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成都汽车产业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当月产量同比增长21%,环比增长25%,1-6月累计数据更是令人振奋。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市场折扣稳定在25%,自主品牌高端化发展如火如荼。
其实,汽车总量增长不多,但通过新能源车,挤占了原来油车的份额等于是抢夺了外资的份额。大家都在同一个市场里竞争,但你就是竞争不过我。
二、专家为何总是测不准新能源车?
但现在,这么多人都在说新能源汽车板块有机会,这就要留神了。现在的股市专家多如牛毛,一天一个观点,今天喊牛市明天喊熊市。这些专家的共同特点就是:说对了就大吹特吹,甚至附上所谓的"操作截图";说错了就开始写些云里雾里的东西,让人看不懂。
实际,新能源车根本上也是一种变革,专家也没经历过,所以那些专家拿过去几十年燃油车的经验去套新能源车的行情,本来就是错的。
抛开各种科技的外衣,其实股市的本质很简单——就是定价权的争夺。没有定价权就没有话语权,而定价权永远掌握在机构手里。哪怕机构有100个心眼子,最终都会反映在交易行为上。所以与其听专家忽悠,不如直接看机构的交易行为。
三、大数据揭示的真相
记得2024年二季度吗?当时外资口口声声说不做题材股,结果却在重组概念股上买了个遍。要不是后来报表披露,谁能想到他们这么"表里不一"?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不要听专家说什么,关键看他们怎么做。只要看清机构的交易行为,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机构投资者的交易行为与散户完全不同,虽然大多数人根本看不出这种差异。
但大数据可以。通过长期积累的交易行为数据,经过专业模型计算,我们就能看到不同的交易行为特征。比如下面这张「荣科科技」的交易行为数据图:
用系统观察「机构交易特征」能够看到橙色的「机构库存」数据持续不断。「机构库存」数据越活跃,意味着参与交易的机构资金越多、时间越长。从图中可以看出,早在2024年8月底9月初市场低迷时,机构就已经开始布局了。
PS1:
上文图中的橙色柱状,是我用系统观察的「机构交易特征」数据叫做「机构库存」。
如果「机构库存」数据越活跃,那就意味着参与交易的机构资金越多,机构资金参与的时间也越长。
再来看「文一科技」的交易行为数据:
这张图清晰地显示橙色「机构库存」数据在没有股价没有上涨之前就已经持续。正如后来披露的数据一样,机构资金早已提前布局。很多人只看走势图就觉得这不是机构所为——但请问,如果机构一进场就拉升股价,那还叫机构吗?
四、汽车产业的量化视角
回到开篇的汽车产业新闻。作为一个量化投资者,我不会被表面的利好冲昏头脑。我会用数据说话:
这些问题都需要用数据来回答。比如通过分析各细分领域的资金流向、机构持仓变化等指标,我们才能看清真正的投资机会在哪里。
好了,本篇就到这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谢谢点赞。
声明
以上相关信息是本人在网络收集,希望大家喜欢!
部分数据、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本人不推荐任何个股与操作。所有以本人名义涉及投资利益关系的,都是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