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我坚定不移地站在燃油车阵营,对电动车尤其是插电式混合动力车(插混)持怀疑态度。在我看来,插混既要充电又要加油,既麻烦成本又高,似乎并无明显优势。
然而,当我鼓起勇气将燃油车出手,换了一辆插混车后,我的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些曾经深信不疑的“油车逻辑”,在现实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首先,从油耗角度来看,我的老油车当年以6.5升的油耗自诩为省油典范,但放在今天,这样的表现已难以令人满意。多年来,同款新车的油耗几乎停滞不前,与新能源车的低能耗相比,更是相形见绌。
再谈耐用性,燃油车需要维护的地方繁多,火花塞、正时皮带、空滤等部件频繁检查更换,保养成本高昂。相比之下,插混车在低速时更多依赖电力驱动,发动机介入较少,保养频率大大降低。
更让我难以接受的是,燃油车在配置上的落后。许多十几万的新车,仍在倒车影像等配置上搞选配,方向盘手动、座椅塑料、无线充电缺失等问题屡见不鲜。而插混车则不同,以不到15万的价格,就能享受到360度全景影像、自动泊车、语音控制等高端配置,性价比远超燃油车。
当然,插混车并非完美无缺。充电需求、系统复杂性等问题仍然存在。但这些问题并不足以掩盖插混车的优势。市区通勤时,我几乎全程用电,电费低廉,驾驶体验也远胜于燃油车。插混车起步迅速、动力响应快,红绿灯前的加速让人信心满满。
或许有人会问,如果家楼下无法充电,插混车还值得选择吗?答案依然是肯定的。插混车在不充电的情况下,也能当作燃油车使用,且油耗远低于传统燃油车。动能回收技术的运用,使得插混车在不充电时也能通过回收能量为电池补电,从而降低油耗。
充电问题也并非想象中那般棘手。公共充电桩遍布城市各个角落,无论是餐厅、商场还是办公楼,都能找到充电设施。利用碎片时间充电,既方便又快捷,大大降低了用车成本。
更重要的是,即使几年后电池衰减,插混车依然具有竞争力。电池性能下降后,插混车可以依靠发动机驱动,成为一辆高配的油电混动车。这样的性能表现,让燃油车显得愈发黯淡无光。
如今,我深刻体会到插混车的全面优势。从油耗、配置到驾驶体验,插混车都远超燃油车。在新能源汽车日益普及的今天,燃油车无疑已经沦为“智商税”的代名词。
来源:http://www.drd.com.cn/xinche/202507/81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