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刚看到一则重磅消息,小米汽车正在德国慕尼黑大举扩张研发团队!这个消息让我坐不住了,作为关注汽车行业二十余年的老兵,我深知这意味着什么——中国品牌正在豪华车企的大本营里搭建前沿阵地,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市场争夺战。
宝马后花园里的中国"特种部队"
慕尼黑,这个宝马总部所在地,如今成了小米汽车的欧洲桥头堡。据多方消息证实,小米不只是在那里建设研发中心,还在疯狂招募高级经理、底盘工程师等核心岗位。
这地方选得妙啊!慕尼黑周边不仅有宝马总部,还聚集了奔驰、奥迪、保时捷等德系豪华品牌的研发力量。 小米这是要在德国人家门口"偷师学艺"啊 ,近水楼台先得月,这招太狠了。
挖来的"双子星":从法拉利到宝马的顶级人才
小米这次的人才挖角可不是随便找几个工程师,而是奔着行业顶尖大佬去的。
瑞卡德·艾瓜贝拉·马考,这位法拉利F1车队的空气动力学专家,有着近20年赛道实战经验,还在特斯拉工作过。他能把风阻系数这种高深学问玩得出神入化,现在这位大牛担任小米首席空气动力学工程师。
鲁道夫·迪特里希更猛,在宝马工作了23年,担任过车辆动力学主管、集团技术总监等重量级职位。这哥们对宝马的底盘调校、驾驶感受了如指掌,现在来做小米欧洲中心负责人。
老实说,看到这两位加盟,我就知道小米不只是去卖车, 而是奔着打造"中国版宝马"去的 。这是要凭硬实力在欧洲高端市场立足啊!
欧洲市场:中国车企的"新蓝海"
小米可不是唯一盯上欧洲的中国车企。理想汽车今年1月刚在慕尼黑开了研发中心,蔚来的全球四大基地之一也选在那里,就连更低调的小鹏也已经杀入波兰、瑞士等市场。
欧盟2035年禁售燃油车的大限即将到来,这对善于造电动车的中国厂商来说简直是天赐良机。加上国内市场已经卷得飞起,出海欧洲成了"弯道超车"的大好时机。
有个数据特别能说明问题: 我们的新能源车海运到欧洲,售价居然还不到欧洲本地生产新能源车一半 !这成本优势太可怕了。
雷军的全球野心:从"工厂"到"定义者"
雷军早在去年就放话要在2030年前让小米汽车登陆欧洲,而卢伟冰更是将目标提前到2027年。从小米SU7在国内9个月锁单24.8万台的火爆程度看,这野心并非天方夜谭。
有趣的是,小米汽车出海似乎并不打算走比亚迪那种平价路线,而是直奔豪华市场。瑞卡德有特斯拉和法拉利背景,鲁道夫则是宝马老将,这阵容明显是冲着性能与豪华去的。
我认为,小米有三大优势支撑这一战略:一是中国电动汽车供应链的成本优势;二是互联网基因带来的软件创新能力;三是对年轻消费者的深刻理解。 小米不只是要做车,而是要重构汽车的定义 ——从硬件产品变成软件驱动的智能移动终端。
欧洲车企一直以来高高在上,但随着宝马5系在中国沦为"白菜价",那种不可撼动的优势已经动摇。如今中国车企不仅要在国内市场抢他们的饭碗,还要杀到他们后院里去"掀桌子"。
宁德时代和国轩高科已经在欧洲建厂开路,比亚迪的匈牙利工厂也在落地,这是一个完整的产业升级链条。 雷军的小米会成为第一个在德国本土与宝马掰手腕的中国品牌吗?
你觉得小米汽车能在欧洲豪华车市场站稳脚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