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天津日报)
转自:天津日报
近日,武清海关远程视频查检中心与京津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科技生态港(武清园)“海关远程视频点”成功连线,海关关员通过远程视频完成法雷奥汽车空调(天津)有限公司一批进口传感器支架的查检。
“园区集中设置场地设备,让所有试点企业共享资源,不仅降低投入成本,还缩短了零部件仓储周期。”生态港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一创新举措为产业链再添协同新动力。园区企业可以把货物从港口、机场直接提离到园区查检点,查检合格后可直接销售、使用,查检等待时长从5天压缩至5分钟。
随着京津冀产业协作的版图日益扩大,三地整车与零部件企业,如同紧密咬合的齿轮,在汽车产业链上高效协作,共铸“一条链”、共造“一辆车”,不断释放区域协同发展的乘数效应。
如今,一辆津产汽车的零部件供应商中,近40%来自京津冀地区。三地携手打造的“一小时汽车零部件配套圈”,让相隔数百公里的创新要素实现瞬时响应,犹如在同一个车间里协同作业。
在生态港这座规划面积3.42平方公里的“未来产业园”,已汇聚海纳川海拉车灯、延峰座椅、保光汽车等龙头企业,与北京顺义、河北廊坊形成“2小时产业圈”,可快速对接北京奔驰、小米、理想等京津冀整车企业。这种“链上协同”模式,打破了“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形成了“1+1+1>3”的产业集聚效应,让区域产业发展形成更强大合力。
协同之网越织越密,产业之力越聚越强。以生态港为圆心,310公里半径内集聚了18家整车企业,牵引周边百余家配套企业组成“产业星系”。目前,京津冀汽车产业产值超过8400亿元,成为三地制造业的“首位产业”。
从海关监管模式创新到产业链全域联动,从单个园区突破到跨区域生态构建,京津冀汽车产业以“拧成一股绳”的合力,让共造“一辆车”之路越跑越宽。 记者 陈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