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搜狐汽车·汽车咖啡馆
作者 | 胡耀丹
2025年4月1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组织召开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工作推进会。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主要汽车生产企业近60名代表参加会议。
会议围绕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召回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有关产品准入和软件在线升级备案要求,听取汽车生产企业落实情况及建议。
会议强调,汽车生产企业要深刻领会《通知》要求,充分开展组合驾驶辅助测试验证,明确系统功能边界和安全响应措施,不得进行夸大和虚假宣传,严格履行告知义务,切实担负起生产一致性和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切实提升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安全水平。
图片来源:工信部官网
会议召开后的4月17日,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执行主任张进华发文表指出,当前我国组合驾驶辅助功能已进入市场规模化应用阶段,NOA等相关功能应用快速普及。然而技术的成熟度与市场的热度存在偏离。
“组合驾驶辅助产品从可用到好用仍有距离,车企宣传边界模糊、用户认知偏差等问题日益凸显,部分驾驶员对驾驶辅助和自动驾驶概念混淆,因驾驶员错误使用驾驶辅助功能导致的交通事故时有发生,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张进华说。
具体到车企宣传边界问题,张进华表示,随着组合驾驶辅助功能渗透率持续提升,企业夸大宣传、用户告知不足时有发生。当前国内外多家车企相继推出了具备组合驾驶辅助功能的产品,并提出“L2+”“L2++”等误导性概念,或在试驾体验时向消费者演示“脱手”“脱眼”等不规范操作,易导致消费者对组合驾驶辅助系统过度信赖。
4月17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也发文提出了对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健康发展的几点思考。“作为汽车行业组织,我们倡议进一步规范组合驾驶辅助功能产品的安全管理、营销宣传,推动形成‘技术进步与责任落实并重’的健康发展生态。”付炳锋说。
付炳锋在文中提出四点建议,包括: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产品安全体系;规范营销宣传,严防误导性宣传;建立用户权责告知与互动机制;发挥行业力量,推动协同共治生态。
同时,一份该次会议的内部纪要在网上流传。网传纪要显示,本次会议参会公司包括了19家车企与华为,其中12家企业做了汇报。会上,装备中心、汽车审查处多个机构提出了包括上车标准、宣传限制、申请合规等多方面的要求。
网传内部纪要显示的诸多条款中,多个条款提及了行业热点话题。
网传会议纪要 图片来源:网络
其中,装备中心指出,(企业)不允许公测,千人团和万人团,都要走公告。明确充分验证,不能拿用户去做测试。
汽车审查处指出,《通知》的一个目的是降低频繁OTA,做好版本的风险管理,验证充分再上车。对频繁OTA的企业,要重点审查。紧急OTA走召回,停产,走市场监管总局审批,通过后再 OTA。
公开信息显示,此前多家车企均推出过辅助驾驶功能“公测”活动。比如,2024 年11月底,小米汽车基于端到端+VLM 视觉语言大模型的小米智驾系统开启了部分内测。
装备中心还指出,L2不能使用“接管”一词,“接管”是L3的用词。此前,多家车企在产品发布会中,都曾使用“0接管”一词作为宣传L2辅助驾驶系统的用语。
据媒体报道,目前,华为鸿蒙智行在进行智能驾驶安全方面的宣传时,已经明确要求媒体不得提及“自动驾驶”“无人驾驶”“零接管”“L3”与“遥遥领先”等词汇。
同时,根据网传纪要,汽车审查处也对企业宣传、材料申报等内容进行了规范。其指出,不要扩大宣传,不要出现自动、自主、智驾、高阶智驾(等词语),建议大家就用组合辅助驾驶(这一名称)。同时,批评只填参数,不进行验证材料申报的申请。
根据网传纪要,在更具体的产品层面,汽车审查处指出,希望能从技术层面去禁止驾驶员脱离:比如利用组合驾驶辅助的人脸ID识别,禁止座椅调节和平躺。
公开信息显示,此前多家车企的宣传内容均为“智驾”“高阶智驾”,而非“组合辅助驾驶”。“‘辅助驾驶’大家觉得不够高大上,所以现在企业宣传的时候用了‘智能驾驶’,想更彰显一些的话再加个‘高阶’,(高阶智能驾驶)是这么出来的,所以这是营销用语。”朱西产在搜狐汽车【轰鸣】栏目中说。
根据网传纪要,会议就一些公告审查共性问题提出要求。这包括:规范术语名词;尽量用中文全称;不要出现脱手,脱眼的描述;不能用脱眼抑制脱手检测;LCC,NOA要有避碰测试等。
根据网传纪要,会议还提出禁用代客泊车,一键召唤,远程遥控等功能。会议指出该类功能禁止申报,(机构)不受理这种产品,要确保驾驶员在环。公开信息显示,此前,包括问界、小米等在内的多个品牌均推出了代客泊车等功能。
2025年被业内认为是“全民智驾”元年。一季度,长安、比亚迪、吉利、奇瑞等多个车企宣布发力智驾普及,进行智驾“平权”。不过,2025年4月,小米汽车的一起事故为行业敲响了安全警钟。
2025年3月29日,一辆小米SU7标准版在安徽省德上高速池祁段发生严重交通事故。据媒体报道,事故造成一名驾驶人和两名乘客死亡。由于驾驶人在碰撞前开启了辅助驾驶功能,车企辅助驾驶技术的能力边界也称为热议焦点。
在此背景下,工信部此次召开的推进会,被赋予了整顿“智能驾驶乱象”的意义。
实际上,汽车安全正在成为行业共同关注的焦点。不只是政府部门的关注,近日,也有多家企业发声强调汽车安全问题。
2025年4月16日,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CEO卢放表示,阶段,关于智能驾驶的宣传存在混淆概念、以偏概全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知情权,这其实是对用户不负责任的宣传。他强调,不管是L2还是L3,都只能称之为是辅助驾驶,不能脱手、脱眼,要时刻注意周边环境的变化,驾驶员要保证安全驾驶。
2025年4月15日,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翔在媒体沟通会上表示,宝马不容忍1%的安全风险。他表示,关于智驾技术的普及,平衡速度与安全至关重要。如果过度渲染“完全自动驾驶”概念,会容易导致用户误会系统能力导致错误决策和判断,这正是宝马希望避免的风险。
同日,沃尔沃汽车集团全球高级副总裁、沃尔沃汽车亚太区总裁兼CEO袁小林在媒体沟通会上表示,技术突破固然重要,但责任归属的模糊可能让用户陷入“信任陷阱”。若车企以营销话术过度美化辅助驾驶功能,可能导致消费者误判系统能力,进而引发安全隐患。就目前智驾技术普及,要在重视安全的基础之上,技术有所突破http://www.ivfbaseb.cn,http://www.ivfbasec.cn,http://www.ivfbased.cn,http://www.ivfbasee.cn,http://www.ivfbasef.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