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刷到禾赛科技说要把激光雷达价格砍半的消息,手里的咖啡差点没拿稳 —— 这玩意儿去年还跟黄金似的论克卖呢!记得去年去车展,销售指着车顶那个转来转去的小疙瘩说 "就这一个雷达能买辆摩托车",今年再去问,人家直接说 "十来万的车都能配上了"。不过我当时就嘀咕,这玩意儿真能让 L3 级自动驾驶满地跑?
说实话,激光雷达降价这事儿来得比预想中猛。禾赛把那种 64 线的产品压到几百块,速腾聚创就赶紧用更高线数的产品去对冲,就跟手机摄像头从单摄变多摄似的,车企突然敢在十来万的车上堆料了。华为体验店的销售跟我说,现在看车的人开口就问智驾功能,动力底盘反而成了次要选项,搞得他们培训都得先背智驾参数。
但硬件便宜了,软件这块短板咋补?上次坐朋友那辆号称 L2.5 的车,在城区遇到加塞,系统突然猛踩刹车,我整个人差点撞在前排椅背上。后来才知道,特斯拉那套 FSD 在测试里就有 17 次需要人接管,还有二十多次违规。你别说,这就跟买智能门锁似的,光看指纹识别多快没用,得先知道锁坏了谁来赔。
其实吧,政策这边也挺拧巴的。北京四月就允许 L3 级的私家车上路了,但真出了事故,责任认定还是一笔糊涂账。律师朋友说现在还得靠老交通法来判,可自动驾驶这东西,你说是司机没接管好还是系统判断错了?上次跟车企的人聊天,他们自己都笑,说消费者光追着问 "能不能自动变道",没人细究 "出事了找谁"。
市场反应也挺有意思。中信证券说今年搭载智驾的车能卖 500 万辆,听着挺吓人。但我问过 10 万块级车型的销售,他们说大多数人还是嘀咕 "这玩意儿真比人靠谱?"。华为小米这些大佬入局后,智驾功能慢慢成了标配,可消费者愿意多掏钱买的反而少了。就像当初倒车影像刚普及的时候,大家都觉得新鲜,真掏钱的时候还是会犹豫 "这东西到底实用不"。
试驾过几次所谓的 L3 原型车,说实话心里没底。系统提示 "即将接管" 的时候,手忙脚乱找方向盘的样子肯定不好看。有次在环路试自动驾驶,突然遇到前车急刹,系统反应倒是快,可那一下顿挫感,比自己踩刹车吓人多了。销售说这是 "还在优化算法",可普通消费者哪懂这些,吓一次可能就对这功能彻底没信心了。
现在车企都在说 "智驾平权",意思是让老百姓也能用得起高阶自动驾驶。激光雷达降价确实让硬件门槛低了不少,就跟当年 ABS 防抱死系统普及似的。但软件、法规、保险这些配套跟不上,光硬件便宜有啥用?就像给自行车装了汽车发动机,跑起来是快,可没有刹车和红绿灯,谁敢上路啊?
年底要是看到十万块的车标着 L3 级自动驾驶,你敢不敢下单?反正我试驾完只敢说 —— 再等等看明年的事故报告吧。毕竟开车这事儿,安全永远比新鲜重要。评论区说说你最担心的是技术不靠谱,还是出事了没人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