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去南沙办事,在蕉门地铁站出来吓了一跳。路边停着辆白色轿车,车顶鼓着个圆圆的 “大脑袋”,正转着圈扫描周围。等我反应过来这是无人出租车时,它居然自己打了转向灯,悄无声息地汇入车流了。方向盘空着,驾驶座上连个人影都没有,说实话,当时我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后来跟当地朋友聊起这事儿,他说现在南沙人早就见怪不怪了。打开手机 APP 叫车,来的可能就是这种 “没有司机” 的出租车。他给我看订单记录,上周从星河 COCOPark 到华师附小,坐的就是小马智行的车,全程十来分钟,比网约车还便宜两块钱。
我好奇跑去体验了一把。扫码开门的时候手还在抖,坐进车里发现前排真没人,只有块屏幕在显示路况。有意思的是屏幕上能看到车 “眼里” 的世界 —— 行人变成小蓝点,车辆是小红块,连路边的垃圾桶都标得清清楚楚。走到半路突然有辆电动车抢道,屏幕上的红点猛地变大,车子 “嘀” 地响了一声,稳稳地刹住了。那一刻心脏确实漏跳了半拍,但说实话,比有些网约车司机猛打方向盘靠谱多了。
不过你别说,这无人车看着先进,仔细观察还是能发现 “小毛病”。在莹湖公园门口遇到积水,它明明能过去,却在路边停了足足半分钟,估计是系统在反复计算。后来才知道,这种 L4 级自动驾驶最怕极端天气,下雨下雪天传感器就容易 “看不清”。朋友说有次下小雨叫车,来的车里居然坐了个安全员,说是天气不好系统会自动要求有人值守。
在南沙转悠这几天,发现无人车真不少见。不光有出租车,连 31 路公交支线都换成自动驾驶小巴了。黄色的小车慢悠悠地跑着,车里坐着几个买菜的阿姨,安全员坐在驾驶座上刷手机,双手根本不碰方向盘。司机师傅说这线路都跑快的一年多了,从来没出过事。
但要说到普及,感觉还早得很。上次想从南沙打车回市区,APP 直接提示 “当前区域未开放”。朋友说这些车就像被圈在南沙的 “结界” 里,过了番禺大桥就歇菜。听说光是在南沙这片地方,这些车已经跑了几千万公里测试,可到了陌生路段还是会 “犯迷糊”。
最头疼的可能还是安全问题。那天跟工程师聊起责任划分,他支支吾吾没说清楚。要是真撞了人,是找车企还是找乘车人?而且这些车每天跑在路上,收集的位置信息、行车数据,到底存在哪儿了?万一泄露了咋办?这些问题不想明白,估计很多人还是不敢坐。
有意思的是当地出租车师傅的态度。在停车场碰到个开了十年出租的大哥,他说刚开始确实慌,怕被抢生意。但现在看开了:“这些车就敢在南沙转悠,真到了市区早晚高峰,还得靠我们老司机。” 他说有次在商场门口看到无人车停在那,因为识别不出乱穿马路的行人,愣是堵了后面一串车。
离开南沙那天,在路边看到个更奇妙的场景:一位大爷颤巍巍地对着无人车招手,车居然真的停下了。他研究半天不知道怎么开门,最后还是旁边奶茶店店员跑过来帮忙扫的码。看着大爷坐的车慢慢开走,突然觉得科技这东西挺奇妙的 —— 既让人觉得未来已来,又带着点笨拙的可爱。
现在南沙街头的无人车越来越多了,但要问它们啥时候能跑遍全城?我觉得还得等一阵子。毕竟连下雨天都要犹豫半天的智能,要真正融入复杂的城市交通,恐怕还得再 “学” 几年。你们要是在路边看到空着方向盘的出租车,敢坐上去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