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夏天对于蔚来来说,无疑是冰火两重天,千座换电站的喜悦还没来得及点燃,3000多人的裁员就让所有人冷汗淋漓。而市场销售的败退,让1300亿的亏损更加刺眼。到底是“中国特斯拉”还是“下一个FF”,市场不会让这个谜题困惑太久,消费者和投资者恐怕很快就会用脚投票。
一、20分钟离职:裁员闪电战暴露效率焦虑
2025年3月,蔚来上演了一场“裁员闪电战”:10%员工(约3000人)在20分钟内完成从通知到离职的流程,售后(UR Fellow)、能源(PT部门)及NIO House运营团队成重灾区,深圳地区裁员比例高达50%。一名被裁员工描述:“工卡失效、系统权限关闭、HR递上赔偿协议——一切在咖啡凉透前结束。”
这场风暴的直接导火索是子品牌乐道的销量溃败。乐道L60在2025年1-2月仅交付4049辆,不足月销2万辆目标的25%,导致总裁艾铁成“军令状”失效后离职。更深层的原因则是蔚来现金流濒临枯竭:2024年经营现金流净流出78.5亿元,现金储备从423亿骤降至260亿,即期可用资金不足81亿,资产负债率飙至92.55%(行业警戒线70%)。
二、战略困局:换电护城河与财务黑洞的双面镜
1. 基建里程碑:1000座高速换电站的荣光
2025年7月9日,蔚来第1000座高速换电站在芜合高速投用,标志其建成覆盖全国550城的“9纵11横16大城市群”高速网络。乐道L60用98小时完成1万公里高速挑战,验证换电效率优势。换电站规模达3399座,累计服务超8000万次,专利超1600项,吸引中石化、长安、吉利等31家合作伙伴共建生态。
2. 重资产之殇:180亿投入难掩“规模不经济”
换电站单站成本超千万,累计投入180亿元,但日均使用频次仅54.7次(盈亏平衡点约80次)。能源业务年收入21亿,难覆盖折旧与运维成本。更严峻的是,换电模式依赖持续输血:2024年资本开支中60%用于基建,挤压研发与营销资金。
三、千亿亏损真相:李斌的财务底牌与市场信任危机
面对累计1300亿元亏损的质疑,李斌在7月直播中亮出底牌:“600亿研发投入全额费用化,未做资本化处理。”此举虽提升财务透明度,却放大亏损数据——若将30%研发支出资本化,账面亏损可缩减40%。
然而资本市场并不买账:
蔚来业务模式的结构性困境(2025上半年)
四、破局路径:CBU改革与盈利生死线
为兑现“2025年Q4单季度盈利”承诺,蔚来启动CBU(细胞业务单元)管理模式:
五、未来展望:三个生死命题
1、销量赌注能否兑现?
乐道L90需承担月销2.5万辆任务,但30万价位直面小米SU7、比亚迪海狮07竞争。若失败,现金流恐在Q3见底。
2、换电模式能否从成本中心转为利润引擎?
社会共建(如中石化合作站点)降低CAPEX压力,但800座调电站仅占总量24%,规模化套利仍需时间。
3、资本耐心还剩多久?
美元债18%收益率揭示市场恐慌,若Q4盈利落空,恐触发债权人挤兑与合作伙伴撤离的“死亡螺旋”。
结语:孤勇者的最后豪赌
“蔚来不是烧钱,是把钱变成了护城河。”李斌的辩白折射出理想主义与资本无情的撕裂。当裁员刀锋割向曾引以为傲的服务体系,当千座换电站与千亿亏损构成刺眼对比,蔚来的生存逻辑已从“长期主义”转向“季度倒计时”。
这家公司仍握有技术王牌——全国产算力训练的星火模型、5纳米车规芯片、能源网络社会化的先机。但能否将护城河转化为现金流,将决定它成为“中国特斯拉”或“下一个FF”。正如华尔街分析师所言:“在电动车淘汰赛中,最危险的并非掉队者,而是背负巨资奔跑的领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