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基于公开资料撰写,难免有疏漏错误之处,仅作为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依据和建议。
导读:止血光伏,转型汽车产业,道出了光伏行业中小企业求存发展的意志,也道出了企业对中国光伏产业非理性竞争下的无奈。
此前,海优新材公告,公司拟终止光伏封装胶膜项目,同时新增PDCLC调光膜产品建设项目。而PDCLC调光膜主要应用于汽车调光玻璃,以及智能调光天幕。作为一家深耕光伏胶膜多年的行业龙头企业之一,海优新材为何突然终止加码主业项目,反而另辟蹊径开进汽车产业?
这到底是因为公司看不见光伏产业的“出头之日”,还是看到了汽车产业全新的增长契机?光伏胶膜行业未来能否重见“天日”?公司转型汽车玻璃调光膜赛道究竟前景如何?
调光玻璃,已经成为高端汽车的“标配”,成为了新时尚。
近期比亚迪公布了仰望U8L采用调光膜技术作为隐私玻璃了!而且其采用的技术正是光伏胶膜龙头企业海优威的PDCLC技术,虽然在情理之中,但还是颇让人惊奇。
此前华为和极氪汽车的尊贵版车型的侧窗隐私玻璃采用了LC技术路线(京东方),被指硬蹭华为概念的海优新材一度被人误解:华为采用的是其PDLC路线(但实质并非如此)。
小米汽车YU7尊贵版采用EC技术路线的调光天幕(光羿科技),并没有采取海优威的PDCLC路线,即便后者做了很大的努力。
就在离高端路线渐行渐远之际,比亚迪豪华车型仰望U8L最终敲定了海优威的PDCLC技术产品作为其侧窗隐私玻璃的材料,其震撼效果甚至远超华为尊界和极氪009带来的效果。
要知道,比亚迪还是EC调光膜技术绝对领军企业光羿科技的股东,即便如此,比亚迪还是为海优威背书,说明了PDCLC技术路线因为最为折中的性价比优势而获得了追捧。
就连海优威近期也强调:该产品未来将主要聚焦于20万以下的车型。然而,比亚迪仰望U8L的价格超百万。
除了比亚迪仰望系列的隐私玻璃采用了海优威的技术以外,最早标配该技术产品的为全新智己L6,也是深色调光膜第一次成为汽车天幕标配。
此后,小米YU7MAX版也标配了EC技术调光天幕,成为第二款标配的深色调光天幕。
自此,车用深色调光膜大规模产业化已在汽车行业风起云涌。而开拓者便是光羿科技和海优威两家企业。
而光伏笔记有幸成为最早预测该产业趋势的专业产业研究平台之一甚至没有之一。
至于,为什么比亚迪仰望系列这次选择了海优威的PDCLC技术作为最终产品,其更快和更具性价比成为了选择。
EC技术太慢,大概要2-3分钟才能极致隐私,对隐私需求较高的人,这两三分钟的体验感着实太差。LC路线虽然和PDCLC技术一样快如闪电,但价格过于昂贵。
所以,PDCLC成为了比亚迪仰望隐私玻璃的最佳选择,就不难理解了。
01
光伏行业遭遇激烈竞争
终止新增产能回血成必然选择
近日,海优新材发布公告称,公司拟终止“年产2亿平方米光伏封装胶膜项目(一期)”,同时新增“年产200万平方米PDCLC调光膜产品建设项目(一期)”。
另外,公司拟此前发行可转债的剩余募集资金2.26亿元投入新项目,新项目投资规模为2.5亿元,剩余资金缺口由公司自行补足。
针对,公司部分募投项目终止的原因,海优新材表示,由于全球光伏装机同比增速放缓,组件扩产放缓导致胶膜扩产需求降低,前期快速扩充的产能需要时间消化吸收。
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预测,2025年全球光伏装机容量增速放缓,乐观预计同比增长10%,保守预计同比持平。作为光伏组件产能的配套企业,短期内公司光伏胶膜产能亦面临供需不平衡的情形,扩产需求降低。
另外,海优新材认为,公司汽车PDCLC调光膜业务发展良好,扩增产能的需求迫切。公司现有PDCLC调光膜产能仅能满足目前在手汽车定点项目的订单交付,未来获取新项目定点的产品交付需要更多产能,公司亟需推进扩产项目,产能扩增需求迫切。
与此同时,公司积极主动地推进战略布局调整,将公司的优势资源集中投入到更具发展潜力与战略可行性的PDCLC调光膜等业务领域,新增PDCLC调光膜建设项目,持续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海优新材的“前瞻性解释”,基本可以得到两个结论,一是过去最擅长的光伏胶膜业务产能过剩,业务没有成长空间。二是汽车调光膜前景广阔,产能扩张需求迫切。
事实上,光伏胶膜行业早已出现大面积亏损或业绩暴跌。虽然行业一线龙头福斯特还在盈利,但其也只是维持微利态势。其业绩预告显示,今年二季度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0.72亿元,环比下降82.04%。
而赛伍技术自去年亏损2.85亿元之后,今年上半年预计亏损0.7亿元至0.82亿元,虽然鹿山新材没亏,但今年一季度扣非净利润也仅有73万元,就这也不是靠光伏胶膜赚的钱,而是靠胶粒业务维持盈利。
由此可见,国内光伏胶膜行业当前的气候堪比“寒冬腊月”,什么时候开春至今尚无明确信号。
02
连亏八个季度
豪赌、成本高企成主因
那么问题来了,海优新材的光伏胶膜业务“江河日下”的原因,除了行业萎靡之外,是否有自身原因?该业务对于公司的业绩到底有多大影响?
财报显示,海优新材2024年实现营收25.91亿元,同比下降46.81%;实现归母净利润为-5.58亿元,同比暴跌114.31%,很明显公司净利润跌幅远超营收。到了今年一季度,公司再次亏损0.57亿元,同比下降204.86%,导致公司连续八个季度亏损。
如此持续的亏损,对于光伏胶膜二线龙头海优新材来说,无疑是不堪承受之重。相比于行业一线龙头福斯特而言,其业绩下滑之快令人倍感震惊。
海优威,在过去几年的业绩持续暴雷,并大幅领亏于行业,不禁让人怀疑这家公司还能否持续经营,或者存在什么猫腻?
数据显示,福斯特2024年实现归母净利润高达13.08亿元,虽然今年业绩有所下滑,但总体还是盈利的。那么海优新材巨亏是如何造成的?
根据此前光伏笔记研究整理的数据显示,近两年海优新材的单位制造费用与福斯特差距逐步拉大。2024年公司胶膜业务单位生产成本约为0.71元,而福斯特只有0.46元,生产成本远高于同行,也比三线胶膜企业鹿山新材高很多。
其次,公司“善赌”,这也是行业内企业有关人士的评价。据悉,海优新材此前存货规模占比较大。在EVA粒子价格高涨的背景下,囤积了大量原材料,囤积比例远超友商。
不过,EVA粒子的价格在过去两年从高位3万多跌破1万大关,直接给公司带来数亿元的原材料损失。对此,有业内人士分析称,海优新材在原料囤积方面过于激进,甚至有赌的成分。
要知道,胶膜生产主要就两种成本,原材料大概占比90%,剩下的就是单位制造费用,其他几乎忽略不计。如果不是因为原材料价格暴跌,或许公司还不至于连亏八个季度。
鉴于此,海优新材在今年一季度大幅削减胶膜开工率,导致公司一季度营收只有3.16亿元,同比下降64%,最终帮助公司一季度净利润环比大幅减亏。
而减少胶膜出货,唯一的目的就是止血光伏,为汽车等业务留出“血脉”。
由此可见,海优新材主业已进入“卖的越多亏的越惨”境地。再加上整个光伏行业都面临产能过剩盈利艰难的情况,最终迫使公司不得不停掉“年产2亿平方米光伏封装胶膜项目(一期)”,从而转向“年产200万平方米PDCLC调光膜产品建设项目(一期)”。
毕竟车用调光膜市场还处于高速成长阶段,如果公司转型成功,或许还有重新走向巅峰的机会。
03
车用调光膜市场
大规模产业化前夕
既然如此,海优新材跨界汽车产业链就是一场“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战斗,如果失败,则这家企业可能将面临灭顶之灾。而多年前,海优新材也曾多次尝试跨界或增加产品品类(如背板、建筑、家居用高分子材料等),最终都未能成型,无一例外都铩羽而归。
而上市之后,海优新材终于可以腾出手来大干汽车板块业务,先后成功研发或升级:首创POE改性人造革、PVE胶膜(汽车玻璃用)以及重磅产品染料PDCLC调光膜(汽车用)。照此看来,公司当前主业最有成长空间的仍是车用业务,即PDCLC调光膜等。
公司还曾经“硬蹭华为概念”:
此前,有知名券商卖方给机构客户的“短文”中写道:海优的调光膜被华为尊界S800车型所应用。光伏笔记随后向该卖方首席指出错误,对方表示非常感谢,并盛赞光伏笔记的专业!原因自然是这份“颇让人联想菲菲”的交流信息。
此外,公司在最新投资交流纪要中也明确表示,该产品未来主要应用于20万以上车型。
公司解释称,考虑到20万价位以下的车型销量大致占比70%左右,公司产品亦具有性价比的优势,公司在战略上更多向销售占比大的价格低的车型倾斜,力争尽快提高调光膜的渗透率,早日成为公司业绩新的增长点。
目前,海优新材调光膜产品已在新款智己L6上标配,从智己汽车产品发布会流传出的情况来看,明显是超预期的。
值得关注的是,虽然汽车业务的验证周期较长,能否成功还是未知数。但从海优新材的胶膜和汽车业务研发的新品来看,公司对特种材料的研发实力还是可圈可点的。
据悉,海优新材早在几年前就研发成功了染料PDCLC路线,最终形成运用于福耀玻璃御光系列主打产品的调光膜技术。该技术彻底改变了PDCLC路线只能做成磨砂白透状态,其还可以呈现高端的灰黑色或者其他彩色。
该技术也同样具备PDCLC路线下的成本优势,即变光快(秒级),可分区形成个性化图案,可有级变光,柔性材料等优势,同时在防晒隔热的效果上也远胜于传统PDCLC路线,且将雾度做到更低,对比度更大,也是中国新质生产力创新的代表。
不仅如此,海优PDCLC技术做成的调光天幕和侧窗性价比较高,能够实现大规模商业化。未来,在一些中低档汽车上也可能装得起的调光膜。
当前,在汽车调光膜领域主要有三类技术,即PDCLC技术、EC二代技术和染料LC技术。
虽然,EC二代技术也呈现灰黑色,对比度更高,但PDCLC技术依然在隔热防晒方面具备更好的优势,且通透性更好,缺点是价格较贵且变色速度过慢,因此具备不同的应用场景,目前多用于高端天幕产品。
而染料LC技术的对比度大,防晒隔热优势明显,且颜色更加高端,但价格过于昂贵,且并非柔性材料,曲面合片难度大。因此,相对而言,PDCLC技术的市场应用或许更加广泛。
目前,PDCLC、EC二代、染料LC三大技术路线的领军企业,正在将全球调光膜市场推上大规模商业化的前夕,也将这项核心技术完全掌握在中国人手中,且更加先进,商业化程度也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