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光电信息材料与器件实验室、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联合DT新材料主办,苏州大学、武汉九曜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协办的第三届钙钛矿材料与器件产业发展论坛即将于5月23-24日在苏州召开。
本届论坛将聚焦柔性钙钛矿光伏、钙钛矿叠层,以及基于柔性钙钛矿技术延伸的智能物联、可穿戴设备等室内弱光应用场景。论坛邀请了叶继春、陈炜、周欢萍、易陈谊、徐雪青、王睿、胡笑添、钟宇飞等知名专家学者,以及协鑫、通威、正泰、脉络能源、尚柔新能源、大正微纳、柔烁光电等柔性领域新兴生产力企业,和一批领先的刚性钙钛矿组件企业。同时,德国莱茵TÜV、台湾钙钛矿明星企业也将出席并发表主旨报告,全面呈现前沿技术与产业趋势。
欢迎报名交流,加速钙钛矿迈向未来
在新能源汽车不断突破续航瓶颈、探索能源多样化的当下,一种全新的能源补给方案正在悄然接近量产——车载光伏(CIPV)。不同于传统将太阳能板简单装于车顶,车载光伏正在尝试将整辆车,尤其是玻璃区域,如车窗、天窗、前挡风玻璃,转变为具备发电能力的“能源组件”。要实现这一设想,仅靠传统刚性硅电池已远远不够,而一种兼具高效率、轻薄性、柔性弯曲性与可透明度的新材料正在成为焦点——柔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柔性钙钛矿材料不仅能实现高效发电,还能同时具备紫外阻隔、红外隔热、调光透光等多重功能,远远超越传统车窗膜的单一性能。特别是在热带或高温环境下,钙钛矿光伏组件可以有效降低车内温度,延长内饰寿命,同时在寒冷地区,低热导特性还能减少热量流失,提升车辆整体能效表现。更为关键的是,钙钛矿材料可通过低温溶液工艺与现有汽车玻璃贴膜工艺兼容,未来甚至能够采用卷对卷(R2R)制程,实现规模化、低成本的量产。柔烁光电在近期路演中披露,其新一代柔性钙钛矿组件重量仅约2kg/m²,铺设覆盖汽车天窗成本增量仅约4000元,显示出极高的商业化潜力。
随着国际能源署(IEA)预测到2030年全球电动车销量将超过4400万辆,钙钛矿柔性光伏的“上车”,不仅是补能方式的升级,更有望引发整车架构、电气系统与能源管理系统的系统性重构,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带来新的爆发点。
事实上,全球已有多家车企正在悄然布局钙钛矿光伏赛道。长城控股集团旗下的极电光能早在2018年即开始钙钛矿技术研发,并在2021年创下小面积组件20.5%的光电转换效率纪录,2024年已进入量产化实验阶段。比亚迪则在2023年投资者关系活动中公开披露,已组建专业太阳能技术研发团队,积极布局钙钛矿电池技术,并在2024年3月公布了相关专利。海外方面,丰田汽车于2023年宣布与日本太阳能初创企业Enecoat Technologies合作开发钙钛矿电池,并在2024年完成55亿日元C轮融资,目标是2030年前实现量产搭载于电动车车顶。这些动作表明,柔性钙钛矿正逐步从概念验证走向实际应用,并成为新一代新能源汽车能源架构中不可忽视的力量。
在即将召开的2025(第三届)钙钛矿材料与器件产业发展论坛上,我们已确认迎来一批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核心技术力量参与,包括吉利汽车研究院、中国一汽、长安汽车等众多知名车企,以及多家对相关产业链具有强烈采购意向的进出口贸易商。他们将与光伏材料科学家、柔性器件企业、智能出行领域的专家共同探讨柔性钙钛矿在汽车应用中的突破与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