐立不安。
中国消费者的心态正在悄然转变。过去,大家愿意为“豪车光环”多掏不少钱,如今则更看重实打实的技术与体验。比亚迪的易四方平台能让汽车原地掉头,蔚来的换电体系像搭积木一样迅速高效,小鹏的XNGP智能驾驶更新频率堪比手机软件迭代。这些新势力的动作,让那些老牌车企继续强调“豪华内饰、底盘调校”时,听上去多少有些老调重弹。消费者一句“卷不动就请离开”,表面激烈,其实暗合了市场经济的冷峻逻辑:谁真正带来价值,谁才配赢得尊重。
奔驰CEO康林松对此颇有微词。他抱怨如今超过百家车企卷入价格战,利润被蚕食,现金消耗严重,甚至连奔驰这样的顶级品牌也难以独善其身。但他同时又强调,奔驰要凭借“稳定心态、持续投入、不断创新”活下去。听上去信心满满,实际上却暴露出一种路径依赖:仍旧寄希望于在传统赛道上小步快跑,却没有真正拥抱新的游戏规则。
别忘了,奔驰等豪华品牌在中国市场曾有过辉煌年代。高溢价、高利润,几乎是“天赋待遇”。然而,电动化与智能化浪潮正在打破这种神话。国产新能源车在设计、体验、智能配置上全面逼近甚至赶超,当“技术平权”出现时,那层神秘的品牌光环也就不再坚不可摧。金字塔的基石已经开始松动。
更耐人寻味的是,西方企业过去常称赞“适者生存”是市场活力的体现,可一旦淘汰的压力轮到自己头上,就立刻将其批评为“内卷”。这种双重标准恰恰揭示了他们在话语体系上的尴尬。对中国而言,如今的价格战并不是“自残”,而是产业重构的必然现象。它代表了中国车市从“品牌驱动”向“技术驱动、用户价值驱动”转型,真正被摧毁的不是价值,而是那些不合理的超额利润。
康林松的感慨,其实宣告了一个时代的落幕——那个外国豪华品牌凭借先天优势即可轻松收割利润的黄金岁月,已经彻底结束。如今的中国车市,是没有保护伞的角斗场。想要站上顶端,靠的不再是过去的声誉,而是能否拿出切实打动用户的产品与服务。
真正的市场竞争,从来都是残酷却公平的。进化不会为任何一方停下脚步。最终留下来的,必然是那些快速适应环境、不断创造真实价值的“进化者”。而那些只会抱怨环境的,注定会被淘汰。
这就是中国车市的魅力:它正在用“达尔文式竞争”锻造一个全新的格局。至于谁能笑到最后,答案只有一个——真正理解并创造价值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