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家装,做成品楼梯,做模具
海宁黄湾有位老板
创业30多年,转换3次方向
从不参加展会
却能凭借敏锐的行业嗅觉
和过硬的产品质量
接连拿下
比亚迪、小米、特斯拉等大厂订单
他是怎么做到的?
他的产品有什么魔力?
今天
跟着大潮君的镜头
一起去认识这位海宁老总
从客户投诉电话打爆
到承接多个比亚迪订单
一个白色泡沫模型,经过翻砂铸造后,变成一件重一百多公斤、形状类似一双脚印的铝制模型。“这个模具用于生产汽车上的座椅部件。”浙江艺极模具有限公司总经理许红亮道出了产品用途,原料注入这件模具后,最终生产出一对带弹性的汽车座椅海绵。
这是近期黄湾企业浙江艺极模具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的日常一幕,“这批汽车座椅海绵模具经厂家检验合格,开始分批交货。”许红亮说。
许红亮(右)
作为汽车内饰模具生产企业,今年开年以来,艺极模具接到了多个比亚迪座椅订单,生产线满产运行。环顾艺极模具偌大的车间,CNC(数控机床)加工中心踏着节拍有序运行,一件件模具经历设计、铸造、加工、装配,调试等环节,从一个个白色泡沫模型变成黑砂模型,最终变成一件件铝制模具。通过这些模具,下游工厂便可批量生产汽车座椅内饰。
艺极模具主要从事汽车、摩托车内饰件模具的设计与开发,随着汽车产业尤其是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企业近年来订单不断,产品稳定供应比亚迪、小米、特斯拉、丰田、本田、广汽、东风日产等厂家。
能获得大厂的青睐,产品好是硬道理。在产品展厅,许红亮拿起一件表面粗糙、布满气泡和毛刺的汽车靠背模具,回忆起了创业初期的艰难。“刚开始做模具,技术不成熟,做出来的产品就是这样,后期打磨得花不少工夫,还经常把产品细节磨没了,客户投诉电话一个接一个。”
许红亮不甘心,下定决心要做一款让大家惊艳的产品。他把目光聚焦关键环节——铸造,一头扎进翻砂铸造工艺的改进中。办公室的台灯常常亮到深夜,桌上堆满了工艺图纸和试验数据。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无数次尝试,新工艺终于研究出来了。
他指着展厅另一件模具说道:“新样品寄给外国客户,他们不相信,非要到车间里亲眼看看。还特地交代,保留最后一步。”
于是,在外国客户的见证下,技工师傅轻轻敲落黑砂,随即露出这件表面光滑、细节清晰的模具,尤其是模具上那颗米粒大小的定位标记让外国客户十分佩服,订单也随之而来。
创业三十多年,从不参加展会
1968年出生的许红亮是浙江东阳人,做模具是他的第三次创业。
2006年,许红亮敏锐地察觉到汽车行业的发展潜力,尤其是汽车内饰模具领域存在着广阔的市场空间。2016年,许红亮注意到海宁黄湾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处于长三角一体化核心区域,再加上营商环境好,于是他便来到这里成立了浙江艺极模具有限公司。
投资更大意味着风险更大,两个领域技术要从头学起,“看准了就干,困难总有解决的办法。”许红亮坚定地说道。
面对市场的风云变幻,这些年来,许红亮始终坚持科技创新,带领团队不断研发新的工艺和技术,获得了多项发明专利,企业产值稳步提升,“去年产值6000多万,今年目标1个亿。”许红亮说,多年的市场沉浮与拼搏,使他早已探寻出自身认为最为关键的经营要诀,“我从不参加展会,都是老客户,靠品质、靠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