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8月,理想汽车的销量数据给人当头一棒。新车交付仅为2.85万辆,较去年同期的4.81万辆骤降超四成,创下年内最大跌幅。这已经是其连续第三个月销量同比下滑,且下滑幅度持续扩大。从6月开始的疲态,如今已全面暴露。
而就在这份惨淡成绩单背后,理想正经历一场自上而下的信任危机:从理想i8发布后不久爆发的“卡车对撞”争议,到高价低配引发的舆论质疑,再到与蔚来新品牌“乐道”之间的微博论战,理想似乎正被卷入一场接一场的风波之中。为此,公司迅速调整i8配置、下调价格,力图止损,但效果仍待观察。
纵观今年以来的走势,《次世代车研所》整理数据显示,自一月起理想便出现同比销量下滑,至6月则呈现断崖式崩落。再看刚发布的第二季度财报,数字也难言乐观:营收302亿元,同比下降4.5%;净利润11亿元,下降0.4%;经调整后的净利润虽为15亿元,但也同比回落2.3%。这是理想近年来首次同时出现营收与利润的双双缩水。
分项来看,理想第二季度汽车交付量仅增长2.3%,远低于第一季度15.5%的增速。而销售收入则从去年同期的303亿元下降至289亿元,下降近5%。换言之,即便销量还在勉强增长,公司却不得不以“价格换市场”。今年第二季度理想每辆车的平均售价跌至27.19万元,连续几个季度出现下滑,相较去年同期的29.19万元足足少了2万元。
售价持续走低、销量增长乏力,理想的收入缩水也就成了必然结果。
在盈利承压的背景下,公司也开始削减开支。第二季度研发投入下降至28亿元,同比减少逾7%,销售和行政支出也缩减了3.5%。而这些成本下降主要源自薪酬调整,部分被加大营销支出所抵消。然而即使如此,净利润依然难以扭转下行趋势。
更让人忧虑的是,三季度的展望依旧灰暗。理想预计本季度新车交付将在9万至9.5万辆之间,同比减少约四成,营收也将降至248亿至262亿元。这一跌幅甚至将刷新其历史纪录。
根源在于,理想正经历由增程向纯电的关键转型期。L系列车型的增长红利正在快速消退。数据显示,去年全年增程式车型销售约117万辆,同比劲增近八成;而今年上半年,增长幅度已降至16.5%。换句话说,整个赛道正在减速,理想转型的紧迫性也在不断加剧。
然而,纯电转型并未迎来良好开局。理想MEGA因外观设计饱受争议,即便如今月销稳定破三千台、位居高端MPV和纯电双榜首,但作为50万元级别旗舰,其对整体销量的拉动作用极其有限。理想i8更是陷入风波漩涡,其上市初期高价低配遭遇网友吐槽,核心配置缺失更被认为“失了诚意”。
“乘龙卡车对撞”事件使理想陷入负面旋涡。尽管理想与中汽研、东风柳汽发布联合声明试图平息争议,但东风柳汽方面并未就此止步,其总经理林长波近日再次表态,理想涉嫌虚假宣传,或已触犯《广告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法律诉讼权将被保留。
i8上市仅一周便宣布调整配置方案,取消最低配版本,将中配升级为标准配置,并整体降价1至2万元,这被市场解读为“临时救火”。但面对刚刚发布的蔚来“乐道L90”,理想i8压力倍增。后者不仅定价更低,还支持电池租赁模式,拉低购车门槛,高管更一度在微博上隔空喊话,战火不断升温。
压力之下,理想创始人李想在8月销量数据发布后首次打破沉默,在微博上喊出“保五争三”的目标。他表示,i8未来稳定交付目标为6000辆/月,i6目标则为9000至1万辆,加上MEGA,理想希望在纯电领域实现月销稳定在1.8万至2万辆的区间。
显然,尚未发布的i6如今被寄予厚望,成为决定未来走势的关键变量。这款车能否改变理想的被动局面?能否助其站稳纯电高端市场?或许将成为李想年末“交卷”能否及格的终极答案。
无论如何,理想正面临自成立以来最为严峻的转型考验。增程的尾声、纯电的开端,市场已不再给任何企业“缓冲期”。在越来越多对手纷纷涌入赛道的背景下,理想唯有拿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与定价,才可能在下半场博得一席之地。
上一篇:2025车企营收利润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