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为何比亚迪搞了DMI,插混的销量就好了?甚至超过了丰田的油混?
创始人
2025-07-21 18:42:09
0

五年前提起插混车,多数人一脸嫌弃:“花电车的钱还得加油”“不纯不油,中不中、西不西”——连懂车的朋友都直言:“插混是妥协方案,注定没前途。”

但如今形势剧变:2024年中国混动市场中,插电混动销量占比飙升至71%,油电混动萎缩至13%。而颠覆局面的并非混动鼻祖丰田,而是比亚迪——它用一套“DM-i”技术,让插混从边角料变身销量王牌,甚至碾压了丰田油混车。

技术路线之争:电驱革命VS油改电

丰田的油混技术本质是燃油车的终极改良:发动机主导,电机辅助,电池仅1-2度电,无法外接充电。再省油也逃不开加油的命运,驾驶体验仍是传统油车的“优化版”。

而比亚迪DM-i彻底颠覆逻辑:以电为主,油为辅。

市区通勤靠纯电:电机功率大、电池容量高(纯电续航超100公里),通勤一周仅需充1-2次电,静谧平顺如纯电车;

高速长途无焦虑:亏电油耗低至3.8L/百公里,发动机只高效发电或直驱,综合续航破1000公里。

消费者很快发现:丰田油混是“油车终点”,比亚迪插混却是“电车起点”。体验代差下,胜负已定。

价格战:垂直整合碾压供应链霸权

丰田的困境不仅在于技术路线,更在于传统车企的供应链枷锁:零部件依赖外部采购,成本高、迭代慢。而比亚迪凭借全栈自研杀出血路:

自研骁云发动机(热效率46%)、刀片电池、EHS电驱系统,核心部件零外采;

将插混车价格砍到7.98万元起,比同级燃油车还便宜;

配置“降维打击”:L2辅助驾驶、智能座舱、热泵空调全系标配,丰田同级车却连车机都卡顿。

当丰田凯美瑞混动从20万降价到15万求生时,政策红利(绿牌、免税)的边际效应早已被比亚迪的性价比碾碎。

行业洗牌:老巨头低头,新规则诞生

丰田的溃败早有征兆:2023年,比亚迪插混销量达143.8万辆,独占全球55%份额。更戏剧性的是,丰田已计划在2026年推出的第13代卡罗拉上,直接采用比亚迪DM-i技术。

这场逆袭背后,是两种工业逻辑的碰撞:

丰田代表旧秩序:供应链利益盘根错节,技术迭代如大象转身;

比亚迪打造新生态:垂直整合供应链,技术迭代“一年一小改,两年一大改”,成本越压越低。

结语:混动战场没有“过渡产品”,只有“时代选择”

比亚迪DM-i的成功证明:技术路线胜负不在实验室参数,而在用户日常的方向盘上。当消费者用真金白银选择“用电优先”的平顺静谧,拒绝“加油省油”的修修补补,燃油时代的终章已然写就。

而丰田们的教训是:颠覆行业的从来不是技术本身,而是敢于重定义规则的勇气。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陈伟赴威灵汽车、倍豪海洋装备、... 7月28日下午,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伟带队前往威灵汽车、倍豪海洋装备、中科离子等科技型企业开展走...
新央企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成立 新央企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来了! 7月27日,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200亿元,法定代表...
第二十二届搜狐汽车营销首脑风暴... 在即将步入金秋的八月,一场汇聚中国汽车产业智慧与力量的盛会——第二十二届搜狐汽车营销首脑风暴・中原论...
第三家汽车央企!中国长安汽车集... “新长安”正式成立。 7月29日,澎湃新闻从全国组织机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数据服务中心官网获悉,中国长...
卫星产业ETF(159218)... 7月29日,卫星产业ETF(159218)再创年内新高,早盘涨0.27%,新雷能涨7.45%,复旦微...
原创 理... 作者|睿研消费 编辑|Emma 来源|蓝筹企业评论 曾经销量“遥遥领先”的理想,正在被竞争对手追上。...
比亚迪腾势Z超跑亮相:敞篷硬顶... 近日,比亚迪腾势品牌旗下的全新力作——双门超跑腾势Z,其伪装测试车辆的照片在网络上意外曝光,引发了广...
特斯拉FSD智能升级:缴费后自... 近日,一位特斯拉车主在网络上分享了一段视频,展示了其车辆在使用完全自动驾驶(FSD)功能时的独特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