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的是:2025中国车企全球化竞争新模式
报告共计:26页
该文档由罗兰贝格副合伙人林运分享,围绕中国车企全球化竞争展开,核心观点为中国车企在复杂的全球政经环境下,需把握海外市场机遇,采用新模式提升竞争力,主要内容如下:
1. 全球商用车市场格局:全球商用车市场中,中美占比超60%,此外还有七大重点区域市场规模可观且处于增长期。根据汽车产业成熟度与配套歧视性政策严重程度,海外市场可分为贸易型、关系型和攻坚型三类,不同类型市场进入门槛和竞争格局各异。
2. 新政经环境下的全球化机遇:中美战略博弈和经济竞争影响世界秩序,中国车企面临新挑战与机遇。当下存在四大海外市场机会,包括南方市场(部分国家经济增长良好,“RCEP”和“一带一路”提供机遇)、区域贸易(区域贸易协定带来出口机遇)、供应链重构(部分国家获产业发展机会)以及新能源(中国新能源技术领先,可切入欧美市场) 。
3. 中国车企全球化竞争策略:在市场布局上,贸易机会型市场应积极进入、高度渗透;本地关系型市场需建立能力、寻找伙伴突破;长期深耕型市场则要择机观望。海外业务发展模式应从“贸易型”向“基地型”转变,聚焦海外本地化制造、海外服务和海外金融体系完善这三个短期重点。
4. 海外业务发展的关键举措:海外本地化制造方面,关系型和攻坚型市场关税政策利于本地化制造,车企可根据不同市场选择独资/控股、合资合作等运营模式;海外服务领域,非整车销售业务是重要收入来源,中国车企与世界一流企业存在差距,可通过拓展配件矩阵、创新维保服务等提升竞争力;海外金融层面,尽管面临缺信用、难风控、少合作等问题,但合作当地财团、贴牌金融等模式具备发展潜力。
以下为报告节选内容