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在中国重汽莱芜厂区举行“产业链上的山东好品牌”系列现场记者见面会“‘链’出新能源”专场上,特来电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赵健在发布会上介绍:目前,特来电充电量累计突破500亿度,充电网络覆盖全国366个城市,终端规模接近80万个,实现碳减排超过5100万吨。
图片来源:大众日报
以下为答记者实录:
赵健:我们的研发创新理念是,不是市场需要什么,我们就研发什么,而是我们创新什么,市场就需要什么。所以我们用未来的眼光,看今天的产业。
未来,充电一定会迎来三个全新的时代。
第一个是无人驾驶时代。
车辆无人驾驶了,那么充电还有人去拔枪、插枪、刷卡、扫码吗?充电桩不就会变成僵尸桩吗?所以,充电网的优势在于:第一,我们做成了分体式、模块化、智能化,自动充电升级时,高压、低压、模块、工程、电缆,都不用动,80%的资产保值,只要把终端升级到自动化就可以。而普通的充电桩,像拆迁一样全部拆掉重建。第二,我们研发了人工智能充电机器人、机器手、无线充电,用最高效、最低成本的方式进行升级。
第二个是超充时代,现在大家都在谈超充。
我们的超充,最快实现5分钟充满一台车。
但是简单的超充也是错的。比如我们今天的会议,5分钟充满,我会下去挪车吗?如果不挪,首先它占用国家电网500kW以上的负荷资源。其次占用投资人20万的资金。那么资金周转率低、投资收益率低、客户应用率低,是个巨大的浪费和投资失误。
所以我们推出超充2.0时代,是智能共享超充,是最新的液冷超充、最新的智能调度技术,需要快的快,需要慢的慢。如果1号车充满,我还可以把电调到2号车、3号车,利用率高了,投资收益率也就高了,这是特来电的智能超级充电网。
第三个是充电网、微电网、储能网形成的虚拟电厂新时代。
光伏发电很好,又绿色又便宜,但是很多分布式光伏有个痛点:就是想卖的卖不掉、想买的买不着、想用的用不上、想运营的不赚钱。
因为产业链没打通。产业上游是新能源发电,中间是电网,下游是新能源汽车充电,而新能源是间歇性的,如果新能源汽车充电再无序充电,就无法匹配。
而充电网链接着千万级的汽车和用户,每一个充电站,周围都可以配建光伏,或者链接周围的光伏、风电。在阳光好的时候充电,刮风的时候充电、存电,在用电高峰期还可以放电。
图片来源:停充圈
比如我们青岛的工业园区,我们的屋顶、墙壁、玻璃、雨棚都带发电功能,每天发3万度电。但是工厂的生产、办公、照明,每天用1.7万度电,以前就会有浪费。现在我们2000名员工,有1500台电动汽车,如果工厂用不完,就充到汽车里,3毛钱一度。假如明天下雨了,工厂没有光伏了,我们还可以把昨天充到汽车里的电放出来一部分。每放一度电,我给员工奖励3毛钱。这样员工开车不花钱,还赚钱,而工厂通过充电网充放电,避开了高峰期电价,每年节约170多万元电费。
这就是充电网、微电网、储能网形成的虚拟电厂新时代。如果一千个园区、一万个园区这样做,不但应用了绿电,又降低了用电成本,还促进了碳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