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上半年,中国重卡市场呈现出复苏趋势。当传统的“金三银四”旺季过后,市场并未如预期般进入平淡期,反而在政策与需求的双重驱动下,呈现出“淡季不淡”的强劲韧性。
在这轮结构性回暖的浪潮中,中国重汽表现亮眼。在上半年运输人口碑商用车关注指数榜上,中国重汽以1.1万的关注指数稳居重卡板块第一,充分展现了其品牌与销量齐飞的实力。
需求与政策东风:重卡市场回暖
6月份重卡行业整体销量达到9.2万辆(批发口径,包含出口和新能源),同比增长近29%,实现了同比“三连涨”。4-6月,伴随着各地的“以旧换新”补贴政策正式落地,市场在传统淡季保持了增长势头。二季度销量26.8万辆,同比增长15.8%。上半年累计销量53.3万辆,同比增长5.8%。
中国重汽6月销量约2.3万辆,同比增长21%;上半年累计销售14.72万辆,同比增长6%,市场占有率高达27.5%,稳居行业第一。根据北斗营运证数据,中国重汽新能源重卡上半年累计销量8517辆,同比猛增246%。
国内市场:高端引领,基盘稳固
面对国内市场的复苏,中国重汽通过汕德卡与豪沃两大品牌,构建了覆盖高端与中高端主流市场的双轮驱动产品矩阵,实现了精准的市场覆盖。
汕德卡:技术驱动,抢占价值高地
从燃气到燃油,从牵引车到自卸车,汕德卡构建了一个全面的高端产品家族。无论是针对复合运输的G7S自卸车,还是面向高效物流的G7燃油牵引车,其共同点在于强调德系品质、高可靠性、高效率和驾乘舒适性。满足了当下物流用户对降本增效与人性化关怀的双重诉求。
以汕德卡G7H 720马力燃气牵引车为例,其瞄准了高效干线物流,特别是对动力性和经济性要求苛刻的西北市场。整车搭载潍柴WP16NG发动机,配合S-AMT变速箱、曼技术后桥,组成无极S动力链,结合低风阻、低滚阻轮胎等一系列节能设计,打造对特定区域、特定工况的深度解决方案,以解决长途运输客户的成本痛点。
豪沃重卡:国民重卡,筑牢市场基盘
豪沃稳固市场基本盘,以可靠、高效、高性价比,满足了最广泛的用户群体。
上半年,豪沃MAX燃气牵引车、港拖牵引车、TS7自卸车等产品的推出与迭代更新,体现了对细分市场的深刻理解。如港拖牵引车,针对港口频繁启停的工况优化了动力链匹配,以实现高效节油。TS7自卸车在承载能力、可靠性和驾驶室舒适度上做了大量优化,直击工程运输痛点。
豪沃子母车的推广,是其从卖产品到卖“运营模式”的进一步升级,价值已经超越了车辆本身,延伸到了客户的整个运营链条,为煤炭等大宗商品运输客户,提供了显著降低单趟运输成本的方案。
通过汕德卡与豪沃的协同布局,中国重汽在国内市场形成了高举高打、纵深防御相结合的立体化攻势,既能捕获高端市场的利润,又能守住主流市场的份额。
新能源赛道:厚积薄发
中国重汽“一主引领、两翼驱动”的新能源产品规划清晰而务实:以纯电动为核心,符合当前城市建设、港口、短倒等主流应用场景的需求;以混合动力和氢燃料电池为两翼,为未来的长途干线物流进行技术储备。
6月24日,豪沃TX7新能源搅拌车在天津的批量交付,精准切入了城市绿色基建这一高确定性市场,通过与地方龙头企业合作,快速形成示范效应,抢占了市场先机。
依托在“三电”核心技术及轻量化方面的研发实力,中国重汽的新能源产品在性能和可靠性上具备了较强的竞争力,为其市场份额的快速提升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
全球化布局:从“出口冠军”到“全球品牌”
当下,全球地缘政治对中国汽车出口造成了一定扰动,尤其是对俄出口的大幅下滑。中国重汽得益于在非俄市场的全面率先布局,连续20年保持国内重卡出口第一,并构建了难以被轻易复制的体系化优势。
首先,是遍布全球的1000多家经销商网点和80多个海外办事处,构成了其全球业务的“毛细血管”,能够快速感知并响应市场变化。
其次,中国重汽针对不同市场的气候、法规、路况和用户习惯,进行适应性开发和改良,并通过派遣技术团队、培训本地员工等方式,实现了技术与管理的本土化,从“产品出海”升级为“能力出海”。
此外,中国重汽成功进入澳大利亚、沙特等传统高端市场,是对其产品品质和技术实力的最佳背书。今年5月,中国重汽在澳大利亚工程机械博览会上的高调亮相,正是其品牌自信和全球化雄心的体现。
6月27日起,中国重汽一系列高层人事调整已经尘埃落定。由刘正涛接任新董事长及执行委员会主席,刘伟接任刘正涛此前的执行董事及总裁职位,韩峰则被任命为执行董事及执行委员会成员。
下半年,随着国内渠道库存去化完成、市场信心提振,以及“以旧换新”政策效果的持续释放,重卡市场的景气度有望延续。中国重汽在经历了领导层重组后,将进一步发力,巩固市场领跑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