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0至1920年代。在疯狂造车的大潮中,舞台上的主角都有着共同且鲜明的特征:雄心勃勃的投机分子、爱用别人的钱豪赌的操盘手、夸夸其谈的造梦者。在经过10年的比拼后,实力弱小的玩家被逼批量破产,汽车行业才慢慢的从野蛮跨进文明的门槛:
骗子们玩不下去了。
2025年7月。大干快上的时间过去了100年后,中国电动车市场重演了一遍世界汽车史上的激情岁月。在经过了连番的洗牌后,还剩下大约130个电车品牌在争抢蛋糕。即便鲜少有厂家能够真正实现盈利,打起价格战来却也没有含糊的。17家主流汽车制造商在34个市场上的较量,最终蔓延到了京城的会议室里。
新晋的汽车专栏写手赫伯特·迪斯,尝到了其中的味道。竞争日趋白热化,价格倒挂已属常态,以至于整车厂家、员工、供应商及其整个产业链都参与其中。企业与市场内部持续的效率提升,最终并没有带来结果的显著改善,这变成了一个温和而又讽刺的比喻:
仓鼠赛跑。
把价格战作为反内卷的重点整治内容,延缓了最坏结果到来的时间,但离最终的目的还有相当的距离。刚刚续约的大众中国CEO贝瑞德(Ralf Brandstätter)认为,在失去理智的市场中,现有措施的效果不会立竿见影:短期内市场整合和价格回升仍然难以预期。
要求把对供应商的付款周期控制到60天内,是逼迫整车厂家不再打价格战最有力的手段,但知易行难。
已经过去一个星期了,果然没有人跟进何小鹏,在兑现供应商账期承诺上采取真实的行动。(详见:谁敢跟进何小鹏对账期动手)这个结果一点都不出乎意料。
一众中国汽车制造商在排队打完口炮后,供应商在60天内收回账款的问题,就已经解决了。不是整车厂家不愿意跟进,而是部分品牌已经跟不起。
在知名车企半年度的财务会议上,其主管副总裁预计,要对所有供应商严格执行2个月的账期,8成以上的厂家都面临着资金短缺的压力,头部的大型集团都很难确保现金流正常,15个弱小的品牌在三个月内现金就会断流。这次闭门会议得出的结论是,中国汽车市场上的恒大,已经不是一家或者两家,而是更普遍的存在。
众多的中国电动车制造商既不能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也不能明确盈利的时间表。这场竞赛,已经变成了一场消耗战。
现在,汽车行业反内卷的力度不断加码,它已经从行业协会的呼吁升级到变成了北京高级别会议的内容。在坊间的流言中,审计与约谈已经开始。
车圈恒大,还能隐藏的时间真的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