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汽车有救了?
阿科丨作者
财哥丨审核
哪吒汽车,似乎要“起死回生”了。
8月4日,合众新能源管理人公众号发文,给哪吒汽车意向重整投资人下了一个不低的入场门槛——报名保证金5000万元。
奇怪的是,黄了之后的哪吒汽车,反而更吃香,目前已有56位意向投资人报名。换言之,想“救”哪吒汽车或想将其收为己有的人不在少数。
黄了反成「香饽饽」
与其他企业“降价甩卖”不同,哪吒汽车母公司合众新能源对投资人的要求可不低。
从公告来看,投资人得在9月15日前提交报名材料,并支付5000万元保证金(包括此前可能支付的意向金),否则就无效。要知道,大多破产重整项目的保证金都只在1000万~2000万元级别。
同时,若投资人要对合众新能源开展尽职调查的话,还要缴一笔1000万的尽调保证金。
不难看出,哪吒此举有两个重点:一是圈出“真有钱”的潜在买家,筛选掉那些抱有看热闹想法的二三线投资方;二是表明自己的态度,即此次重整不是技术性破产处理,而是带有战略色彩的重启。
当然,哪吒也有自己的底气,虽然其从2024年11月开始停产,但产线设备运转正常,管理团队与核心技术人员在内的400余名员工都在。换言之,它具备继续生产经营的条件。
因此,即使合众新能源还欠了供应商60亿,其资产依然受到追捧——目前已经有超过56名的意向投资人参与。
辉煌来得快「去得更快」
作为国内首批吃尽政策红利的造车新势力,哪吒汽车可以说是为数不多跑进主流视野的“第二梯队”玩家,一度成为“性价比智能车”的代表。
2022年,其年销量达到15.21万辆,不仅成为当年造车新势力中的销量冠军,还是首个年销量突破15万辆的新势力品牌。
然而,辉煌来得快,去得更快。从2023年起,其销量接连断崖式下滑。进入2024年,在资本收紧和行业降本提效的多重作用下,哪吒最终走向债务高压和融资失速的临界点。
随后,哪吒开始不断暴雷,深陷舆论漩涡:裁员、降薪、拖欠工资、工厂停摆、经销商上门讨债……直到今年6月,其正式申请破产,进入重组阶段。
不过,虽然“破产重整”难听了点,但哪吒也并非劣质资产,反而有不少优质资源。
比如,哪吒有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与准入资质。目前,国内审批趋严,资质就显得格外稀缺。
同时,它还有三个生产基地,合计年产能30万辆。“哪吒汽车”商标、自研操作系统等知识产权,也是一笔不小的资源。
能否复活还是「未知数」
但要明确的一点是,“意向报名”不等于最终出资,尤其在高额保证金门槛下,真正能走完“资金托管、方案提交、管理人遴选”完整流程的,很可能没几个。
再退一步说,即便是重整成功率了,哪吒仍然面临不少问题。
首先就是产品线定位问题。之前的主力车型价格就与小鹏、比亚迪、深蓝高度重叠,很难拉开差异化。
其次,作为新势力,它的智能化一直有所欠缺。在华为、小米、小鹏等智能化水平面前,确实不够看。
另外,从天眼查可见,它的融资节奏也出现问题,正是因为2023下半年起未能完成新一轮融资,才导致现金流枯竭。
最后,员工流失造成的产能恢复压力、渠道网络重建的复杂性,以及破产重组过程的不确定性等,都是哪吒汽车需要应对的现实问题。
新能源汽车赛道早已不是野蛮生长期,而是残酷的淘汰赛。从曾经失败的经验倒退过来看,哪吒想活下来,就得找到资源整合能力强、战略清晰的掌舵者。
可以说,哪吒汽车这次重整,有不少自己的考量,想用提高门槛的方式,寻找真正有能力的战略投资人。
对投资人来说,接受哪吒是机会,也是豪赌。因为这不仅是钱的问题,更是考验投资人对行业周期、品牌重建能力、团队整合等综合能力。
而这些,将决定哪吒究竟是“清盘”还是“翻盘”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