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萝卜快跑”进军欧洲市场,百度能否代表中国的自动驾驶?
创始人
2025-08-07 01:45:18
0

中国自动驾驶的江湖正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混战,而百度旗下的萝卜快跑无疑是这场盛宴中最抢眼的角色之一。

根据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8月5日的报道显示,中国百度公司和美国利夫特公司合作在欧洲提供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两家公司4日表示,双方已达成一项战略合作,将在欧洲主要市场部署百度的“萝卜快跑”自动驾驶汽车。并计划于2026年将首批百度自动驾驶出租车部署到德国和英国,但尚需获得监管部门批准。

过去几年,穿梭于北京三环、武汉光谷、重庆山城的萝卜快跑,不仅登上过《福布斯》2024年全球自动驾驶十大里程碑榜单,更成为与特斯拉比肩的唯一中国代表。

但若将中国无人驾驶的未来简化为"萝卜快跑"的单线叙事,那就像用一杯星巴克概括整个中国咖啡市场般荒谬。

中国道路的复杂性堪称自动驾驶的终极考场。从哈尔滨零下30度的冰雪路面到成都盛夏的暴雨积水,从上海陆家嘴的立体高架到云南乡镇的机非混行,这片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孕育着全球最丰富的路况"压力测试集"。

即便是累计测试里程突破5000万公里的萝卜快跑,其覆盖场景也不过是冰山一角。更不用说各地迥异的交通文化,重庆出租车司机的"秋名山式"过弯,广州电动车大军的"蚁群算法"式穿行,都在挑战着算法的适应极限。

最新动态显示,上海发放的首批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营牌照已经勾勒出更广阔的产业图景。在这张牌照名单上,萝卜快跑只是与大众、小马智行、赛可出行等玩家同台竞技的一员。

有趣的是,各家的技术路线已现分野。大众押注车路协同,小马智行深耕L4级算法,而京东物流的无人配送车早已在苏州实现了商业化闭环。

这种百花齐放的格局,恰恰印证了中国市场特有的"分层创新"现象。既有萝卜快跑在一线城市的大规模试运营,也有图森未来在港口物流的垂直突破,更有华为ADS在乘用车市场的渐进式渗透。

资本市场的反应更为直白。2025年上半年,自动驾驶领域融资额超200亿元,但分布极为分散。蘑菇车联拿下10亿元B轮,文远知行获宇通重卡战略投资,甚至传统车企广汽都斥资5亿成立无人驾驶子公司。

在经历过资本寒冬后,谁都明白:中国自动驾驶这场马拉松,现在谈冠军归属还为时过早。

技术路线之争,没有对错只有适合

某种程度上来说,中国自动驾驶的江湖正上演着一场技术上关于"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较量。

百度旗下的萝卜快跑高举L4级无人驾驶大旗,其第六代无人车装备三颗激光雷达和全套高精地图,在北上广深等30个城市划定了"科技乌托邦"。

但现实往往比理想骨感得多:武汉早高峰的十字路口,一辆萝卜快跑无人车面对潮水般的电动车流和随意穿行的行人,像极了考场上的优等生突然被扔进街头混战,反复试探的转向动作不仅引来后方司机愤怒的喇叭声,更坐实了"芍萝卜"的民间封号。这种在结构化道路游刃有余,却在非规范场景下"慢半拍"的表现,暴露出技术路线的致命软肋,当算法遭遇中国式交通的混沌,再精密的传感器也会陷入"决策瘫痪"。

与萝卜快跑高举高打的策略形成鲜明对比,比亚迪和小鹏们正在走一条更接地气的"农村包围城市"路线。

这些车企玩家深谙中国市场的生存法则:用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的平价组合拳,先把L2级辅助驾驶塞进7万元的海鸥电动车,再通过每天2000万公里的真实路测数据喂养算法。

这种"用规模换数据,用数据养算法"的飞轮效应正在显现威力。当萝卜快跑还在为单城盈利欢呼时,比亚迪的"天神之眼"系统已悄然覆盖全国85%的县级道路,其暴雨天气下0.2秒的响应速度甚至让不少人类司机自愧不如。更致命的是政策东风:上海最新规划明确要求2027年L2/L3新车渗透率超90%,这相当于给渐进式路线颁发了官方认证。

技术路线的分野背后,是两种商业逻辑的终极博弈。萝卜快跑每辆无人车近百万的硬件成本,注定其短期内只能是"精英俱乐部"的玩物;而华为ADS 3.0系统虽然也走高端路线,但其"车路云一体化"战略已嵌入28个智慧城市基建,通过鸿蒙智联系统打通车企生态的做法,显然比封闭的Robotaxi更具商业想象力。

地平线这样的芯片企业则另辟蹊径,用征程系列芯片支撑L2-L4全场景需求,既不做裁判也不当运动员,专心做淘金热里的卖水人。这种多元共生的生态,恰恰是中国自动驾驶产业最健康的体征。

数据不会说谎:萝卜快跑虽然手握52张L4级运营牌照行业第一,但其30城的覆盖范围相比中国2800多个县级行政单位只是沧海一粟。

反观车企阵营,华为ADS已搭载50万辆车实现"全国都能开",小鹏XNGP纯视觉方案更是野蛮生长到243城,连特斯拉FSD入华后都不得不向这种"接地气"的进化路径低头。

当萝卜快跑还在为十字路口的决策优化挠头时,Momenta的"数据飞轮"已通过130款量产车收集了相当于地球到火星距离的行驶数据,这才是智能驾驶真正的护城河。

显然,路线之争没有简单的对错,只有适合与否。

或许正如华为车BU CEO余承东所言:"智能驾驶没有银弹,全栈自研+场景深耕才是王道。"在这个每天诞生259家自动驾驶相关企业的狂热市场里,最终活下来的未必是最激进的理想主义者,但一定是深谙"技术-成本-体验"三角平衡的务实派。

商业模式之争,三个阵营各自鲜明

从商业上来看,自动驾驶的商业模式如今也进入了深水区,萝卜快跑押注的Robotaxi模式正面临一场残酷博弈。

2025年Q1,萝卜快跑交出了140万单的成绩单,同比增长75%的数据看似亮眼,但翻开财报会发现,百度同期自由现金流暴跌至-89亿元,净利润下滑8%,广告业务这个传统现金奶牛也出现6%的萎缩。

这些数字无情地揭示了一个事实,当萝卜快跑在武汉宣称实现盈亏平衡时,母公司正在为这场豪赌持续输血。高盛那份预测中国Robotaxi市场十年增长757倍至470亿美元的诱人报告,在当下更像是一张需要天量资金才能兑换的远期支票。

这场商业模式的生死考验首先体现在成本结构的致命伤上。每辆搭载三颗激光雷达的第六代无人车,硬件成本足够买三辆比亚迪汉;安全员每月1.2万元的人力支出,在完全无人化前仍是刚性成本;更不用说那些吞噬现金流的算法团队和云端算力,这种"堆料式"技术路线让单公里运营成本始终居高不下。

相比之下,小鹏汽车通过将激光雷达数量砍半并采用视觉主导方案,硬是把NGP辅助驾驶系统的硬件成本压到万元以内,这种"抠门哲学"反而在消费端打开了盈利通道。就连专注干线物流的小马智行也学乖了,其L4级卡车通过"1名安全员监控3辆车"的编队模式,硬生生把人力成本削掉三分之二。

但真正让资本市场捏把汗的,是萝卜快跑商业闭环的脆弱性。当蔚来车主每月花380元订阅NOP+功能,当图森未来的无人卡车每公里为物流公司节省0.3元燃油费时,萝卜快跑的收费模式却陷入尴尬。其武汉订单均价不足网约车的1.5倍,但成本却是后者的3倍。这种"补贴换数据"的互联网老套路,在自动驾驶这个需要长期投入的赛道显得尤为危险。毕竟特斯拉FSD已经证明:当技术成熟度不足时,消费者对自动驾驶的付费意愿会断崖式下跌。

不过中国市场的聪明之处在于,它从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当萝卜快跑在开放道路苦战之际,上汽友道智途的无人集卡已经在洋山港实现了5厘米级精准停靠,这些"港口搬运工"不需要应对突发路况,却能带来立竿见影的降本收益。

相比人类司机,它们不知疲倦且从不要求涨薪。而在无锡的保税区里,佳利达物流的自动驾驶货车正以每周600趟的频率穿梭于仓库之间,用11个雷达和16个摄像头组成的感知系统,硬是把运输差错率压到0.01%以下。这些闷声发财的垂直场景玩家,用事实证明了商业化的另一种可能:与其在复杂路况里死磕L4,不如在限定场景里先把钱赚了。

乘用车市场则上演着更现实的故事。消费者用真金白银投票表明,现阶段他们更愿意为"人机共驾"而非"完全无人"买单。这种渐进式路线不仅带来稳定现金流,更通过百万量级的行驶数据反哺算法迭代。

禾赛科技财报显示,2025年Q1车载激光雷达出货量同比暴涨300%,其中80%流向乘用车市场,这个数字赤裸裸地揭示了资本的真实流向。

这场商业模式的马拉松赛跑,正在分化出三个鲜明阵营。高举高打的Robotaxi理想主义者,闷声发财的场景限定派,以及借辅助驾驶收割现金流的现实主义者。

萝卜快跑需要回答的终极问题是,当资本市场耐心逐渐耗尽时,它能否在470亿美元的大饼烤熟前,先给自己找到一口充饥的干粮?毕竟在自动驾驶这个吞金兽横行的赛道,活到黎明的前提是,你得先熬过寒夜。

百度能不能代表中国的自动驾驶?

萝卜快跑在武汉的狂飙突进,在这座GDP超2万亿的城市不仅率先发放全无人商业化试点牌照,更用"智慧交通示范区"的基建为自动驾驶铺好了红毯。

但这份幸运很难在其他城市复制,当它试图跨出武汉时,立刻撞上了中国特色的"政策迷宫":上海要求经信委、交通委、公安局三堂会审,广州则把审批权下放到区级政府,而深圳干脆要求企业先自证"不会让出租车司机失业"。这种碎片化的监管生态,暴露出中国在无人驾驶立法上的尴尬。自然资源部忙着制定高精地图标准,工信部在搞车联网产业规范,交通运输部却还在纠结事故责任认定细则,就像三个厨师同时改菜谱,结果食客只能吃到半生不熟的料理。

更棘手的麻烦藏在社会情绪的褶皱里。武汉街头那些被迫和机器人抢生意的出租车司机不断提出抗议,折射出148万网约车司机群体的集体焦虑。要知道,仅2023年就有148.2万人新增注册网约车司机,这个被称为"就业蓄水池"的行业,正在被自动驾驶撕开缺口。

百度宣称要在2030年投放10万辆Robotaxi,按每辆车替代1.5个司机计算,意味着15万个家庭将失去主要收入来源。难怪全国政协委员最近紧急提案,要求建立"人工智能特别税"来补贴失业司机,毕竟技术革命不能变成社会革命的导火索。

当一辆萝卜快跑在早高峰的十字路口突然"死机",引发的不仅是交通瘫痪,更是一场责任认定的罗生门。去年深圳那起追尾事故堪称经典案例:安全员坚称算法无误,后车司机咬定刹车灯故障,保险公司则搬出《自动驾驶责任认定暂行条例》第17条拒绝理赔,最后只能由地方政府设立的特殊基金兜底赔偿。

公众信任的建立比技术迭代更艰难。"芍萝卜"的戏谑背后,是无数个被社交媒体放大的尴尬瞬间。有车辆在暴雨中把塑料袋误判为障碍物急刹,有系统在城中村窄巷里选择"龟速蠕行"被大爷自行车超车,最离谱的是某次系统更新后,车辆突然对所有穿红色旗袍的行人礼让三秒,原来算法把旗袍误认作禁行标志。这些段子式的故障正在消解技术的严肃性,当网友把萝卜快跑编成"自动驾驶迷惑行为大赏"时,百度的PR团队应该感受到了比代码bug更深的绝望。

但千万别以为萝卜快跑是孤军奋战,它背后站着整个中国智能网联产业链的"复仇者联盟"。禾赛科技的激光雷达像毛细血管般覆盖车顶,华为MDC计算平台以400TOPS算力实时处理传感器数据,宁德时代的麒麟电池保证18小时不间断运营,还有四维图新动态高精地图每30秒刷新一次路况,这些隐形冠军构成了价值5000亿的自动驾驶生态圈。

最令人惊叹的是北京亦庄的"云控平台",1600个智慧路口像神经突触般连接车辆,让红绿灯能根据车流自动调节时序,实现"车看灯"到"灯看车"的范式革命。没有这些基础设施,萝卜快跑不过是装着传感器的铁皮盒子。

当特斯拉执着于纯视觉方案时,中国玩家选择用"智慧的路"弥补"车的局限"。放眼全球市场,中国自动驾驶的独特之处在于"政策-技术-市场"的三螺旋创新。站在2025年的十字路口回望,萝卜快跑的价值早已超越商业成败本身。

它像一条鲶鱼,搅动了传统出行市场的死水;它是面镜子,照出政策滞后与法律空白;更是个压力测试机,检验着社会对技术革命的容忍度。

当百度宣布与Lyft合作进军欧洲市场时,德国媒体惊呼"中国自动驾驶开始技术出口",却选择性忽视了这个故事的中国式注脚。所有颠覆性创新,都要先在本土经历九九八十一难。

或许正如那辆在武汉早高峰小心翼翼左转的萝卜快跑,中国自动驾驶产业也正在车流中寻找属于自己的节奏。不必像Waymo那样追求绝对安全,也无需如特斯拉般沉迷技术原教旨,而是在社会成本与技术理想之间,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渐进之路。

@以上内容版权归属「iNews新知科技 」所有,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五菱是模仿三菱的吗 五菱是模仿... 近两年,“地摊神车”“人民代步车”等热门话题让这个国产汽车品牌重新进入了大家的视野里。为了让大家更加...
A3驾驶证几年一审 A3驾驶证... A3驾驶证需要每年进行一次审验,但如果在该年度内没有违章记分记录,则可以免除本次审验。这是根据《机动...
中型载货汽车b几 中型载货汽车... 中型载货汽车对应的是B2驾照,持有B2驾照的驾驶员被允许驾驶重型和中型载货汽车。简单来说,B2驾照主...
车辆轮毂改装规定 车辆轮毂改装... 车辆轮毂改装规则概述:在进行车辆轮毂改装时,车主需遵循几项重要规定,以确保行车安全及符合法规要求。首...
怎么从汽车玻璃上看汽车是哪年的... 汽车车窗玻璃左下方或者右下方有一块编码,倒数第一排或者第二排有一个数字和几个小黑点。这个数字是玻璃的...
检查制动保持系统什么意思 检查... 检查制动保持系统是什么?它有什么应用场景?制动保持系统,也称为自动驻车功能。在车辆使用过程中,当您踩...
粤牌照字母含义 粤牌照字母含义... 广东省的车辆牌照字母各有其特定的含义。粤A代表广州,粤B代表深圳,粤C则指向珠海。向东行进,粤D是汕...
老年电动车需要驾照吗 老年电动... 如果车辆符合标准,属于乘用车,并且具备完整的手续和被列入《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目录,那么上路...
哈弗h6怎么充电 哈弗h6怎么... 哈弗H6的充电方式有三种:行驶充电、充电器充电和充电桩充电。首先,通过行驶充电。哈弗H6电池是通过运...
锁车后红灯闪烁说明什么 锁车后... 锁车后红灯闪烁说明汽车已进入防盗状态,防盗系统已经启动,所以钥匙关了闪红灯是正常的。一般10秒后,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