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为三一集团、中联重科等工程机械巨头做配套的“幕后功臣”,到电动化浪潮中闯荡全球市场的“出海先锋”,扬州神舟汽车内饰件有限公司(下称“扬州神舟”)的转型之路,堪称传统制造业突破“路径依赖”的典范。在“海归创二代”徐惠民的带领下,这家始于1987年的老牌企业,不仅让传统业务焕发新机,更通过孵化子公司扬州五环龙电动车有限公司(下称“五环龙”),以源源不断的新产品构建起发展“硬支撑”,用新质生产力书写了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篇章。
(扬州神舟汽车内饰件有限公司厂貌)
视野转身:从“守业”到“拓赛道”,找准新质生产力突破口
2013年,从法国南特中央理工大学学成归国的徐惠民,放弃上海通用电气航空的高薪岗位,回到家乡接手父辈创立的扬州神舟。彼时,企业虽已是江都区汽车零部件产业骨干,为苏州金龙、中通客车等提供配套,但“用工多、机械化程度低、生产效率待提升”的传统制造瓶颈日益凸显。“只靠配套业务,永远走不出‘被动跟随’的怪圈。”徐惠民凭借留学积累的全球视野,敏锐捕捉到新能源与特种车辆的市场风口——随着全球“碳中和”推进,非公路车辆“油转电”成为必然趋势,而国内该领域尚处于蓝海阶段。
2021年,他毅然投入巨资创立五环龙,将赛道锁定在电动高尔夫车、沙滩车、全地形车(UTV)等细分领域。这一决策迅速见效:短短两年,五环龙电动高尔夫车便打开欧美市场,成为当地球场的“新选择”;沙滩车凭借耐候性优势,成为中东、东南亚客户的“抢手货”。2024年,扬州神舟总销售额突破11亿元,五环龙贡献的增量占比超27%,昔日的“配套企业”,成功孵化出全新增长极,为新质生产力落地找到了精准切口。
( UTV全地形车)
创新破壁:从“跟跑”到“定标准”,新产品铸就核心竞争力
“做配套时,我们看客户的技术参数;现在,国外客户要对标我们的产品性能。”在五环龙研发中心,负责人的这句话,道出了企业创新能力的质变。对于传统制造企业而言,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在于“创新破壁”,而扬州神舟的突破,始于一场历时三年的“极限攻坚”。
2021年初,徐惠民在苏州组建50人专项研发团队,砸下近1亿元研发经费,启动全球首款高速长续航电动UTV项目。为验证产品可靠性,团队开启“极限测试”:海南高温下调试电池散热,吐鲁番45℃酷暑中优化电机性能,东北-30℃严寒里攻克启动难题,青海4000米高原上验证续航稳定性。“有次在吐鲁番,电池包温度超标导致系统报警,团队通宵修改散热方案,第二天顶着烈日反复测试,直到连续72小时运行数据达标。”研发工程师回忆道。
2024年11月,这款凝聚心血的电动UTV终于拿下美国ROHVA认证——这是北美市场最严苛的全地形车准入标准,相当于拿到了“高端市场通行证”。其性能更是刷新行业认知:350伏高电压平台支撑0-60km/h加速2.6秒,这项指标全球第一;最高时速90km/h、续航100km,打破同类电动车型“短续航、慢速度”的短板;13寸智能中控、360度全景摄像、智能座舱系统的搭载,更让产品兼具“硬核性能”与“智慧体验”。它既能满足欧美用户打猎娱乐、农场作业需求,也可用于野外巡逻,成为“油转电”浪潮中的“现象级产品”,实现了从“跟跑配套”到“领跑标准”的跨越。
(徐惠民与研发团队在生产车间)
市场破局:从“国内”到“全球”,新动能打开增长空间
新质生产力的价值,最终要靠市场检验。扬州神舟的新产品,不仅打破技术壁垒,更在全球市场闯出了一片天地。2024年底,美国得克萨斯州的新品发布会上,五环龙电动UTV首次亮相便引发轰动——纳斯达克上市公司Volcon当场签约,成为其美国市场独家合作伙伴,借助Volcon全美100多个销售网点,产品快速渗透北美核心市场。
这只是五环龙“出海地图”的一角。目前,其产品已覆盖英国、澳大利亚、波兰等10余个国家,2024年销售额近3亿元。“欧美燃油全地形车市场正在萎缩,我们的电动产品刚好填补空白。”徐惠民介绍,针对欧洲农场作业需求,团队定制开发了加装农具接口的UTV车型,上市半年便拿下500台订单;在东南亚,适配热带气候的电动沙滩车,市场份额每月环比增长15%。
(2025年2月在美国高尔夫球车展会上)
更值得关注的是,新产品还带动了产业链协同发展。扬州神舟为五环龙配套的智能座舱部件、车身结构件,已实现本地化生产;上游电池、电机供应商也因订单需求,在江都周边布局生产线,形成“研发-生产-销售”的新能源特种车辆产业小生态,为地方先进制造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从长江之畔的制造车间,到横跨欧美澳的全球市场,扬州神舟的转型故事,正是中国制造业以新质生产力推动“创新突围”的缩影。当电动高尔夫车、沙滩车、高速电动UTV等新产品如泉涌般涌现,这家老牌企业不仅挺起了自身发展的“硬脊梁”,更为传统制造企业如何突破瓶颈、拥抱新机遇,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样本。正如徐惠民所说:“传承的是实业报国的初心,创新的是驱动发展的技术——这就是我们在新质生产力浪潮中,不断向前的底气。”(纪恒峰 曹文 臧锁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