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来换电次数破8000万次了,换电站干到3405座!听着是不是挺唬人?但你知道这背后是10年180亿真金白银砸进去,一季度还亏着67亿吗?这事儿就像你邻居家大哥,非要砸锅卖铁盖个全村最豪华的厕所,别人都笑他疯了,他却说“这叫基础设施,以后你们都得用我的!”蔚来这出“基建狂魔”大戏,到底是造福行业还是玩火自焚?今天咱们掰开揉碎了聊,保证让你看得明明白白,气得骂骂咧咧,最后还忍不住喊一句“有点东西”!
8000万次换电:是面子工程还是真需求?
但问题来了:8000万次里面,有多少是蔚来车主自己用的?官方没说,但提到了一个关键数据:“83%的充电桩使用量来自非蔚来品牌车型”。好家伙,合着蔚来花大钱建的充电桩,八成多是给别人家车主用的?这操作,活脱脱一个“冤大头”啊!但你再细想,换电站可不是谁都能用的,电池尺寸、接口都得匹配,目前主要还是蔚来车主在用。这么算下来,8000万次换电,基本都是蔚来车主实打实的需求。这说明什么?说明换电这玩意儿,不是蔚来自嗨,是真有人买单!
3405座换电站:180亿砸出个“移动充电宝”?
再看3405座换电站,全球最大高速换电网络。这是什么概念?相当于每100公里高速就有一个蔚来换电站,比服务区还密集!你开着蔚来从北京到广州,一路换电不耽误,比油车加油还方便。但这背后是多少钱?10年180亿!平均下来,一座换电站成本差不多500多万,还不算土地租金、运营维护。这钱要是用来打广告,请明星代言,蔚来早就火出圈了吧?可李斌偏不,非要当“基建狂魔”,把钱砸在地上,变成一座座不会说话的换电站。
有人说:“蔚来这是傻,放着好好的钱不赚,非要搞重资产。”但你看看特斯拉,靠着超级充电桩网络,硬生生把电动车的普及往前推了一大步。蔚来这换电站,不就是另一种形式的“基础设施”吗?现在你觉得它贵,等以后换电站像加油站一样普及,电动车续航焦虑彻底解决,你会不会感谢当年那个“傻呵呵”砸钱的蔚来?当然,前提是蔚来能活到那一天。
财报里的“冰火两重天”:卖车越多亏得越多?
聊完风光的数据,再来看看扎心的财报。一季度营收120亿,增长21.5%,卖了4.2万辆车,同比增长40%,看着挺热闹。但净利润呢?亏了67.5亿!同比增长30.2%!这就尴尬了:卖得越多,亏得越多?毛利率更惨,整车毛利率10.2%,总毛利率7.6%。什么概念?卖一辆车,刨去成本就赚10%,还不够塞牙缝的。隔壁比亚迪毛利率都快20%了,特斯拉更是高达25%。蔚来这毛利率,简直是在“为爱发电”。
为啥亏这么多?180亿的换电投入可不是大风刮来的,都得折算到成本里。而且换电站运营也是个吞金兽,电池折旧、人工成本、电力费用,哪样不要钱?有网友调侃:“蔚来不是在卖车,是在卖‘换电会员’。”这话虽然夸张,但也道出了真相:蔚来的核心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就押在了换电服务上。可问题是,光靠卖车那点利润,啥时候才能把180亿赚回来?
换电模式:是救命稻草还是无底洞?
现在行业里对换电模式争议很大。支持者说:“换电是解决续航焦虑的最优解,3分钟满血复活,比充电方便多了!”反对者说:“换电成本太高,电池标准不统一,根本不可能普及!”其实这事儿很简单,就看你站在谁的角度。
站在用户角度,换电当然香!充电一小时,换电三分钟,时间就是金钱啊!而且蔚来还提供“电池租赁”服务,车价立减7万,每月花几百块租电池,不用担心电池衰减,简直是为精打细算的消费者量身定做。但站在企业角度,换电就是个“无底洞”。电池标准不统一,你建的换电站只能自己用;电池成本高,一块电池几万块,换电站里得备多少块?还有电池回收、梯次利用,都是难题。
但蔚来偏要“逆天改命”。李斌说:“换电是未来趋势,我们要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这话听着热血沸腾,但现实很骨感。目前除了蔚来,没几家车企敢大规模搞换电。就连国家队宁德时代搞的“换电联盟”,雷声大雨点小。为啥?因为投入太大,回报周期太长,没点家底根本玩不起。蔚来这180亿,说白了就是在赌未来:赌换电模式能成为行业标准,赌其他车企会跟进,赌消费者最终会为换电买单。
蔚来的“野望”:不止于卖车,要做“能源服务商”?
你以为蔚来是在卖车?错了!李斌的野心大着呢!他想做的是“智能电动汽车企业”,更是“能源服务商”。你看,蔚来不仅有换电站、充电桩,还有“电池银行”,以后说不定还能卖电给你。这布局,妥妥的要把电动车产业链从生产到使用全包了。
但问题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想当“能源服务商”,得有规模效应吧?现在蔚来一年卖几十万辆车,换电站3405座,还撑不起这个盘子。什么时候蔚来能卖到一年百万辆,换电站超过1万座,那时候成本才能降下来,盈利才有希望。可按照现在的亏损速度,蔚来还能撑多久?一季度亏67亿,二季度交付量预计大增,但营收能追上亏损吗?悬!
消费者买账吗?有人爱到死,有人骂到爆!
蔚来车主对换电模式的评价,简直是两个极端。有人说:“换电太方便了,再也不用担心续航,蔚来服务YYDS!”有人说:“换电站排队半小时,还不如充电快,而且换的电池说不定是衰减的旧电池!”这吐槽也不是没道理,换电站虽然多,但高峰期照样排队;电池虽然有健康度管理,但谁也不想换到一块续航打折的电池。
不过话说回来,哪个服务能让所有人满意?油车加油还得排队呢,加油站也有好坏之分。蔚来能做到现在这样,已经算不错了。至少它敢为人先,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你可以不买蔚来,但你不能否认换电模式给行业带来的启发。
未来怎么走:是“独乐乐”还是“众乐乐”?
蔚来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孤军奋战”。换电模式再好,一个人玩不转。必须拉更多车企入伙,统一电池标准,共享换电网络,这样成本才能降下来,规模才能做上去。不然,180亿只是开始,后面还得烧更多钱,早晚把自己烧死。
好消息是,已经有车企开始跟进了。听说吉利、长安都在考虑换电车型,说不定以后就能和蔚来换电站兼容。如果真能实现“电池标准化,换电共享化”,那蔚来这180亿就没白花,相当于给行业铺了路,自己也能从“基建狂魔”变成“收费公路运营商”,躺着赚钱。
但坏消息是,这一天什么时候能到来?5年还是10年?蔚来能撑到那时候吗?一季度67亿亏损,二季度交付量上来了,亏损能收窄吗?这些都是未知数。李斌现在就像在走钢丝,一边是用户的期待,一边是资本市场的压力,稍有不慎就会万劫不复。
总结:蔚来这出戏,你看懂了吗?
说到底,蔚来换电次数破8000万,3405座换电站落成,既是成就也是警示。成就是它证明了换电模式的可行性,赢得了用户的认可;警示是它烧钱的速度远超赚钱的速度,未来充满不确定性。
你可以说蔚来是“理想主义者”,用180亿赌一个不确定的未来;也可以说它是“行业先锋”,为电动车普及趟出了一条新路子。但不管怎么说,蔚来这股“轴劲儿”,还是挺让人佩服的。至少它没像某些车企那样,只会吹牛画饼,而是实打实把钱砸在了提升用户体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