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小米汽车道歉,雷军“自扇耳光”
创始人
2025-05-10 16:36:15
0

当雷军在小米汽车发布会上喊出“1548匹马力,零百加速1.98秒”时,台下观众沸腾的欢呼声仿佛仍在耳边。但不过数月,这串被奉为“速度神话”的数字,却成了刺向小米汽车的一把利刃。从“主动限速”争议到“挖孔版机盖”翻车,从“智驾”更名到雷军“退居二线”,这家被舆论推上风口浪尖的新能源车企,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品牌信任危机。这场危机背后,究竟是技术冒进的代价,还是新能源行业野蛮生长的必然?

性能神话的崩塌:从“速度狂欢”到“安全悖论”

小米SU7 Ultra的“主动限速”事件,堪称新能源车企与用户关系的分水岭。购车时承诺的1548匹马力,在车机升级后被锁定为900匹,需达成赛道成绩才能解锁——这一操作被车主斥为“付费性能阉割”,更暴露出车企在营销与产品落地间的割裂。

技术悖论:1548匹马力的性能参数,本质是实验室数据与极端场景的产物。小米SU7 Ultra原型车在纽北赛道创下纪录时,驾驶者是专业赛车手,赛道条件是封闭、无干扰的。但当普通车主将车辆开上公共道路,1548匹马力反而成了安全隐患。某车主驾驶闪电黄SU7 Ultra撞向赛道围墙的事故,正是技术冒进与用户能力不匹配的缩影。

安全责任:车企的营销话术往往强调“性能突破”,却忽视用户教育。小米的“排位模式”看似为安全兜底,实则是亡羊补牢。相比之下,特斯拉的“赛道模式”需用户签署免责协议,保时捷的“弹射起步”功能强制要求安全带系紧,这些设计更早地建立了用户对性能的敬畏心。小米的“安全补丁”,暴露的是前期安全设计的缺失。

“挖孔版”翻车:营销噱头与工程现实的碰撞

碳纤维挖孔机盖的争议,则将小米汽车的“颜值营销”推上审判台。雷军曾高调晒出福建首台挖孔版提车视频,4.2万元的改装费、“双风道高效导流”的宣传,让车主对性能提升充满期待。但实验证明,所谓风道设计既无法导流空气至刹车系统,也未产生下压力,甚至不如普通机盖的散热效果。

工程陷阱:碳纤维材料轻量化但成本高昂,开孔设计需精密的气动模拟。小米的“用户共创”模式,本意是快速响应需求,却忽视了工程验证的必要性。类似案例在汽车行业屡见不鲜:某新势力品牌曾推出“可升降尾翼”,实测风阻增加;某德系品牌“隐藏式门把手”在低温环境下故障频发。这些教训表明,营销噱头与工程现实之间,隔着一条需要敬畏的鸿沟。

用户信任危机:车主花费数月等待、支付高额改装费,最终得到的却是“装饰品”,这种落差直接转化为品牌信任的崩塌。小米汽车的回应中,虽提供改配服务并赠送积分,但无法弥补用户对“技术真实感”的质疑。

“智驾”更名:从技术神话到责任回归

小米将“智驾”更名为“辅助驾驶”,堪称新能源行业的一次标志性事件。此前,雷军在直播间演示“车位到车位0接管”,甚至在论坛上宣称“任何一辆小米汽车都搭载端到端自动驾驶”。这些宣传让部分车主产生误解,甚至有人在行驶中呼呼大睡,最终酿成事故。

行业规范压力: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关于规范驾驶辅助宣传与应用的倡议书》,明确要求企业“明确系统边界、履行告知义务”。华为BU CEO靳玉志在上海车展直言“手不能离开方向盘”,理想、蔚来等品牌也纷纷调整宣传话术。小米的更名,本质是对行业规范的被动适应,更是对技术冒进的主动纠偏。

用户教育缺位:新能源车企的“智能驾驶”宣传,往往模糊了L2与L3级自动驾驶的界限。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调查显示,70%的特斯拉Autopilot事故与用户过度信任系统有关。小米的“智驾翻车”,暴露出国内车企在用户教育上的普遍短板。

雷军“退居二线”:战略收缩还是技术聚焦?

雷军卸任小米之家商业有限公司执行董事,被外界解读为“战略收缩”。但结合小米汽车的业务布局,这一调整更像是技术聚焦的信号。

资源再分配:小米汽车研发团队已扩张至3400人,2025年第一季度研发投入占比达6.8%,甚至从高通、英伟达挖走30名芯片工程师。雷军退居幕后,或为集中精力攻克芯片、电池等核心技术。毕竟,在新能源行业,技术壁垒远比营销话术更具决定性。

行业趋势映射:新能源车企的竞争已从“营销战”转向“技术战”。比亚迪推出刀片电池、华为推出ADS 2.0高阶智驾系统、特斯拉4680电池量产,这些突破均依赖核心技术团队的深度投入。雷军的“退”,或许是为小米汽车的技术“进”腾出空间。

新能源行业的未来:从“速度崇拜”到“安全为本”

小米汽车的危机,本质是新能源行业野蛮生长的缩影。当“百公里加速”“续航里程”“智能驾驶”成为营销标配,车企往往忽视安全设计、用户教育、工程验证等基础环节。这种“技术冒进”不仅损害品牌信任,更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

行业反思:新能源车企需建立三重防线:一是技术验证的“冗余设计”,避免实验室数据与实际场景脱节;二是用户教育的“强制培训”,例如特斯拉的“赛道模式”需签署协议;三是宣传话术的“责任边界”,明确区分L2与L3级自动驾驶。

小米的破局之道:从“主动限速”事件看,小米汽车已开始建立用户反馈机制;从“智驾更名”事件看,其正逐步回归技术本质。但真正的破局,需在核心部件(如芯片、电池)上建立技术壁垒,在用户服务上建立信任体系。

2025年,新能源行业的竞争将进入“深水区”。当“速度神话”褪去,谁能真正将安全、技术、用户需求融为一体,谁才能成为最后的王者。雷军的“自扇耳光”,或许正是小米汽车乃至整个行业走向成熟的“必经阵痛”。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禁止停车标志 禁止停车标志 禁... 当车主在外出出行时,有时会将车辆停放在路边,但是很多车主无法正确辨认路旁禁止停车的标识牌。那么,什么...
2022年92汽油价格明细 2... 根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石化)公布的信息,2022年1月中国92号汽油的平均零售价格为7.11...
怎么清理积碳 怎么清理积碳 怎... 汽车发动机的保养非常重要,而积碳是影响发动机性能的严重问题。虽然有些人认为跑高速可以清理积碳,但实际...
上海限行免罚有几次机会 上海限... 根据上海市机动车限行免罚政策规定,每个机动车号牌每年有4次免罚机会。这意味着,每年内,同一辆车在限行...
开型格一般什么档次人 开型格一... 开型格一般适合什么档次的人型格的目标人群主要是年轻一代。因此,这款车型的外观元素都符合年轻人的喜好,...
audisymphony是奥迪... 奥迪Symphony是奥迪Audi的先进数字收音机,应该被称为AudiSymphony/Concer...
奔驰2024款即将上市新车 奔... 奔驰(进口)旗下新车——2024款奔驰GLE正式上市。新车提供6款配置车型,售价69.98-88.9...
电瓶充电器12v24v使用方法... 电瓶充电器是用于充电12V或24V电池的设备。使用电瓶充电器时,首先需要确定需要充电的电池电压,然后...
门槛下降2.4万!这日产家轿仅... 门槛下降2.4万,日产家轿仅8.99万起,还要啥小型车?国产新能源车型优势不断提升,让合资厂商倍感压...
网约车三证办下多少钱 缃戠害杞... 网约车三证是指网约车驾驶员需要具备的道路运输证、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和营运证,这些证件是从事网约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