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蔚来高管炮轰油车是“工业垃圾”,比亚迪宣布停产燃油车时,吉利总裁桂生悦却甩出一组数据:2024年吉利净利润166亿,燃油车贡献了六成利润。他更撂下狠话:“未来三年,没有燃油车的车企就是输家!”
走进华北某县城汽车市场,销售小张正忙着给客户介绍哈弗H6:“您跑乡镇送货,充电桩都没几个,买电车不是遭罪吗?”隔壁的比亚迪4S店里,销售偷偷吐槽:“秦PLUS混动版卖得最好,但客户都选烧油多的版本。”
这场景揭穿了行业最大谎言——所谓“油车淘汰”,不过是北上广精英的幻觉。2025年1-5月,中国燃油车销量占比仍高达56%,三四线城市和农村市场,油车仍是绝对主角。就连理想汽车的增程车,去年狂卖49万辆,靠的也是烧油发电。
新势力们一边高喊“颠覆油车”,一边却离不开燃油技术的输血:
吉利用燃油车利润砸出4.5L超低油耗混动系统,成本比纯电车低三成;
长城靠柴油皮卡赚的钱,反哺了Hi4电四驱技术研发;
丰田氢燃料车的试验经费,全来自凯美瑞、汉兰达的销量支撑。
在漠河零下40℃的寒夜里,油车一拧钥匙就启动,电车却要裹着棉被“保命”。青藏高原上,越野车队清一色柴油陆巡,司机老李直言:“电机爬坡会过热,谁敢拿命赌?”
这些场景暴露了油车的不可替代性:
极端环境生存能力:-40℃不衰减,高原不缺动力;
商用车命脉:卡车加油5分钟续航800公里,快充桩也望尘莫及;
混动香饽饽:百公里3L油的混动车,成了政策与市场的最大公约数。
某新势力高管私下抱怨:“知道增程式技术落后,可不靠它赚钱,纯电部门早破产了!”这揭穿了行业的精分现状——骂油车是工作,靠油车是生活。
2027年将是分水岭:新能源补贴全面退坡,充电桩不足、保值率崩盘等问题将集体爆发。届时,那些早早抛弃燃油车的品牌,可能倒在黎明前。正如桂生悦预判:未来全球汽车销量中,30%是燃油车,40%混动车,纯电仅占30%。
当大学生用第一份工资买了轩逸,当卡车司机握着柴油方向盘穿越戈壁,当欧洲老钱们收藏着法拉利V12发动机——这些画面在提醒我们:用户从不关心“油电之争”,他们只要可靠的工具。
吉利撕开了皇帝的新衣:仰望U8敢卖百万,是因为博越还在月销两万辆;比亚迪能停产燃油车,是因海外398万油车出口兜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