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某LPCVD路线项下TOPCon巨头称:改造TOPCon(大改)一代为二代产品,代价是8000万/GW,而此前普遍共识为4000万/GW左右,但其实只是设备投资还需要包含一些改造等费用合计8000万左右。
这当然也让我想起来某BC龙头声称改造P型BC为2.0产品只需要数千万的费用,看起来也是极为保守,实际上可能只是重要设备的价格而已。
说实话,听到这8000万/GW的改造费用是震惊的,毕竟原本“传出”的指引只有3000-4000万的大改+可能产生的费用,而这直接干到8000万?!!
如果3-4000万,勉强还能凑一凑,8000万的大概(相当于现阶段TOPCon1.0设备总额),就要考虑大家有没有这个“实力”了。
这,加速出清,自不在话下了。
行业接下来真的由技术引领而改善供需矛盾,但这个只能是结构性变化而且相对缓慢。
这家巨头透露的信号是一年左右,产能(光伏电池)就将迎来出清。
01
新一代TOPCon技术升级需要8000万/GW
张治雨近期指出当前对传统的TOPCon设备大概只需要8000万/GW,二手设备次新设备甚至低至5000W/GW。
(张治雨《光伏行业,2025年不破不立》)
根据某一线巨头最新技术交流纪要显示,改造新一代TOPCon(大改)需要投资8000W/GW,包含了3000-4000万+设备投资及其他改造所需必要费用。
但这8000W/GW的改造费用是不是TOPCon2.0大类都是如此,还是只是LPCVD路线项下本身改造费用就较高所致?不得而知。本文暂以8000万改造费用对应LPCVD-TOPCon路线为准吧,并不代表PECVD路线项下改造费用的参考。
相关人士认为,改造后的新一代TOPCon相比传统TOPCon溢价率大概在5分/W。
已知新一代TOPCon相比传统TOPCon技术提效20-30W。
请问,这是否划算?
当然你可以简单用小键盘测算一下,如果花8000万改造,可以换来5分溢价,相当于1GW多出5000万利润,1.6年即可以抽回改造成本,
考虑到改造时间成本差不多也就是2年的时间。而行业最苛刻的投资标准也是改造设备3年折旧,以及5-8年的设备固定资产折旧。
看起来是不是非常划算?
但是成本叠加,不只是设备改造所花费的费用,还包括了许多其他材料工艺成本的问题。此外,还需要考虑5分/W的溢价是否合适。
当前BC技术相比TOPCon主流一代正面功率高30W左右,溢价5-9分钱,国外溢价稍高。那么TOPCon2.0理论溢价5分是有理论依据的。
但问题是如果大家都改造,最后又变成“价格战”,高价值的产品可能会变成更为普遍,从而抵消溢价,造成“改造”的钱又沉默?
这也是该公司从去年迟迟犹豫进行改造的原因,当然可能也包含了更多推迟时间设备成本可能下降且更为先进以及观察行业内卷态势等原因。
但显然,目前该公司认为技术已经成熟,且改造带来“经济性”。
该公司计划年内完成40%以上的改造属实还是比较大胆的,新投入资金超30亿。
该公司的资本开支计划也比较符合这一说法。
02
2.0产能升级能否改善行业供需矛盾
这8000万的投资下去,50GW,就需要40亿,对于哪家龙头企业来说,都是不小的数字。
新建TOPCon1.0设备投资总额当前下降到8000万,购买次新5000万。新建BC电池单位投资为2.6亿(是否是全部尚不得知)。也就是说TOPCon2.0相当于1.6亿投资。
资金、技术以及对未来判断上,都可能导致行业出清加剧。但真正出清的,并不是因为你有没有升级,或者有没有钱升级。当然,有没有钱升级的确很重要。
比方说,如果8000万投资下去,市场端2代产品相比1代产品溢价5分,那还有可能去一试。如果没有,那可能很难覆盖成本。
1代产品只要卖得足够便宜,拉开价差也能卖。当然这个前提是不能超过8000万追加投资及增加工序带来的成本上行,否则1代产品那么大的价差将变得毫无意义。
03
全行业一半产能无法改造?
行业几乎有一半的产能没法改造,因为各种原因,如厂区长度,设备等问题。
如果是这样,的确电池环节,可能是光伏产业链最容易出清的环节了,可能还没有之一。
该龙头企业认为到年底,改造后的TOPCon2.0与BC2.0相差会缩窄至5W左右。
这个说法,笔者不太认同。因为当前BC技术就有650W+,年底到660W+?
而TOPCon2.0大概640-645W,更先进的会略多一些,从年底角度来看理论差距仍会有大概10-15W的左右,和最先进的BC技术差异会更大一些(如爱旭满屏等)。但大幅收窄,是预期内的事情,毕竟没有改造的TOPCon的确和当前新进的BC2.0,差了30W+。这是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的理论差异。
其实两大技术,无论双面率和正面效率,都在努力收窄,还有看成本曲线下降的收敛。但整体来看,目前公认还是各有各的场景优势。我们也看到更先进的BC技术(满屏技术)近期在欧洲高端分布式市场开疆拓土的能力。
但谁都能掌握这次升级迭代技术吗?必然不是,同种技术之间的差距也已然在拉开,后期我们会做个文章讲述一下TOPCon技术项下升级的差异。
如果还用不同企业同质同产的惯性思维,必然将曲解2.0时代的真正内涵。下次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