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8 月 28 日,车圈炸了个消息 —— 做扫地机器人、洗地机的追觅科技,宣布要造车了,还说要造 “世界上最快的车”。
首款超豪华纯电车计划 2027 年亮相,要对标燃油车时代的速度标杆布加迪威龙。网友都调侃,比起追觅,雷军还是太保守了。
毕竟小米汽车目标只是 “十年内成纽北最快四门电车”,追觅这口气,确实比小米大不少。
追觅敢造车,不是瞎折腾,它在智能硬件领域摸爬滚打十二年,技术底子在。作为国内早搞高速数字马达的企业,它自研的 16 万转 / 分钟无刷电机,已经用在扫地机器人上。
这电机的控制精度、能效比都是国际领先水平,还能直接用到汽车电驱系统里,给高速车供核心动力。
而且追觅在 AI 算法、机器人传感控制方面,有 3155 项全球授权专利,这些都能给自动驾驶、智能座舱当技术后盾。
追觅创始人俞浩还有航空航天背景,他是清华大学 “天空工场” 创始人。早在 2013 年,他团队就写过造车计划书。
在清洁电器领域验证十二年技术后,才决定以 “超豪华纯电” 切入汽车赛道,这思路和小米靠手机供应链造车有点像,但追觅更盯高端性能市场。
追觅造车还有个优势,就是能深度整合国内新能源产业链。它的造车主体 “星空计划(上海)汽车科技”,选在上海临港。
这里挨着特斯拉超级工厂和宁德时代生产基地,能跟电池、电驱、智能驾驶这些领域的头部供应商高效合作。
比如追觅打算用宁德时代的凝聚态电池技术,再配上自己研发的 800V 高压平台,目标是充电 5 分钟能跑 300 公里,给高速驾驶补能。
全球化布局也是追觅的特色。现在它业务覆盖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有 6000 家线下门店、1100 万会员。
这些渠道能直接用来卖车出海。俞浩说,追觅首款车会同步进欧洲、中东这些超豪华汽车消费市场,想以 “中国品牌” 挑战宾利、劳斯莱斯。
不过追觅造车也不是没风险。超豪华市场要求高,目前全球量产车极速纪录是比亚迪仰望 U9 的赛道版,跑过 472.42km/h。
追觅想超过这个数,得在空气动力学、材料轻量化这些方面突破。而且超豪华车研发成本高,布加迪威龙单台成本超 2000 万美元。
追觅得平衡好性能和商业化,别像贾跃亭的 FF91 那样,技术堆太多,却难量产。
好在追觅走 “长期主义” 路线,或许能化解些风险。它造车团队已经快一千人,还招了传统整车制造的资深专家,形成 “智能 + 制造” 双驱动。
同时追觅计划搞生态闭环拉用户粘性,比如把汽车和扫地机器人、智能音箱联动,做 “全屋智能”,这和小米生态链不一样,能形成竞争差异。
追觅入局,说明中国新能源赛道进入 “技术跨界”“高端突围” 的新阶段。从家电到超跑,追觅不只是想造快车。
它更想靠 “中国智造” 重新定义全球豪华汽车市场。俞浩说过:“汽车是工业王冠,但中国供应链已为后来者铺好登顶阶梯。”
2027 年,等追觅首款车跑上纽北赛道,这场关于速度和技术的较量,说不定会改变全球汽车产业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