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
通信产业研究中心
近日,赛迪顾问编制完成《2024交换机研究报告—交换机技术引领车路云一体化系统智能升级》,报告深入剖析交换机技术在车路云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与影响,通过分析车路云一体化系统的架构与具体应用场景,揭示交换机技术在时间同步、通信互联与实时监测等方面的关键作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车路云一体化系统的价值点,以及华为、东土科技、威努特等部分优质交换机厂商的市场表现与发展趋势。
车路云一体化系统的网络架构,通过构建路侧基础设施、路口接入层与汇聚交换层的多层体系,实现智慧交通的全方位融合。路侧基础设施,作为系统的感知前沿,囊括了路侧单元、路侧边缘计算单元,以及雷视一体机、激光/毫米波雷达、高清摄像头等多元感知设备,辅以交通信号机、信号灯采集器等交通管理设备,共同形成一张精细入微的交通感知网。
图1 车路云一体化系统网络框架图
交换机技术在车路云一体化中的核心应用主要包括:时间同步,为车路云一体化系统提供低时延、高精度的数据传输。基于IEEE1588(PTP)的深度集成,构建纳秒级时间同步精度体系,通过消除设备间的时间偏差,保障无人驾驶车辆与路侧设备、云端平台的响应协同,从根本上提升行车安全性与系统运行效能。通信互联,赋能车路云一体化系统环境感知和智能决策。依托边缘云与区域云平台的无缝对接,搭建城市级服务管理平台架构,支撑车路协同设备与云端间高效的数据流转,既实现交通态势的实时感知与多源信息精准整合,又通过数据融合分析为车辆提供动态路径规划与驾驶决策支持。实时监测,为车路云一体化提供高精度时钟对齐和跨域身份互认的安全保障。依托HTTPS、TLS协议实现通信加密传输,并部署实时流量监测系统以快速识别网络异常。国产交换机技术凭借其国际领先的研发实力,为上述功能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车路云一体化系统价值点体现在三个维度:在网络架构层面,基于千兆接入层与万兆骨干层的分层设计,构建安全高效的数据传输通道,通过冗余网络架构实现毫秒级故障切换,为智慧交通提供稳定可靠的网络基座;在网络可靠性层面,工业冗余环网协议突破传统生成树协议局限,借助冗余路径与智能负载均衡技术,实现零丢包传输与毫秒级自愈能力,显著提升车路协同场景的实时响应性能;在智能交通效能层面,部署IEEE1588(PTP)同步技术的边缘设备,依托纳秒级时间校准能力优化信号调度、强化数据处理时效性,为无人驾驶的多车协同决策与精准路径规划提供核心支撑,全方位提升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与安全性。
2025-2027年,随着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工作持续推进,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规模将呈现高速增长态势。在车路云一体化系统智能化路侧基础设施方面,工业以太网交换机作为不可或缺的核心环节,在车路云一体化产业链中占据重要地位。中国服务于车路云一体化工业交换机市场规模将保持高速增长,预计2027年市场规模超过18亿元。
图2 2025-2027年中国服务于车路云一体化工业交换机市场规模及增长预测
展望未来,随着交换机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升级,车路云一体化系统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发展路径已经成为行业共识,也是下一阶段推动智能网联汽车规模化产业化应用的关键所在。交换机作为系统核心环节,将持续推动交通行业的转型升级,加速全新交通生态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