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驾曾被视为高大上的技术,一些智驾还需要付费使用,但是自从3月份的事故以来,多个部门先后发声,揭露了当前国内智驾的真实水平,如今连公安部相关人士也对此表态,甚至驾驶人“脱手脱眼”可能会面临法律风险,这对于那些已付费购买智驾的车主来说更是难以接受的。
《湖南日报》报道指,公安部交管局局长王强指出,目前销售的汽车锁搭载的“智驾”系统,都还没实现“自动驾驶”目标,驾驶人“脱手脱眼”可能面临三重法律风险。
此前已有应急管理部强调当前国内的智驾大多都是L2级别,驾驶人不能松开方向盘;工信部随后要求汽车企业对智驾技术进行整改,指出属于L2级别的智驾技术都是辅助驾驶技术,汽车企业应如实告知消费者。
随后多家汽车企业都将自己的智驾技术改名为辅助驾驶技术,凸显出在相关部门的关切下,汽车企业终于正视智驾技术,自家的智驾技术属于辅助驾驶技术,并未达到自动驾驶级别。
导致多个部门都就智驾技术发声,在于此前曾发生的事故,驾驶人开启了智驾技术,过于相信智驾,导致了交通事故的发生,车内驾乘人员因此出现伤亡。
诸多消费者过于相信智驾技术,在于互联网的宣传,视频平台大量视频宣传车内驾乘人员行车时完全将车交给了智驾,而驾乘人员则或是玩手机,或是睡觉,而不是手握方向盘,时刻注意道路情况以迅速处理突发情况。
此外智驾技术与电车的超强加速能力相结合,进一步加重了事故几率和事故后果,其中一单事故就传出车内驾乘人员发现情况时已来不及接管车辆,发生事故后猛烈的碰撞锁死了车门、电池的特性导致车辆碰撞起火以及火灾蔓延迅速。
由此智驾技术在国内的热度迅速下降,这对新造车的影响是相当大的,一直以来他们都将智驾技术作为他们相对于燃油车的重要差异化竞争优势,毕竟燃油动力的特性无法快速响应智驾,而电车的特性则可以更好适配智驾。
那些因为相信智驾的优势而付出高价购买的车主恐怕更是后悔莫及,他们以为智驾技术真的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因此愿意付出高价购买,然而如今的真相被揭开,这些智驾都是辅助驾驶技术,这些车主恐怕都认为不值得付出如此高价了吧?
如今还有车企表示将完全免费提供智驾技术,进一步让消费者认识到了智驾原来也就那样,免费的智驾和付费的智驾未必有太大区别,都是辅助驾驶技术而已,这进一步让那些付费购买实际为辅助驾驶技术的车主后悔得肠子都青了。
智驾技术发展到如今阶段,各个企业也得反思了,过度宣传智驾并非好事,汽车企业还是实事求是为好,毕竟汽车与其他行业很不一样,汽车涉及到生命安全,过度宣传很可能是导致车主付出生命的代价,而这最终会影响汽车的口碑,对企业的长远发展不利,技术还是得务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