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近三年的疾驰扩张,中国锂电产业在2023年降速换挡,驶入新的产业周期。2023年中国乃至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进入全新发展阶段,新变化、新挑战,孕育着巨大的市场机会。新增项目不减,创新技术涌现;过剩忧患隐现,材料价格急跌……道路虽曲折,但行业得前行,好在仍是可预见的优质赛道。
对于经历了十多年快速成长的中国锂电产业,面向新周期,中国锂电产业正在积蓄力量。从电池创新,到材料迭代,从智能制造,到零碳转型。已经走在技术无人区的中国锂电产业,将继续领跑全球。
盘点2023年度锂电产业十大热点事件,一窥2023年的风云激荡。
1、锂电池规模增长,磷酸铁锂份额持续提升。
1-11月,我国动力和储能电池合计累计销量为641.8GWh。其中三元电池累计装车量109.6GWh,占总装车量32.3%,累计同比增长10.7%;磷酸铁锂电池累计装车量229.8GWh,占总装车量67.6%,累计同比增长44.4%。磷酸铁锂电池份额持续提升,增速明显高于三元电池。
从整车企业角度看,2023 年比亚迪和特斯拉两家的电池需求占到 43%,由于比亚迪的电池制造的优势明显,因此比亚迪仍是强势增长中。
2、锂价狂跌产能过剩突出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1-11月份我国碳酸锂总产量41.7万吨,同比增长32.21%。目前碳酸锂开工率50%左右的水平。预计2023年全年我国碳酸锂产量46万吨,2024年产量预计达59万吨,同比增幅30%。
今年碳酸锂价格大幅下行,意味着部分高成本产能将被出清。从成本角度梳理下来,国内外采锂辉石与云母的冶炼企业首当其冲,这部分企业目前的停产或是给大厂代工。
事实上,不止碳酸锂,2023年的锂电原材料价格,基本上都大幅下降。对产业链而言,原材料的下跌,有利于电池产品及新能源整车制造的降本。
从供需基本面来看,全球范围内,碳酸锂供应过剩,主要得益于资源端的释放和消费端动力电池增速放缓以及储能电池的增速不及预期。2024年预计市场供应过剩格局还将持续。
3、锂电产业出海潮起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和储能市场的旺盛发展,对锂电池的需求也日益火爆。中国锂电产业链的全球化正在加速推进,头部电池企业的海外市场份额实现显著突破。
为了应对复杂的国际形势,更好的实施全球化战略,中国企业纷纷出海,在海外建厂,如比亚迪出海泰国、巴西建厂;宁德时代在美国、德国等欧美地区建厂、中创新航、国轩高科、蜂巢能源、亿纬锂能、远景动力等动力电池企业,在海外建厂的消息不断涌现,并带动电池产业链企业纷纷布局海外。
动力电池企业海外建厂,不仅有利于降低成本,也从供应链安全的角度看,将帮助企业在未来有更多的话语权,从而更有利于企业参与国际竞争。
4、工商业储能成风口
2023年,被视作国内工商业储能的“元年”。据不完全统计,当下有超过500家工商业储能系统集成商正在这一新兴市场跑马圈地,加速布局。
前三季度,我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超过2100万KWh,储能电池累计出货量为157.2GWh,占全球出货量的90%以上。
新型储能行业作为能源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支撑之一,是国家大力支持的方向。
储能锂电池行业发展潜力巨大,但由于技术、政策、成本等原因,我国储能锂电池市场起步相对较晚。随着发电侧新能源消纳市场需求提升、5G 商业化应用落地等因素影响,我国储能锂电池市场将进一步扩大。
目前,中国工商业储能行业的竞争格局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行业发展速度快,竞争较为激烈。
5、车企加速锂电池自研
在经历了原材料价格暴涨、供应短缺、被供应链企业牵着鼻子走之后,自研电池,便成为了主机厂们争夺主动权路上理所当然的选择。
越来越多的车企如广汽埃安、蔚来、长城、宝马、大众、现代等已先后切入电池赛道,通过自研、自建、合建、入股等方式切入动力电池领域。
眼下,在价格战和内卷成为行业主旋律。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主机厂们想要靠自研电池带来实打实的降本、提高毛利,现在还遥不可及。
6、锂电池头部效应显现,淘汰速度加剧
2023年,碳酸锂价格大幅变动,终端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放缓,在复杂且产能过剩的大环境下,行业马太效应开始放大,淘汰潮已经来临。
今年前10个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实现装车配套的动力电池企业有48家,而去年底该数值为57家,1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共计49家动力电池企业实现装车配套,而去年同期该数值是42家,这意味着已经有7家动力电池企业被淘汰。
1-11月,前10家动力电池企业动力电池装车量占总装车量的97.2%,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几乎已成共识。在残酷的竞争下,未来可能只有几家头部企业能够活下来,余下的企业都在为拿到下一个周期的入场券而拼杀。
动力电池企业竞争日趋白热化之际,储能和出口成为了消化多余产能的重点方向。如今,我国动力电池行业已开启“大航海时代”,头部企业都已纷纷布局海外市场,海外布局是锂电企业必然要走的路。
7、锂电池技术创新不断推进
自2019年动力电池结构创新元年以来,各动力电池企业以及各大车企积极探索动力电池技术创新, 中国动力电池技术百家争鸣。
2023年,包括宁德时代、中比能源、亿纬锂能、国轩高科、广汽埃安、蜂巢能源、欣旺达、中科院、中科大等电池企业和科研院校,都发布了极具特色的动力电池创新解决方案。
2023年动力电池技术创新主要集中在减少系统零部件,电池包轻量化设计,提升电池包体积利用率,提升单位能量密度,充电效率提升、封装技术和技术路线创新。
8、锂电池回收成热门
随着新能源汽车爆发式放量,大规模动力电池退役潮即将到来,动力电池回收处置和利用将是动力电池原料重要的来源渠道之一。到2030年,随着大量的汽车动力电池进入到回收利用环节,中国锂离子电池回收量将达到602.8万吨,其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元。
一边是不断增加的新能源汽车报废数量,另一边是尚不成熟的动力电池回收行业,这就让动力电池回收在成为产业“缺口”,截至2023年9月13日,注册“电池回收”的企业达到11.2万余家。
毫无疑问,伴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的长足发展,动力电池回收也成为一片新蓝海。
9、中创新航跃升全球前四
2023年9月份,中创新航以3.6GWh的动力电池装车量,市场份额达到了5.3%,超越日本的松下,挺进全球第4!
中创新航2021年为全球第7,随后一路向上,至2023年9月单月全球第4,已超越了韩国的三星SDI、SK On以及日本的松下。中创新航的不断突破,也是中国电池力量不断在国际市场上增强的体现。
10、蜂巢能源/亿纬锂能/宁德时代拿下宝马大订单
10月份消息,蜂巢能源已经获得宝马欧洲区近90GWh的产能订单,国内近70GWh订单将由宁德时代或亿纬锂能提供。
如果每瓦时的价格以0.6元来估算,宝马这笔订单的价值将到达960亿人民币,超过百亿欧元。
越来越多的海外大企业,将锂电池订单发放至中国电池企业手中,成为趋势,这也是中国电池企业全球竞争力越来越强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