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2日至25日,第十届工程机械与车辆工程新进展国际学术会议(ICACMVE 2025)在山西太原隆重举行。本次会议汇聚了全球工程机械与车辆工程领域的顶尖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围绕行业低碳、互联、智创等前沿话题展开深入研讨,为推动行业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搭建了重要平台。
会议由中国工程机械学会主办,太原科技大学等多家单位联合承办,得到了国内外众多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大力支持。中国工程院院士黄庆学、马玉山,俄罗斯联邦功勋科学家Zorin Vladimir Alexandrovich教授,以及来自同济大学、燕山大学、中联重科、徐工集团等知名院校和企业的领导、专家出席了会议,共同为行业发展出谋划策。
大咖云集,共话行业发展新趋势
在为期三天的会议中,与会嘉宾围绕工程机械与车辆工程领域的热点问题,分享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会议设置了主旨报告、主题访谈、分会场报告等多个环节,内容涵盖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智能车辆感知系统、新能源发动机等多个前沿领域,为参会者提供了一场知识盛宴。
中国工程院院士、宁夏大学马玉山教授在主旨报告中指出,智能制造需突破柔性化瓶颈,实现从自动化向智能化的跨越。他强调,企业应通过柔性技术适应大规模个性化定制需求,解决质量提升、成本降低、效率优化等核心问题。同时,马院士还介绍了人工智能驱动下的柔性制造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俄罗斯莫斯科国立汽车公路技术大学的Zorin Vladimir Alexandrovich教授则关注运输机械和道路施工机械的设计与工艺优化。他提出,使用现代复合材料和合金减轻机械重量,是提高能源效率的有效途径。佐林院士以复合材料在机械结构件制造中的应用为例,详细阐述了保证其强度的设计方法和实践成果,为行业绿色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聚焦创新,展示行业最新科技成果
会议期间,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还展示了一系列工程机械与车辆工程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从智能采矿装备到新能源发动机,从高机动轮式工程车辆悬挂系统到建筑施工装备智能化安全检测技术,这些成果不仅代表了行业的最新发展水平,也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提供了创新方案。
中联重科党委委员、副总裁兼总工程师付玲女士介绍了中国起重机械高端化发展的正向设计之路。她指出,通过研究部件-系统、系统-系统间在多载荷-多环境复合下装备性能演变机理,中联重科成功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瓶颈,实现了起重机械的高端化发展。目前,中联重科的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国内外重大工程,为国家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太原科技大学重型机械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总工程师张其生教授分享了团队在新能源发动机领域的研究成果。在“双碳”背景下,团队围绕甲醇发动机等新能源动力系统展开攻关,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张教授表示,未来工程机械将朝着提效节能、燃料多元、智能化等方向发展,为行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
主题访谈,探索行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8月23日下午,会议特别设置了主题为“工程机械行业在科技创新与高质量发展方面的新路径和新对策”的主题访谈环节。太原科技大学原副校长徐格宁教授主持,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会长苏子孟先生、中联重科党委委员、副总裁兼总工程师付玲女士等六位特邀嘉宾参与讨论。
与会嘉宾围绕工程机械智能化和绿色低碳两大发展趋势,从“十五五”科技规划、政产学研用协作、高端装备国际化竞争、高校人才培养等多个维度进行了深入剖析。苏子孟会长指出,随着宏观调控政策的持续发力,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环境将稳步改善,企业应抓住机遇,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付玲女士强调,科技创新是推动工程机械行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企业应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建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共同攻克关键技术难题,提升我国工程机械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实地参观,感受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魅力
8月24日下午,与会专家、学者前往太原科技大学,实地参观了校史馆及新能源实验室。在校史馆,大家深入了解了太原科技大学在工程机械与车辆工程领域的深厚历史积淀和辉煌发展历程。作为我国第一所重型机械本科院校,太原科技大学多年来为行业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为国家重大装备制造和产业升级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新能源实验室,前沿的技术和研究成果让各位专家学者眼前一亮。实验室聚焦新能源动力系统研发,在甲醇发动机、氢燃料发动机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通过实地参观,与会者不仅感受到了科技创新的魅力,也为产学研的深度融合提供了更多合作契机。
工程机械与车辆工程新进展国际学术会议作为行业内的品牌会议,已成功举办十届。每一届会议都吸引了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参与,为推动行业技术创新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次会议在山西太原的成功举办,不仅展示了山西在工程机械与车辆工程领域的科研实力和产业基础,也为全球行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未来,随着科技创新的不断深入和全球市场的持续拓展,工程机械与车辆工程行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与会专家表示,将以本次会议为契机,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和可持续发展,为全球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来源:中国工程机械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