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轮胎巨头米其林在欧盟反垄断调查中迎来转机。据路透社报道,米其林近日在针对欧盟突击检查的诉讼中赢得部分胜利,欧洲法院的裁决可能让其面临的巨额罚款“打折”。
证据不足,米其林扳回一城
欧洲第二高等法院裁定,欧盟反垄断监管机构在指控米其林等涉嫌价格操纵的初期时段,证据确实不足,相关查获信息不得作为证据使用。虽然法院未明确具体时段,但这无疑为米其林及其同行在欧盟的调查中争取了空间。米其林方面对此结果表示欢迎,称裁决印证了其法律行动的正当性,欧盟法院部分撤销了欧委会的检查决定,认为委员会无法在整个争议时段内证实任何涉嫌垄断的推定。
去年,欧盟委员会曾突击检查包括米其林、倍耐力、大陆集团、诺记轮胎、普利司通和固特异欧洲公司等在内的多家轮胎制造商的办公室及高管住所,复制了大量电子数据,怀疑它们结成了垄断联盟,操控轮胎价格。米其林在诉讼中指控欧盟缺乏突击检查的正当理由,法院的部分支持让这场调查增添了变数。
风暴核心:轮胎寡头与百亿罚单
此次调查的核心指向轮胎行业高度集中的市场结构。原告方——包括直接购买者、经销商等——指控普利司通、米其林和固特异三大巨头控制着近64%的市场,形成“寡头垄断且高度集中”的局面。他们声称,自2020年1月以来,这六家制造商(固特异、普利司通、大陆集团、米其林、诺记和倍耐力)合谋固定、提高、维持或稳定轮胎价格,手段包括通过公开声明发出涨价信号、协调涨价时间,甚至利用软件共享定价信息。
轮胎制造商们对此集体反击,称诉讼“牵强”,是“凭空制造阴谋”。他们辩称,轮胎价格上涨是市场供需和成本因素驱动下的“集中市场的理性和竞争行为”,而非非法勾结。值得注意的是,他们还试图将欧盟的调查与美国的反垄断法区分开,称欧盟委员会的调查只是“初步”怀疑,并未发现违法行为。
尽管制造商们极力辩解,但欧盟反垄断机构一旦认定违规,罚款力度惊人。按照过往经验,最高可达企业全球收入的10%。这意味着,像米其林、普利司通这样的大型轮胎制造商可能面临高达200多亿人民币的罚款,固特异、大陆集团等也将面临上百亿级别的处罚。米其林此次部分胜诉,无疑让这笔潜在的“天文罚单”蒙上了一层不确定性,是否真的会“打折”,仍有待观察。
全球轮胎业的合规警钟
轮胎行业的反垄断警报并非只在欧盟拉响。印度竞争委员会(CCI)曾在2018年处罚五家本土轮胎制造商及其行业协会,指控他们通过提高价格、限制供应来操纵斜交轮胎市场。南非竞争委员会也曾在2022年处理过涉及阿波罗、固特异南非、大陆轮胎南非、普利司通南非等公司的价格操纵案,普利司通南非甚至承认了部分违规行为。
在国内,2016年上海工商公布的“轮胎企业商业贿赂系列案”也引发震动。多家外资轮胎企业因向销售商提供“回扣贿赂”(以购物卡等形式)被罚,累计金额超1792万元。尽管罚款金额与欧盟相比微不足道,但此案极大地震慑了行业,使得轮胎企业对“返利”等传统笼络经销商手段更加谨慎,也打破了部分消费者对外资品牌天然合规的幻想。
结语:合规之路任重道远
从欧盟的调查、美国的诉讼,到印度、南非及中国的案例,轮胎行业在全球范围内都面临着日益严格的反垄断和合规监管压力。米其林此次部分胜诉,或许能为自身争取到一些缓冲,但整个行业面临的合规挑战并未减轻。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合法经营,避免因垄断或不当行为而陷入巨额罚款甚至声誉受损的困境,将是全球轮胎制造商未来必须认真面对的课题。轮胎,这个汽车工业乃至现代交通体系的基础部件,其背后的商业生态,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合规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