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在中国二手车大会期间,中国二手车行业发展论坛召开。论坛上发布了《2025年度中国汽车流通行业二手车经销商百强分析报告》。
该报告主要从百强活动的意义、排行的依据、2025年百强企业的基本情况和近几年百强企业的数据对比情况等四个方面展开阐述。
1.数据统计范围:往年是前一年的8月分-当年的7月分为一年,今年开始,为了使各企业更方便的统计,将范围调整为:2024年1-12月,即一个自然年;
2.材料收集:企业除了填写申报材料,还需提交盖公章的活动确认书,以承诺所填数据的真实准确性;
3.权重设计:销售量、销售额、月均库存量和经营面积。而销售量又分为零售量和批发量,销售额分为零售额和批发额。零售能力是直接面对消费者的能力,是硬实力,所占权重较大;
4.最终以综合系数进行排名,综合系数=零售量30%+零售额30%+批发量10%+批发额10%+月均库存量10%+经营面积10%。
一、基本情况
百强企业的基本情况,主要包括企业性质、经营面积、销售情况、盈利情况、单车毛利率、库存数量、周转时间、流动资金来源、经营成本分布情况、车源和客源渠道分布情况和百强检测报告提供等。
从企业性质看,有96家是经销公司。从企业类型看,有54家是场外独立车商,22家既是传统市场里的商户,又在场外开了独立展厅。市场是根基,客流稳定;独立展厅是形象,是做品牌、做服务升级。“场内场外双模式”是未来的一大趋势。
从企业根基看,一是成立年限:10年以上企业占48家,老牌经销商凭借经验占据主导;其次是1-3年的有23家,说明行业有新鲜血液注入。二是注册资本:1-200万元企业占42%,凸显轻资产运营特质;5000万元以上仅9家,头部资本化程度较低。
从月均库存情况看,101- 500辆有72家,既突破“小库存”的规模瓶颈,又避免“大库存”的资金压占,适配二手车“快进快出”特性。
从库存周期看,21 - 30天的企业有45家,体现 “月均周转”高效运营。
从资金来源来看,百强车商在实际运营中的自有资金占比达到了71家,说明拥有更强的资金储备与实力。而在鉴定评估方面,有52家的百强经销商开始重视企业的技术鉴定的专业能力建设,强化企业品牌的“技术”属性标签,进一步拉动客户的信任度。另一层面也说明了百强经销商通过专业技术推动信任是一个有效的举措。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有不少的百强车商已经接入了协会国标“行”认证标准化体系,从而建立合规的二手车标准化商品鉴定能力。
从车源主要渠道情况来看,65家来自个人/同行,18家来自平台,15家来自4s店。
从客源主要渠道来看:55家是来自抖音、快手等新媒体营销,来自企业/市场自有流量和平台各有 22家,这表明 “短视频+直播”成为核心获客阵地,二手车营销全面进入“内容引流”时代。
2025年百强车商的总销量达到552796辆,其中零售量377177辆,占到总销售量的68%。而总销售额达到1025.73亿元,这也是首次突破的千亿元。其中零售额占比79%,达到810.61亿元。
今年新增的新能源二手车情况,也首次设置了新能源二手车经销商五十强,五十强根据销量进行排行。百强企业的新能源二手车销量为62388辆,占百强总销量的11%,销售额为110.34亿元,占总销售额的11%。其中前50强的销量占了新能源销量的99.56%。
百强车商的售后总收入接近32亿,金融收入10.45亿。这表明后市场服务,例如为客户提供专业合规的车辆技术状况鉴定、维修保养、延保、美容和金融服务,是利润增长的“第二引擎”。企业得把服务和信任链条拉长、做深。
二、数据对比
百强企业数据对比主要从经营情况、单车毛利率、房租人力营销成本、经营面积、员工数量、月均库存数、库存周期、总销售量、总销售额、售后收入和金融收入等方面进行比较。
从整体经营态势来看,相比2024年,2025年盈利企业占比提升、亏损企业占比下降,行业整体盈利面扩大、亏损压力减轻,这表明行业在市场竞争中通过优化经营策略(如成本管控、资源整合等)实现了经营质量的实质性改善,企业抗风险能力与盈利能力均有所增强。
从单车毛利率结构来看,呈现出鲜明的“向两端分化”趋势:低毛利区间占比扩大,意味着更多车型进入薄利竞争阶段;核心毛利区间持续收缩,反映出市场中主流利润空间被挤压,竞争白热化;但高毛利区间占比明显上升,超高毛利区间保持稳定。
再看下企业经营的三大成本情况,房租成本较2024年基本保持不变,但人力成本与获客成本在上涨。其中营销成本的上涨最值得关注,百强车商有55家的客源来自新媒体营销渠道 如抖音、快手、视频号、小红书、私域流量等,这些都需要投入人力和物力,所以这部分的成本也随之增加。
看2023 - 2025年百强企业的经营面积,从97.75万㎡跃升至189.71万㎡,近乎翻倍,员工数从7980人增至14221人,增幅达到78%,折射出行业 “连锁化、规模化”扩张趋势(如展厅升级、服务半径扩大、业务线延伸)。
从月均库存量和周转时间来看,2025年百强月均库存量4万辆,涨了8%, 库存周转时间比2024年缩短了2.21天! 说明百强车商的经营效率在提升。
2025年百强总销量增长了28.02%,其中零售量同比增长44.9%,批发量同比增长2.4%。这对比非常鲜明,说明百强车商都在努力做终端零售,直接面对客户,掌握定价权,利润空间更大。
2025年总销售额同比增长24.41%,其中零售额同比增长25.8%,批发额同比增长19.3%。
近三年售后收入和金融收入的对比情况。
售后收入:2025年达32亿元,同比暴增412.82%,反映服务能力标准化的升级(如延保、维修、整备流程规范)。而2025年金融收入同比下降了27.28%,下降的原因大概有三方面,一是监管政策趋严:多地叫停“高息高返”模式,银行佣金返点压缩,金融服务利润缩水;二是 交易结构变化:低价车占比越来越多,贷款金额减少,客单价显著降低;三是市场竞争加剧:金融机构涌入导致产品同质化,利率和手续费下降,利差空间收窄。
结合本次百强报告的特点做一个总结:
一是精细化运营是王道:数据表明,规模重要,但效率和服务同样甚至更重要;
二是品牌化刻不容缓:“百强”本身就是品牌价值的体现。独立展厅的兴起更是证明了品牌溢价的重要性,告别“车贩子”印象,建立专业、可信赖的品牌形象;
三是用户思维是关键:零售量激增,意味着要更懂终端消费者。从车源选择、定价策略、销售流程到售后服务,都要以提升客户体验为中心。55%的新媒体客源更要求互动和服务响应速度;
四是拥抱变化,主动转型:政策、市场和技术都在变。观望和抱怨没用,唯有主动学习、调整策略、拥抱变化才能生存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